“发展太快了,我都快认不出家乡了。”近日,大兴镇盐湖村村民李久富多年后首次回到家乡,通过电话、微信与远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惊喜。李久富记忆中那个破旧的村子,如今干净整洁,道路宽阔,环境优美。清澈的渠水流淌,花草树木点缀着农舍,整个村庄美得像一座花园。
近年来凤台,围绕“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人民富裕美好生活、乡风文明和谐美丽”的总体目标,凤台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要素保障、推动工作落实,把打造精品与实现普惠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形成了“村优、沿线美丽、地上干净”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先后荣获惠丰万云美丽乡村推进工作先进县、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全县已完成1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整治和10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建成了盐湖、金楼、范庙等一批特色美丽乡村,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注重规划,凸显乡村特色。凤台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五规合一”;在规划理念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突出生态保护和绿化覆盖,力求保留地方风貌和地方特色,注重挖掘历史遗迹、旅游资源、风俗民情,提升文化内涵;在规划内涵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千篇一律、一刀切”,着力打造特色村、精品村。

注重示范带动,激发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注重提高干部群众工作的主动性。组织县、乡、村三级群众到周边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工地参观交流,让参观者在视觉上受到冲击,看到建成的村庄人民群众的实惠和自豪,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通过外出参观交流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为环境整治奠定了群众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干部带头积极清理自家和亲属家门前屋后环境,创建美丽院落、卫生户,为群众做出表率。干部带领群众开展工作。 通过干部分头担当,带领群众开展工作,帮助群众打扫自家房前屋后、院内卫生,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让邻居学习、比较、帮助,使村民从“我要美”变成“我要美”。
抓创建,倡导文明新风。我县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凤台,不断完善文化设施,新建农民书屋、农民文化健身广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人榜、“传家训、立家规、弘家风”等活动,通过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文明风尚,群众精神文明水平逐步提高。如新集镇金楼村通过建设孝文化园区、孝文化长廊、小羊跪奶塑像、“山西园”特色地标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宣传孝文化,营造文明新风气。 大力推进文明社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积极营造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抓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我县始终坚持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支柱,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业”“一村一企”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美丽乡村已发展规模养殖企业32家、农民合作社164家、民营企业86家、土地7.4万余亩,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努力打造村美人富的美丽乡村。
抓机制,改善人居环境。“三部分建设、七部分管理”。我县建立了“户收、村收、乡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公共设施维护、市场管理、卫生保洁、污水设施管理、厕所修缮和粪便污水清运等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全面落实管理维护资金,每个建设点县级每年配备不低于3万元的管理维护资金,村自筹1万元用于美丽乡村的管理维护,使美丽乡村实现长治久安、长美不衰。
打造乡村新风貌,培育乡村新风貌。如今,凤台县已建成一个又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家家户户都是一道风景,村村留有乡愁,成为凤台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耿文娟、初审:金磊、终审:孙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