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寓言》充满智慧和哲理,含蓄而深刻,给你的生活增添乐趣。我们是认真的!
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是因为它有无数个角度可以解释、演绎。《西游记》里,有人从中看到了悟道,有人从中看到了团建,有人从中甚至看到了炼丹……
若从儒家修身养性的角度看,四师徒代表着四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或品格,受到古代圣贤的推崇和推崇。
唐僧 - 真心
书中的唐三藏虽然善良仁慈,但却不明是非,屡屡听从猪八戒的教唆,误会了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每次中计后都会大喊“悟空救我”,完全就是个废物书呆子。
某杂志说,有人曾经对青年女性做过社会调查:“《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你喜欢哪一个?”结果猪八戒最受欢迎,得票率超过83%,而唐僧最差,得票率为0!理由是:猪八戒懂得做人,很有人情味;沙僧太老实;孙悟空太义气,为了朋友什么都愿意做;唐僧被说一无是处。
这里,我想说说被说成“没用”的唐僧。唐僧有很多优点,我们先说说他的虔诚吧。
唐僧虔诚,一心一意为佛,为佛舍利而死!唐僧西天取经前立下大愿:“所到之处,寺塔皆扫。”他所到之处,皆在履行自己的誓言,这是他虔诚一心一意的具体表现。他扫的是佛塔吗?他扫的是无形的佛塔——心灵的佛塔!他扫的是自己信仰的佛塔上的灰尘。
唐僧的诚心,在宗教里叫虔诚,在儒家文化里叫诚心诚意。《中庸》说:“天下至诚之人,方能尽其性;能尽其性,方能尽物性;能尽人性,方能尽物性;能尽物性,方能赞天地化育;能赞天地化育,方能与天地比。”
天下唯有至诚之人,方能尽其本性;能尽其本性,方能尽其他人之本性;能尽其他人之本性,方能尽其物之本性;而能助天地演化,滋养万物。

孙悟空 - 格斗
《西游记》的灵魂人物是孙悟空。
孙悟空无所畏惧,敢于闯龙王府、闯地狱、闯天宫,甚至与如来佛祖打赌。他桀骜不驯,不甘于束缚,不墨守成规。充沛的生命力、无畏的精神、正直的性格、乐观的性格,让他不惧艰难险阻,勇于面对挑战。
孙悟空的精神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战斗。战斗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纵观整部《西游记》,孙悟空自始至终都在战斗、自强不息。他先是与死神搏斗,烧毁了生死簿;他与天兵天将搏斗,大闹天宫;他与如来搏斗,虽然输了也不怕;他与妖魔鬼怪搏斗,最后达到了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说《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奋斗史,也不为过。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这样介绍自己:我在花果山降过虎踞龙蟠,也上过天庭大闹过。我饿的时候,吃两三粒老君的不死药;我渴的时候,喝六七杯玉皇大帝的美酒。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眼,天色凄冷,月色朦胧;手执不短不长的金环,来去无踪。什么大怪兽、小怪兽,哪怕它们懒散溃烂,我也无所不能!我追上它们,有的跑,有的颤抖,有的躲藏,有的慌乱;我抓到它们,锉它们、烧它们、碾它们、捣它们。
这就是孙悟空斗战胜佛,一个代表着中华文化中最积极向上、最蓬勃向上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
朱无能——共同的人与共同的利益
猪八戒是一个彻底世俗的人,是一个享受世俗的人,一个充满世俗利益的人。唐僧是一个不在乎世俗之事,一心一意修行的佛。老孙永远是那么的霸道,那么的傲慢,那么的高高在上。三哥沙悟净沉默寡言,做事默默无闻,像一块木头。二哥猪八戒对世俗之事了如指掌,喜欢钱财,好色,懒惰。在四个人中,他没有什么明显的本事,懒惰贪吃,当过高官,懂得隐匿私钱。
八戒的特点是贪婪懒惰,注重物质享受,遇到困难就想分手,不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弃他人,中断修行。吴承恩对这些不听话、令人尴尬的行为,没有进行批判甚至讽刺,相反,八戒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世俗乐趣、脚踏实地。

猪八戒是世俗性格的典型代表,贪、嗔、痴、恐、欲、懒,但又好驾驭,只要运用得当,他很能干,不怕脏不怕累。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一个可爱的人物,一个更贴近人性的世俗人物。八戒是一个“花和尚”,一个“懒和尚”,但正是他的“花”和“懒”,才让这个形象贴近了世俗的立场。因此,这也是他受到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
沙武静——无怨无悔
吴承恩对沙悟净的刻画相对较少,但却将沙悟净塑造成一个坚毅、沉稳、沉默、踏实的人物。
沙和尚性格中性,沉默寡言,随和低调,在师徒四人中扮演着粘合剂的角色。唐僧在想,孙悟空在做,猪八戒在说话的时候,沙和尚比任何人都低调,他在旁观,在队伍动荡的时候,他稳如磐石。
沙僧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任劳任怨,整个行程中,大部分脏活累活都落在他身上,比如搬运行李、搬运死尸、埋葬人头,这是很可贵的,白龙马也是如此。
可以说职场唐僧 悟空 八戒 沙僧,师徒四人代表了做人的四种品质或精神。唐三藏的真诚,悟空的自立,八戒的见世面,沙僧的勤奋,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唐三藏有些迂腐,悟空性情暴躁但不通世故,八戒立场不坚定职场唐僧 悟空 八戒 沙僧,沙僧缺乏创造力。
所以,我们以为人处世的角度去看《西游记》,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四个人物的优点,摒弃他们的缺点。学会真诚,学会自立,学会在世俗中修行,学会不抱怨,不埋怨,这样你才能心平气和,无所顾忌,做任何事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