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PUA的老板,该如何应对?同事总是夸你、奉承你,他到底想要什么?一个从不表露自己情绪的人,你如何揣摩他心里在想什么?职场上还有真正的友情吗?什么样的人值得发展成朋友?人际关系管理是职场人的必备技能,学会读人、看人,才能在“内卷化”的职场中茁壮成长。
澎湃新闻邀请了多年专注于人际关系研究的熊太行,来聊聊职场上“如何识人”的话题。
熊太行,畅销书作家、人际关系观察员,原《博客中国》杂志出版人、主编,多年致力于人际关系研究与教育。
点击图片提问
什么样的人,在职场上最受欢迎?
@Emily Cola: 职场上表现最好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性格?
熊太行:我觉得他们都是对待工作很认真的人。
比如,在职场中,我们一般会尽量避免使用“混”这样的词语,我们有时会用这个词来自嘲或者开玩笑,但这些词语有时也表达了我们对自己的心理暗示。
职场上最优秀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强,珍视自己的理想。这种珍视会让他们充满力量和强大。当有人真的试图欺负他们时,他们会站起来反击,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不怕冲突。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勤奋努力,不因一时的不利而偷懒;坚持不懈,忠诚不二。这些美德无论在哪个公司或单位都是伟大的美德。
@陆川有一棵树:内向的人很难获得高职位吗?
熊太行:当然不是,内向的人可能很难做一把手,但是你觉得CFO是一个很高的职位吗?
领导团队需要有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明星,也需要有沉默寡言、执行力强的栋梁。
如果认识对的人,跟随对的人,内向的人可以成为外向领导者最好的下属和合作伙伴。职场并不是外向者可以称霸的地方。在某些职位上,内向者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你能为你的领导解决问题,做一个内向的人又有什么坏处呢?
@锄砍这里:现在年轻人都争相进体制,是不是真的人人都适合?
熊太行:体制内工作需要具备四大能力:第一,与自己相处、自我满足的能力;第二,与周围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最重要的社交能力;第三,在组织内获得尊重和发展的能力;第四,应对危机的能力。
如何保持内心的一致?这个困扰很多体制内新人的问题,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一一解决,即能吃苦、能耐穷、能闭嘴、能放下骄傲、能读书。
人能吃苦,这个很容易理解: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做的工作比较琐碎,有的人可能要到乡镇、基层工作,那里的条件相对艰苦。我认识一个到乡镇上班的年轻女孩,她打开宿舍的窗户,看到一大片坟地,她害怕得尖叫起来,把窗户关上了。她问我怎么办,我说,别怕,他们都是普通人,你是在为他们的后代服务。她一听这话,心里就好受多了。后来忙起来了,她就真的不在乎了,因为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基层工作。
此外,你也能忍受“穷”。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穷不是真正的穷——体制内的工作收入比较稳定,我没听说谁吃不上饭。但相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这绝对是低收入的工作;如果你拿自己和金融行业的同学、朋友相比,你肯定会感到不开心。其实,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实现盈利,而你用自己的才智和意志去报效国家。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
不管怎样,进入体制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一旦进了这扇门,你就不再有机会获得巨额财富;但只要你做得好,就会受到尊重,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
那么我们就可以承受得起关门了。这意味着必要的社交活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你能避免一些低质量的饮食,你就应该少做。你可以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来培养重要的友谊或学习一些技能,这肯定更划算。
接下来就是要能丢脸。进体制的第一天,就会有人利用你的关系,朋友、亲戚、老乡难免会找你帮忙,任何违背原则的事情,你都要拒绝,那些让你冒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朋友。
最后,如果你想在体制内工作有所成就,你必须会读书。
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
@橙子靓靓:如何对付有心计的人?
熊太行:狡猾、老谋深算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也不一定对你不好。但完全没有必要向他们屈服,害怕与他们发生冲突。
在职场上,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交朋友的,在同事面前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暴露太多自己,要有礼貌,多聊些肤浅、无伤大雅的话题就好。
如果你能克制自己,在职场上不得意忘形,无论对方有多心机,都找不出你的破绽。唯一怕的就是你把同事当朋友,话多,什么都跟别人说,还把谣言散播给第三者甚至领导,就算对方没有心机,你也会吃大亏。
如果你把这个心机深的人当成一个案例来分析,你对他的恐惧感就会立刻减少,观察他说话做事的方式,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The Paper User byets:我的老板脾气很暴躁,骂人。每次交作业我都心惊胆战。我该怎么对待这样的人?还是干脆辞职?
熊太行:你别想辞职,你干得好干得不好领导都会骂你,还是干得好还行,干得不好还要挨骂?
如果他看见谁都骂,那他就不是对谁都满意,你管他骂你干什么?如果他只骂犯错的人,只骂不好的人,那我们努力做好,不就没人骂了吗?
至于你的害怕,是因为你的领导脾气难以捉摸,还是因为你自己守不住自己交出的东西,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评判一个领导是不是好领导,脾气是一个非常次要的方面。如果他能骂你,你出去跟其他部门发生矛盾的时候,他能拼命维护你,为你争取机会,让你分配资源,让你升职,给你加薪、发奖金,那他就是一个好领导。

再说了,就算他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如果你现在没有更好的机会,还需要这份工作的薪水来维持生活和还房贷,那你就不要轻易辞职,安全第一。
当你被骂的时候,你要总结,把他对你真正的要求和情绪区分开来,然后改进。骂永远不是白骂。
@澎湃新闻用户ueeJZ3:我换了好几家公司,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的Leader。面试的时候能看出未来的Leader是什么样的人吗?
熊太行:你未来的领导在面试的时候的状态可能和工作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些领导对一个“潜在候选人”可能很好很友好,因为你还是个客人。当你开始工作,你就成了部门的一个设备、一个工具。只要你能输出,只要不崩溃,你就一直往前走。
这就是为什么工作中会有试用期——这是一个磨合期,让你了解你的领导,也让你的领导了解你。
在半小时或一个小时的面试中很难认出别人职场心机学,因为人们会表演、会假装。
但是,如果他的某些特质严重让你感到不舒服,我建议你放弃他。例如,如果你闻不到香烟味,而这个人在面试时吸烟,那么你可以忽略这份工作。同样,如果某人满口脏话,随意侮辱和打压候选人,如果你感到不舒服,你就不必为他工作。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策略没有多大用处,所以最好还是依靠直觉。
@SELINAA: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称为PUA?
熊太行:PUA这个词来源于“Pick-up Artist”一词,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泡妞技巧,后来逐渐用来形容恋爱、职场中的“精神控制”等行为。
大家说自己在职场被PUA,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精神控制,比如领导或者上级(师父)要求你无条件的服从他职场心机学,建立依赖关系,要求你崇拜他,不断贬低、诋毁、侮辱你,贬低你做人的尊严和本色。
真正能控制精神的人并不多,这种关系往往是一对一的,比如北大学生牟林瀚对女友的精神控制,其实就是从学生社团里师兄师妹之间的准职场关系开始的。
还有一类人其实是职场上的诋毁者,这类人会攻击、贬低身边的每一个人,以此来影响同事的情绪,影响他们,干扰他们的策略和决策。
这两类人都会有“控制”和“影响”的行为,所以被欺负的人都是很在意别人感受,担心破坏双方关系,愿意迁就对方,把自己置于困境的人。
所以受他们影响的人,往往都是感情丰富细腻、容易幻想、过度共情、软弱怕冲突的人,会美化自己是心灵控制者,或是职场压迫者,认清这两类人的真面目,就不会上他们的当。
《识人策略:专家使用的 30 条职场秘诀》,熊太行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3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