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 凤台县城汽车轮渡的发展简史:从渡轮到大桥的变迁

类别:凤台资讯 时间:2024-07-07 浏览:
凤台凤台县城汽车轮渡的发展简史可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凤台淮河大桥所替代的,正是它的前身——凤台县汽车渡轮。凤台县城汽车轮渡的发展概况:凤台县城的汽车轮渡历史较短,它自1954年始,迄今仅有35年。纵观凤台县城汽车轮渡的历史,可以自然地分作4个阶段。

凤台县汽车渡轮发展简史

小布宝福

1990年5月,位于凤台县东部的凤台淮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凤台人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都感到交通十分方便,称赞大桥为联通淮河沿岸交通立下“功业”。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凤台淮河大桥取代了它的前身——凤台县汽车渡口,大桥今天承担的交通量,正是渡口昨天承担的。而且,由于当时渡口条件恶劣,渡口在承担上述运输任务时,要承受更大的负荷,这也是十分可贵的!凤台及沿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周来古今》作为一部现代地方史料的记录,确实应该顺应民意,把渡口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经历写成一大篇章!

凤台县汽车轮渡发展概况:

凤台县建县至今已有250余年,由于城东、城南濒临淮河,凤台县的渡口交通史与县城史几乎同步。凤台县的汽车渡口历史较短,始于1954年,至今只有35年。

1.县域汽车渡轮发展的四个阶段

纵观凤台县车渡的历史,可以自然地分为四个阶段。

1.简易渡口是渡口的前身,为渡口的建造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1949年以前,凤台县主要码头有两个,一个是客运码头,位于城门内三官楼东侧;另一个是渡船码头,位于县城东南角(今南城门外)。客运码头全用石块砌成,供旅客上下船踩踏。货运码头结构材料更差,用木桩、高粱秸秆搭成,实在不像码头。帆船装卸货物时,往往利用自然坡度靠岸,搭起装卸舷梯。那时的船只都是木船,多由人力摇橹,风向好时也挂上风帆。

1952年前后,凤台县人民政府和沿淮各乡镇在县内沿淮河陆续修建了13座简易码头。这里的渡口虽然属于私人性质,但也方便了县城两岸群众的日常生活。1955年,县里开始用水泥、砌块修建混凝土码头。到1958年,全县沿淮河已修建混凝土码头10座。其中渡口兼货运码头4座,客运码头2座。当时修建的城关渡口码头规模较大,位于县城东北部(当时的北大港东端)。渡口横跨淮河东西两岸,每座占地40亩。

2. 县城设立汽车渡轮服务

1954年,省交通厅、公路局决定在凤台市淮河沿岸修建汽车渡口(渡口位于现四号码头,服务于寿丰公路),成立了凤台县汽车渡口队。渡口修建也比较简单,先用木桩、木板连接,再砌石、土方。队里有渡船工5人,队长叫姜希丑。汽车渡口是每次可渡2辆汽车过河的木船,靠人工划桨,每天渡过汽车约6、7辆。渡口费收入只用于人工费用,不上交国家。汽车渡口队当时隶属于凤台县水利厅。

1958年,县内汽车渡口北移至黑龙潭,东墩在王村,西墩在望怀楼南200米处。有关方面拨出搬迁建设费6000元,修筑了混凝土中、小水位墩。当时渡口队增至11人凤台,李树元任队长,张朝海任副队长。渡口队渡船采用拖船,拖船是1956年省交通厅从蚌埠淮河航运局调来的,拖船为铁质,功率80马力,拖曳木驳船渡运汽车。这一时期的渡口收入还很少。

3.公众站管理阶段

1966年至1980年,该县的汽车渡轮业务由县公路站领导。

1969年,县汽车渡口码头再次北迁。迁至凤台淮河公路桥附近。是年,有关方面投资8万元修建码头,用石块、水泥砌成大、中、小水位用的斜坡式码头。1972年,上级又在凤台县汽车渡口投资13万元,修建了阶梯式码头。这期间,除了码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外,渡口也增至2座,渡口工人增至16人。这期间渡口队的队长、副队长仍是李树元、张朝海。

1978年,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上级又投资45万元,为凤台县汽车渡口修建了高等级的船塘式码头,地址在凤台淮河公路桥北100米处。这期间,渡口增至4座,渡口工人达50余人,日运汽车约700辆,当年渡口费收入达22万多元。这期间渡口队队长为夏雪罗,副队长为石泰林。

4. 设立汽车渡轮管理处

为促进能源交通事业发展,有关方面决定,从1981年起,县汽车渡口不再受县公路站领导,成立凤台县汽车渡口管理处,隶属于省公路局,受市县交通局和市公路局双重领导。为提高县汽车渡口的渡口能力,上级于1982年投资(实物)水泥4500吨、石料5.1万立方米,对渡口码头进行改建,使其能在大、小水位下正常渡口。1981年至1984年间凤台,渡口增至6座,每年渡口收入一般在40万元左右。

凤台县汽车渡口管理处首任处长为范杰,副处长为栾登龙、王先肃。1983年,又任两位处长,陈国梅、胡培友为副处长。期间,又新增渡口2座,渡口管理人员达93人。

1984年下半年,全县汽车渡轮业务陷入瘫痪。同年10月,县政府派县经委、交通、公安等部门干部组成工作组到院整顿秩序、协助开展工作。随后,院领导班子得到重新组建。

1985年3月,工作组组长之一李其国出任第三任主任,徐全美出任副主任。县汽车渡口于1990年撤并,期间,所内有渡口7座,总机械功率1396马力。渡口干部职工1989年增至123人,隶属4个科、2个队、1个厂、1个派出所。渡口固定资产达780余万元。1985年至1989年,渡口费收入年均262万元,最低年收入216万元,最高年收入428万元。

县汽车渡口专门管理处成立后,城东的大山渡口和城南的城关渡口分别由所在区、镇管理,大山渡口和城关渡口主要办理县内平民渡口及少量货物渡口。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