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7月1日,我们来谈谈养老金吧。作为一名退休人员,我非常关心养老金一体化政策。
为了让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计算更加公平,国家出台了统一的政策,说白了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养老金计算方法更加统一。
但我们也很疑惑,为什么计算方法几乎相同,但实际收到的金额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今天我们仔细看看,并做一些计算,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养老金并轨主要是为了解决过去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不一致的问题。
过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是根据职务、工龄等计算的,企业职工养老金则是按照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积累确定。
现在制度统一了,大家都按照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来算,好像公平多了。
但“看似”与“其实”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缴费基数的高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企业工作人员,这直接导致其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也较高。
你要知道,养老金计算中有一个“平均缴费指数”,指数越高,意味着在同样的缴费年限下,你能领到的养老金就越多。
比如张老师在事业单位工作,假设缴费基数为1万元,而李大爷在企业工作,缴费基数只有5000元,即便两人缴费年限相同,张老师的养老金基数也会比李大爷高很多。
第二,职业年金占很大比重。除了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这个职业年金就像是一个额外的“小金库”,单位和个人都要往里面存钱,是退休后的另一项收入来源。
企业员工就没有这个待遇,有的企业可能有企业年金,但是覆盖面和金额不像职业年金那么普遍和慷慨。
我们来看看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政策,以广东省为例,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是这样的:每人首先每月固定领30元,之后每缴满一年增加1元(不足1年的按1年算),超过20年的每缴满一年增加1元,不足15元的按15元算。最后以你去年12月的养老金水平为基数,再增加1.16%。
听起来不是很公平吗?但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数本来就很高,调整后差距会更加明显。
我们来算一下,假设王先生是某企业的退休职工,退休金3000元,缴费年限30年;李先生是某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退休金6000元,缴费年限30年。

按照今年的调整,王先生每月养老金增加额为固定30元加上挂钩调整30年×1元+(30年-20年)×1元+3000元×1.16%=74.8元,共计约104.8元。
对于李先生来说,用同样的方法算出固定金额30元加上挂钩调整30年×1元+(30年-20年)×1元+6000×1.16%=109.6元,共计约139.6元。
这还没有考虑职业养老金的影响!
最后,别忘了“倾斜调整”,比如对老年人的倾斜调整,因为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口基数高,这部分倾斜调整相对来说比较实惠。
综上所述,虽然养老金计发办法看似已统一,但由于缴费基数、职业年金等因素的存在,以及养老金调整时基数效应的放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际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仍然远高于企业员工。
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情,毕竟养老金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待逐步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让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安享晚年。
【每日分享】你们觉得峰峰社保还行吗?动动手,点赞转发,顺便关注我吧!你们的每一个小举动,都是我加油的莫大动力,真心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厚爱!#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