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期 IP 女性人物访谈:晓熙老师的卓越智慧与深刻洞察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8-07 浏览:
相信你看完此篇,对孩子的教育、对生命的本质认知一定会大有收获!幸福课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或人生转变是什么?能分享给中国妈妈一些幸福谏言或者是工作生活上的幸福建议吗?晓熙老师:就像今天专访的主题一样“幸福,改变世界的力量!为什么说“幸福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欢迎阅读IP女性角色第7期!

安德里亚老师

通过本次采访,你将获得:

和小溪老师交谈之后,我被她内在卓越的智慧、对世界的无限明晰、对做人的深刻洞察所震撼!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篇关于生命、关于孩子、关于女人、关于母亲、关于自己的文章,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这份理性与洞见都是小西老师赐予我们的心灵礼物!

相信看完本文后,你在孩子教育方面,以及对生命真谛的理解方面都会收获颇多!

采访

段方:如果用哪三个标签来概括现在的自己?

小希老师:我经常会思考“我是谁?”“我该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我以前不愿意跟别人提起的经历。

女儿一岁时,我决定辞去全职工作,回到家庭。我最害怕的就是见到朋友时听到他们问:“安德里亚,你在做什么?”我刚刚辞去了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我害怕告诉别人我现在什么都不做,我只是一个母亲。当别人问我时,我几乎总是吱吱作响地说:“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但我曾经是一个……”,不断试图向别人证明“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人生中都经历过迷茫的阶段,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比如外在的职业,来抬起头来,过去的成就或者现在的成绩来告诉别人“你是谁”。

如今,我已经告别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纪,知道自己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知道自己是谁,不需要向外界展示一个标签。我是学院大中华区总监还是做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做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事情。我已经过了给自己贴标签的阶段,到了这个年纪,我更愿意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幸福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就是我。

段芳: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您通常如何度过一天的?

小曦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在0到3岁之间,你对孩子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所以孩子24小时都需要你的陪伴。我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职场,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那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我却选择离开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当你的孩子3至6岁时,他需要的是你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并在睡前陪伴他。

当你的孩子6岁到12岁之间的时候,你会慢慢发现,孩子最需要的时间就是周末,周末她希望爸爸妈妈能带她去实现她的愿望,带她出去玩,带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当你的孩子12-18岁时,你的孩子其实只有在假期才需要你;

当你的孩子到了18岁的时候,他唯一需要你的时候可能就是春节了,也只有春节他才会想回家看你。

这个阶段,我的一天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虽然工作很忙,但自由时间也很多。每天早上8点到9点,我会陪女儿去学校,她骑车,我跑步,单程大概20分钟,来回大概一个小时,是一段非常好的亲子时光。很多研究表明,如果孩子走路或者骑车去学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比同龄或者同等条件的孩子更好。同时,因为陪孩子去学校,我也能更加坚持晨跑。

早上9点到下午4点是我的工作时间,我可以集中精力完成一整天的工作。

我女儿下午四点放学回家,四点到晚上八点这段时间就是我的亲子时间,和大多数妈妈或者家长一样,要辅导孩子做作业,跟她聊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还要准备晚饭,陪孩子吃晚饭,八点钟陪她睡觉。

我晚上 8 点以后继续工作,因为 Tyler Ben-Shahar 博士在美国幸福的职场妈妈,很多同事都在以色列,所以晚上 8 点以后我有很多会议。

如果没有紧急的工作需要处理,我也会有时间休息。我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读我喜欢的书,听音乐,看电视,或者做一些休闲活动。

段方:众所周知,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程是由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创办的,幸福课程影响了全球很多学生。如今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又创办了哈佛幸福学院。是什么吸引您加入哈佛幸福学院的?幸福课程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或者人生改变是什么?

小西老师: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看过沙哈尔教授的网易公开课,也就是他十多年前在哈佛教授的Positive Psychology 101课程,中文译名为哈佛幸福课程。哈佛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门课程认识了这位睿智、有魅力、平易近人的老师。我加入HSA幸福研究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沙哈尔老师的个人魅力,以及对他的尊敬和敬佩等等。

HSA幸福学学院的“幸福学证书”课程组织学生每两周与沙哈尔老师进行一次线上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我更幸运,因为我和他一起工作,经常和他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对话。每次和沙哈尔老师见面,不管是因为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可以肯定,我离开会场时的心情会比开会前好很多,幸福很多。

HSA来到中国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中,我听到了很多故事,这些人的人生故事带给我的震撼和喜悦是,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改变,并且积极地影响和改变了其他人。

幸福课程之所以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是有原因的。它可以改变哈佛大学的优秀学生。因此,了解这门课程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对于我这个哈佛学生来说,这是一门改变人生的课程。

从“道”的角度来讲,这门课程赋予了我人生新的使命、新的意义、新的追求,我现在是一个幸福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技术”方面,沙哈尔先生曾经讲过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一个实验,他的研究是记录职业女性的生活经历,有一天,你看她们这一天做了什么?

工作、电话会议、与同事共进午餐、陪孩子玩耍、与伴侣聊天等等。但他有一个很奇怪的发现,那就是这群女性,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下班后、晚上6点到8点之间、上班前,还是早上7点到8点之间的任何时段,都是她们最不开心的时候。

这个发现也让我很震惊,因为女儿三岁时,我就开始重返工作岗位,做一些兼职。那时候,我经常一边打工一边陪伴女儿,感觉很痛苦。一边讲故事,脑子里还在想着即将完成的工作。

幸福的职场妈妈_职场妈妈_职场妈妈现状

再比如,我带女儿去室内游乐场,她可以滑滑梯或者跟小伙伴们自由玩耍,我则在一旁忙活,我担心女儿会从滑梯上掉下来,心里很忐忑。

回到实验结果,为什么妈妈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最不开心的呢?原因就在于妈妈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想着或者做着其他的事情,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身心是非常纠结的。

沙哈尔老师在课程中一直强调“身心合一”的理念,也就是“无论身在何处,心也要在那里”,一定要专心做好一件事。陪孩子的时候其实很痛苦,虽然陪孩子,但其实并不是真的陪孩子。

就像我上面说的,我一边工作一边陪孩子在操场上玩。其实我既没有陪好孩子,也没有好好工作。所以沙哈尔老师的课程在技能方面最大的收获,就是帮我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难题。我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吗?哪个好妈妈不喜欢花时间陪孩子呢?

其实很多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其实我们都尽力做好妈妈了,透过Shahar老师的分享,我能够接受自己,不再责怪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妈妈!

端方:HSA幸福研究院未来的愿景是什么?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支持或者改变?

小希老师:我经常听沙哈尔老师提到,他创办HSA幸福研究院的初衷是“希望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即使是那些被遗忘的人,都能找到幸福”。对于大中华区的愿景,同样如此。

我喜欢孟子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人生不够成功的时候,你应该只做你自己;如果你成功了,你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你身边更多的人。

我认为沙哈尔的愿景与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相似:当我们每个人都变得快乐时,我们就能影响我们周围的人。

幸福研究院进入中国还不到一年,我们通过幸福证书课程,培养幸福培训师,我们的每一位学员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

我们也通过北京、上海、广州的幸福论坛和线上线下活动,去影响学生和他们身边的人。未来我们希望在中国建立无数个“幸福中心”,让沙哈尔老师亲自到中国来,开更多的线下讲座,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们在中国想做的事情。

段方:很多人现在为了生存而挣扎,认为没有钱就没有幸福,幸福似乎很虚幻。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小曦老师: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比如你是一个幼儿园孩子的妈妈,我问你为什么让孩子报那么多幼儿园补习班,送她学英语、钢琴、画画等等,你的回答可能是“我必须这么做,这样她才能考上更好的小学”。

那我可能会继续问你,“你为什么希望孩子上好的小学?”你也许会回答:“当然是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有一个好的未来。”

那我可能会继续问:“你为什么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你可能会回答“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职业,然后能买房、买车,有一个好的婚姻。”

如果我继续问你,最后你可能会回答“你希望你的孩子快乐。”

其实,很多问题的疑问,很多答案的答案,也就是这个世界上很多终极问题和终极答案,都逃不过“幸福”二字。或者“空”,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是渴望。归根结底,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

当你能够静下心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对自己说“我要快乐”;你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对你的孩子说“我要快乐”;我希望你们幸福。”

让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幸福、成功和金钱之间的关系。这是哈佛大学一项历时 75 年的实验。该实验研究了 724 名波士顿男性,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开始。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调查,直到他们 90 岁,在此期间,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去世。

他们是谁?其中268人是哈佛毕业生。在世人或我们眼中,这些人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非常成功,或者将来一定会赚到钱。另外456人来自波士顿的贫民窟。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一群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最不可能成功的人。

这次实验是为了看看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拥有更幸福的生活?看看先天条件优越、“拥有幸福和成功潜力”的人是否更容易成为人生的最后赢家?

我来分享一两个研究发现:实验人员发现,不管这群人的起点如何,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和他们的知识、成绩、金钱,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幸福和什么有关呢?---是伴随他们一生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早年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还是和生命中其他重要人物的亲密关系!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结论。

换句话说,金钱和幸福之间没有直接的等式。任何成功或任何金钱收益也许会给你带来短期的快乐,但不可能给你带来长期的成功和幸福。

段芳:在我以往的咨询案例中,我发现很多职场妈妈担心孩子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据您了解,这种现象在澳洲乃至全球是否普遍存在?您觉得如何?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小曦老师:这确实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我在墨尔本,过去一年因为疫情被锁在家里180天,我的孩子在家通过视频学习,这是过去一年来的第五次封锁,目前我们正处于封锁的第二周。

上周我参加了女儿学校的家长会,老师公布了一组数据幸福的职场妈妈,虽然不意外,但也足够让人担忧了。你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澳大利亚这样的阳光明媚的海滩度假胜地,孩子们的焦虑率是,至少每七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患有焦虑症。那么,我相信在全国人民都处于内卷状态的中国,这个比例会更高。

当听到这组数据之后,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让我想起一个大家从小可能都有过的经历,比如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你和你的同学小明擦肩而过,跟小明打招呼,说“小明,早上好!”然而,小明却没有任何的回应。

这时候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心理变化:“小明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是不是不想和我做朋友了?”接着有的孩子就会开始担心“是不是全班同学都不喜欢我了?”“我是不是不受任何人欢迎?”

有的孩子会进一步想:“全世界都拒绝我了,我被全世界孤立了!”

孩子在25岁之前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有时候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及时引导孩子,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胡思乱想,越想越难过,越想越失望,甚至越想越绝望。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跟父母吵架之后,会做出“自残”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如果你遇到“小明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正常情况下,你会想“小明今天怎么了?早上出门被父母批评了,心情不好吗?我跟他打招呼他都没注意到吗?”

你应该做的是,在第一次下课后去学校问小明,确认小明这一天过得怎么样。他可能会跟你分享他遇到的困难,或者他妈妈责骂他早上出门太久。你可以继续问:“小明,今天早上我跟你打招呼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回应我?”他可能会说他没注意到你,然后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

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时发现这些事情,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思维并引导,给孩子一些建议。每天孩子睡觉前,我或者老公都会和孩子聊天,问问她白天发生了什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也会抽出1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聊聊今天发生的不开心的事情。

幸福的职场妈妈_职场妈妈_职场妈妈现状

通过这样的陪伴,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和相互信任,让孩子愿意在你面前透明、坦诚。当孩子听从父母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时,再遇到“小明事件”时,就有更多积极的方式去正确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问题。

孩子也许会通过你和他的沟通互动,慢慢学到你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能进一步帮助孩子不陷入焦虑和抑郁,而这把金钥匙就在我们家长的手中。

段芳:当孩子出现焦虑、压力,甚至出现极端情绪和行为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采取预防或者应对措施?

小曦老师:不治疗的压力会慢慢积累变成轻度的焦虑,严重的抑郁等等。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的状态。我觉得让人认可很重要。这让我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一层级是吃穿,饮食住行;第二层级是人身安全,我是否能被照顾,有人身安全;第三层级是我们的社会需求,人际关系和精神需求;第四层级是我们内心的价值是否得到发挥,是否被社会或者世界的认可;第五层级是自我实现。当我们的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回头去思考,想想我们在这里到底做了什么,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哪一个没有做好?

中国这几十年发展很快,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温饱都没有问题了,我们也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没有经历过战乱,所以前两个方面,我们一般都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供给。

第三个层次,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机会。你需要关注孩子的社交圈,他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可以深入交流的人?你是孩子的好朋友吗?他是孩子可以敞开心扉的人吗?

因为前三个层次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这三个层次得不到满足,我们就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生活在后疫情时代,很多人的生活已经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很多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这种状态或许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常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很多社交都被打断了,不能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也不能去朋友家做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是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网络上?

网上社交不是真正的社交。比如,通过视频会议面对面交流是一种社交,我们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反应,但在网上给朋友留言并不是高质量的社交。它不是高质量的社交。我喜欢一句话,Facebook上的1000个粉丝不如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给你一个拥抱。所以,我们要注意你的孩子是否有真正的朋友,理解他的朋友。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在“社交关系”层面是否有问题。

刚才你问我,全球范围内焦虑症患者数量是否增加了?你说的对。有一项研究显示,2010年至2015年,焦虑症患者数量增加了33%。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阶段。智能手机的确无所不能,人们开始花更多时间沉迷于智能手机,而不是花时间在现实关系上。

比如我去餐厅吃饭,看到一家四口一起吃饭,四台手机同时在看手机,孩子们在玩游戏,家长们可能在忙着处理手机工作或者和朋友聊天。

这是全家人共度亲密时光的好机会,但每个人都把时间花在了智能手机上。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花太多时间在智能手机上,而没有真正花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我刚才提到,亲密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亲密之所以是亲密,是因为它需要时间来培养。这或许就是我们看到焦虑和抑郁人数迅速增加的原因。

段方:您对孩子长大以后的个人成长、学业成绩、工作生活有什么期望?

小曦老师:我们之前提到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前三个层次,我对孩子的引导更多的是在后两个层次,尤其是人类的终极需求——自我实现。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把孩子睡觉前的时间,也就是陪伴孩子的一段优质时间,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真正喜欢什么?这样的话,才能帮助孩子在喜欢的事情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归根结底,作为一个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幸福?就是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与自己有关系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的人,才能真正幸福。

我对女儿的愿景是,她能在童年时期找到自己擅长、热爱、对她有意义的事情,然后通过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让她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展。未来,我希望我的女儿,以及大家的孩子,都能做自己喜欢、擅长、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

段芳:我一直相信,女人快乐,家庭才会幸福,孩子也会感受到幸福和爱。作为母亲,我们该如何不断修炼自己?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

小希老师:方法有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我觉得很多妈妈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接受自己、不认识自己、不能做自己。其实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觉得生活很累?好像我们一直在演戏。不管是从小到大都在为父母表演,满足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成为他们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女孩;

你在学校里继续演戏,为了老师,为了同学,你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你知道老师最喜欢的学生长什么样,所以你努力去演成老师喜欢的学生。然后你在职场上继续演戏。结婚了,我想告诉你,当你当了妈妈,别再演戏了,做你自己就好!你真的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做你自己。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足和不擅长的地方。我从不介意让女儿知道妈妈有不擅长的事情,会犯错,我会对她说对不起。女儿很喜欢运动,身体很健康,很结实,我们一起逛街的时候,我会问她,你能不能帮我分担一下?我提不了那么多东西?渐渐地她就学会了,我们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她会很开心地和我分享购物袋,一起扛到车上。

所以,妈妈不是女强人,不能包办一切,妈妈不擅长的事情有很多,我愿意在女儿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让她知道妈妈也是个普通人,跟她一样会犯错。这种状态,也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会犯错的。我很喜欢沙哈尔老师在课程里反复强调的一句话,“Permission to be human”在中文里就是“允许自己做人”。或者“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其实这是一种很美的状态。

我们小时候或许都有很大的梦想,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考古学家,但后来走的路和儿时的梦想完全不一样,不过由此我意识到,热爱冒险、创新、探索未知的世界精神并没有改变。我女儿现在的梦想是将来成为澳大利亚总理,这个梦想是否实现并不重要。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大大的梦想,这很伟大,但是当我们一点一点长大,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经历失败,尤其是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突然发现,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你能接受你的平凡吗?你能接受你的平庸吗?这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越早学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在女儿面前做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母亲,而不是一直展现自己完美的一面。这样太累了,另一方面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让她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无法接受完美,无法接受失败。

我们的梦想有的会成功,有的会失败,我们都会失败,我们会经历这一切。我希望女儿能看到这一点,在心里深刻地明白,我和她妈妈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有我擅长的事情,有我完全不会做的事情,也有我不喜欢的事情。

我也是情绪失控,所以我也允许女儿情绪失控,发脾气。这可以理解,因为任何情绪都应该被接受。我们允许自己是人,允许自己是普通人。我认为这对女性或母亲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如果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我希望你记住“做你自己”。做你自己,你才能真正活着。

段芳:您的幸福宣言是什么?能不能给中国妈妈们分享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幸福忠告或者幸福建议?

小希老师:就像今天访谈的主题一样,“幸福,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为什么呢?这又回到了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一个月后可能会引发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我给大家一个小方法:“要懂得感恩,要懂得付出!”

为什么说“快乐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比如,早上出门时,你微笑着和某人打招呼,他可能一整天心情都很好,见到下一个人,或者接下来的三个人,他也可能心情愉快。每个人都会做同样的事情。

每个人都知道指数增长的概念。当一个人这样做时,你实际上就是改变世界的起点。当你微笑,当你传播快乐,当你愿意付出时,你就是改变世界的起点。只需扇动翅膀,你就能成为世界改变的源泉!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工作、生活中,多做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跟同事打个招呼,给同事买一杯咖啡,或者在工作上帮助他完成一个小项目,当我们每个人都做到这些,做一点善事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正在改变世界的幸福的种子!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