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及民族复兴的关系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7-29 浏览:
成功之道——论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及民族复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学习今天的内容——素养提升之职业道德。1、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是大学生毕业时成功求职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有目标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3.在今后的学习中,如

成功之道:论职业道德职业发展与民族复兴

李国强 阜阳师范学院数学学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专业与职业,大家对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我们学好专业知识,是不是就能胸有成竹,走遍天下,立于不败之地,拥有“手握长绳,可缚龙须”“欲与神争锋”的精神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今天的内容——职业道德,来提高我们的素养。

1.客观需求

1、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是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

2、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将决定他求职的自由度和所能获得的职业水平。

专家洞察——了解专业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专业学会对人才的总体要求

公司最看重求职者的能力和特质

招聘中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用工标准

2.不同专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五大职业

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

工程

管理(运营、商业和行政等)

商业(销售、公共关系和营销人才)

专业服务(会计、公安执法人员等)

五大类职业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2)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3)专业基础

(4)学习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

(6)勤奋精神

(7)创新精神

(8)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残酷的现实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研究:

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指标中,“专业素养”位居第一位。

在大学生职业评价标准中,“经济收入高”位居第一位,“满足社会需要”则排在最后一位。

他们毕业后,选择工作时,只看工资,看重条件和福利,不看重努力和奉献精神。(见杨林《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研究与实践》《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改革开放后,我们从发达国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良设备和管理制度,但始终面临着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差、产品质量差、主体责任缺失等严峻现实。

对此,美国英格尔斯指出,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与之相伴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准则本身都是空壳,如果实施和使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没有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经历向现代化的转变,其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3. 询问原因

1.历史积淀

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和因素导致了当代中国人职业精神的下滑,比如血缘关系、宗族制度、等级制度等作为价值选择和行为模式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并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出现了裙带关系、论资排辈等现象。

比如,“好好读书、做好事”的政治制度、以官为本的社会制度,造就了尊重学习、轻视工具、轻视技能、轻视生意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导致这些行业主体缺乏自信心和职业尊严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加强职业化的号召力。

2. 现实的影响

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对职业精神产生了冲击,在进取、开拓、创新、竞争的职业旋律中,明显存在着迷茫、困惑、紧张、叛逆的不和谐音调。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价值结构困扰专业主义,制度缺陷阻碍专业主义,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专业主义发展等等。

4. 去哪儿玩

三大应对之策:批判中继承、吸收中超越

事实证明,专业精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职业素养,我们要想在21世纪掌握主动权,没有全民族、全社会专业精神的支撑,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就渺茫。

当代中国需要塑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促进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新型职业精神。要把传统职业精神作为重要文化资源,在改造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凝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因子。同时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职业精神的精髓。

一、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第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青年们提出的希望,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凝练出的智慧结晶和新的民族文化因素。

三是要注意吸收世界各民族职业精神的精髓。

阜阳师范学院围绕学生就业开展活动

总结

梁启超在1912年《国民性与人民道德》一文中写道:“凡能立于世界之国家,必有其独有之特性。自道德法律以至风俗习惯文字艺术,皆有独立之精神……此之为民族主义之根源。”“一个国家,必须有立于世界之根据。国家立于世界之根据何在?吾无名之,故谓之国民性。”

希望同学们牢记三代领导人的殷切期望,立足当前、心系祖国、放眼世界,努力塑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体现时代特征、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新型职业人格!

思考问题:

1.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2.对照理论和社会要求,反思自己职业道德方面的差距?

3.在未来的学习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课后请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下课

200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了《人力资源:青年职业前景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最看重应聘者的能力和性格特征。

创造力

沟通技巧

团队精神

忠诚度(30家公司均看重以上4项)

工作兴趣

健康状况

外语能力(29家企业重视以上三项)

工作经验

计算机操作水平(28家企业重视以上两项)

个人信用

综合素质

团队精神

专业技能和背景

创造力

适应公司文化的能力

2004年刘俊彦对企业用人标准进行了调查统计大学生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之道,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的用人因素有:

发展潜力

外语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及经验

学习能力

沟通技巧

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的一项企业用人标准调查结果显示:

责任感

专业性

道德修养

积极主动的

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精神

创造力

学习能力

弹力

专业基础知识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要总结和继承这个宝贵的遗产。(《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99页)

1944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大会堂对参加党校第一期训练班的营级以上干部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共产党员要像柳树,栽到哪儿,哪儿就生机勃勃。我们也要学习松树。松树有原则,柳树有灵活性。

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_大学生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之道_大学成功商务职场英语

****:年轻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细心做好每一件事,要善于把远大的理想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1998年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参观“数字最新成果小型展览会”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中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对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应当批判地吸收西方专业主义的以下特点:

树立科学精神,树立合理的科学进步观;

主体与个体精神,树立奉献主体的观念,个体与集体协调统一。

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开拓进取的意识在奉献人的心里深深扎根。

践行法治精神,树立尊重雇主的法制观念和平等意识。

专业性

专业素养是从事专业活动所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在专业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在职场上被量化为职业商数(Career Quotient,简称CQ)。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其中,前三者为内化素质,是基础,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而职业技能为外化素质,是支撑职业生活的表层内容,通过学习、训练获得,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成熟。企业在衡量一个人时,通常将两者的比值分为6.5-3.5。

专业素养的四大要素

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

职业行为习惯

专业技能

职业道德是在某一职业范围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的总和,是规范某一职业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以及职业群体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对从业人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

美国最著名的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列出了职场人士应该遵循的九大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专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主导和规范一切专业行为的调节器,主要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意向和主要观点。求职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选择职业前,应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了解将来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树立职业平等观念和“人人生而有用”的思想。

职业态度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有责任感大学生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之道,树立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专业人员是企业的合作者,最应该思考的是“我能为企业增加多少价值”。因为真正的人才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专业意识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从幻想到现实、从模糊到清晰、从摇摆到稳定、从远到近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专业分工使得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事一定的职业并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大学生不仅要做好从事职业的心理准备,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李鸿飞在《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一书中指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表现:

第一是最低要求——专业言行。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准则,包括专业思想、专业语言、专业行为等。

第二个重要的习惯是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习惯。计划意味着目标明确,步骤明确。一个职业人必须有计划地工作,积极回顾自己的工作,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第三个关键习惯是有效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双方互相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找到共同点和谈判点,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培养专业的工作习惯意味着:“承诺要做的事,做到承诺的事。”

专业技能是从业人员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专业资格和一般的专业管理能力。作为一名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资格,这是进入某一专业领域的通行证。学历认证是最基本的职业资格,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等主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经历,是文化和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劳动者运用特定知识、技术和技能适应专业劳动需要的能力。例如,MBA、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等都是一种资格。

此外,还必须具备一般职业管理能力。企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要与上级、下级、同事等互动,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沟通、协作、配合必不可少;同时,员工还必须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心态管理、应急处理等。一般管理能力与职业资质相辅相成,形成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职业形态将打破原有的职业界限,职业名称将更加模糊,要求从业者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据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专家分析,未来“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涉及三个截然不同的职业领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是21世纪获得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