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才华与财富》(),还觉得意犹未尽,所以周末就不开盘,聊聊职场上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会有销售、财务、服务、产品推广、物流等多个部门。据统计,世界500强公司中,95%的CEO都是销售或财务出身,这也体现了销售和财务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但这两个岗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务一个人如果只是一个把账算对的角色,却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公司业绩,那他最多就是一个优秀的会计。很多小公司都会把会计工作外包出去,甚至我所在的公司,曾经把各地分公司的财务集中到北京,以提高管理效率,结果上海、深圳等南方城市分公司的财务不愿意去北京,只好离开。
即使你是做销售的,也不代表你不可或缺,还要看你在销售中扮演什么角色。比如你只是一个经销商,市场行情好,下面的代理商能力很强,你创造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职场那点事儿,但换了新人可能就差点了。你以为是你的功劳,因为一些事情跟公司闹僵了,你一气之下一跺脚辞职了。结果你换了别的公司,公司的资源没了,销售业绩一落千丈,你想回去却擦屁股擦屁股。即使你是做大客户的直销,最终的销售业绩也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客户的变化而变化。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最重要的是问问自己,我离开公司,我会失去什么职场那点事儿,会剩下什么?我离开公司会失去什么?

在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工作好?一般来说,小公司需要的是通才,能干各种事情,能很快熟悉一家公司的所有业务,但缺点是很难对其有深入的了解。相反,大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小公司正好相反。除了CEO等高管,普通员工在大公司里都是在其中一个岗位上工作,看到的只是公司的一部分,虽然他们在某一专业上可以很专业,但是缺乏全局的视野。比如财务一般看到的风险比较多,而销售看到的机会比较多。比如一家大公司的应收账款出了问题,从各自的立场看,销售和财务就会发生冲突。
现在各大公司盛行的KPI考核,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负面作用。比如很多公司都有返利奖励制度,为了让代理商进货,一些销售会私自答应返利奖励。表面上看KPI完成了,但会给以后的业绩埋下地雷。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为了保证资金的回收,可能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错失机会。有人会说,那简单,把整个公司的KPI放到销售、财务等不同部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如果通用的KPI太多,就会导致吃同一锅饭的现象。总之,这个KPI肯定有用,但绝对不是万能的。

同样,在总部和分公司工作,也是一个各有利弊的选择。一般来说,在分公司工作更多的是做一线工作,特别是对于刚进公司的年轻人来说,好处是可以接触到一线的实际,坏处是只能看到局部,往往缺乏全局观念,也缺乏机会。记得2000年代初期,我在公司的分公司工作,每次开会,总会站在分公司的角度去批评总部。结果有一次老板找我谈话,说你既然有这么多想法,不妨明年去总部主持大局。去总部看问题的角度确实不一样,比如在分公司,大家往往更关注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KPI指标,而在总部,大家更多的是思考如何设计这些KPI指标,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个公司的绩效。 正是因为有基层工作的经历,所以对总部的工作帮助很大。另一方面,我也确实看到过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员工,进公司的时候都差不多,就是因为在总部和分公司工作,所以这些年差距才拉大。所以我觉得北上广深房价高是有道理的,一般来说这些城市是总部集中的地方,机会比二三线城市大很多。所以当网友们咨询我职业选择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尽量在总部所在的一线城市工作,哪怕将来被分配到基层,机会也相对大很多。
职场上,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特别是短期。就像股市一样,股价短期和基本面没关系,但长期和基本面是正相关的。在职场上干了三十多年,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就像股市一样,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得失。天道酬勤。总体来说,长期的职场和个人的努力是正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