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爱情专刊
交流柱
作者:陈亚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少有的男性咨询师,外表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座右铭:珍惜时间,珍惜人。咨询时长: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身心疾病、同龄人心理咨询。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互联网时代的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方式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coffeepr@qq.com
近日,江苏一小学生苗某坠楼身亡事件引发网友关注。
据悉,苗某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离开教室,爬上栏杆,从四楼坠落,结束了自己10岁的生命。坠楼的导火索,是老师对她写的一篇作文的批评。一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阅读经历的“严厉批评”。
目前,刘神雷雷、和菜头等网络名人已纷纷发声,重点谴责老师的不当行为以及微信群中同学家长的言辞。
“三打白骨精”所造成的不幸和动乱,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
家长群里有十几位家长点赞了这篇文章
一杯咖啡
首先我们来说说那些和《三打白骨精》事件毫无关系,却让公众最为愤怒的学生家长,在事件发生之后,却在家长群里表示老师没有错,并且为这个观点点赞的家长们。
很多人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冷血”,解读为这些家长是为了讨好老师、讨好老师。
我不知道这些家长在看到这些网友的评论之后,会对自己之前点赞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反思,但至少我认为这并不是他们点赞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我还是想用更善意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点赞和评论。
我想他们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孩子自杀和老师的主观故意没有关系。在他们看来,老师批改孩子的作文,不代表他想让孩子死,希望是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包括让孩子体会文章的“正能量”,这是一个老师正常的职责,既然老师是在尽职责,那也没什么不对。
其实,这样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反应并非孤例,网络事件中也有不少人在事后表达类似观点。比如有些事件涉及某位明星,有粉丝对此澄清,事件与明星无关,明星也没有犯错。但这样的行为,即便明星本人没有犯错,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控评”,引发极大反感。《白骨精》事件中,一排排的“点赞”与这些“控评”如此相似!当然,引发反感也不足为奇。
这样的言论为何令人恶心?
这些人的“是非对错”,其实都是从目的论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目的论就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要看目的本身是好是坏。
比如袁老师批改作文的时候,这些家长就认为这本身不是坏事,至少不是故意要让孩子自杀,所以既然没有这个意图,老师也没有错。
此前,我们社会也因为一个大学生作弊自杀而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老师抓作弊者就是尽职尽责,这个出发点没有错,老师也没有错。这其实是一种目的论观点。
但目的论并不是对是非的唯一解释,如果我们用后果论的角度去解释某件事,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
结果主义是指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应该看最后的结果,与初衷无关。
所以从后果论的角度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直接还是间接,袁老师的批改作文导致了孩子自杀,这肯定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
对于我们前面讲的出轨后自杀,不管抓出轨的初衷是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孩子自杀。
中国有一句古话,可以解释“目的论”与“结果论”的区别:我没有杀博仁,但博仁因我而死。
“我没有杀博仁”是目的论的观点,“博仁是因我而死的”则是结果论的观点。
其实,很多事情,如果从目的论角度看,可能跟当事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不需要你做什么,但如果从结果论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联系。
从结果论的角度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目的论”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当然,“目的论”和“后果论”都是看待事物的维度。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事情。这给那些固执地认为只有一套“对错”标准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提醒一下:你认为某件事是“对”还是“错”并不代表事情的唯一维度,而取决于你看待它的角度。
对于那些坚持“目的论”的家长来说,此时此刻,不妨换个角度思考,用“结果论”的角度看问题,就会看到什么样的结果。
您可以看到:
这个孩子因为作文被批评,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
虽然“我没有杀博仁(那个孩子),但是博仁(那个孩子)是因我而死的”。
从注重结果的角度看,确实发生了一个悲剧性的结果。对于这个结果,我们首先应该感同身受,而这也正是那些与你观点不同但为数不少的“结果导向”人士非常关心的。
而且,此时有关各方又怎能以目的论的角度冷静看待这个问题呢?他们必定会更加关注、只在乎“结果”。
如果此时此刻,我们仍然坚持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待问题,必然会让人觉得我们“冷血”,在竭力推卸责任。
我更愿意相信,大多数家长和我们大多数网民一样,都不是冷血的,而且他们自己的孩子也是同一个阶层,他们其实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应该那么残忍,让自己的孩子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
看到有一位家长试图从“后果论”的角度表达,“这种事情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发生,对老师的认可和对学生的悼念应该分开,现在点赞不合适。”这样的言论发表后,不少家长纷纷发表评论表示支持,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点赞”的截图。
如此及时的提醒,对于坚守“目的论”的人来说,非常可贵,相信被提醒之后,他们会反思、改进。
正在批改作文的袁老师
一杯咖啡
其次,我还想“打”一下袁老师,跟这位语文老师说几句话。
我想袁老师现在肯定很后悔自己的决定,后悔自己用红笔在这样一篇作文上做了标注,导致一个孩子的死亡,引起如此巨大的轩然大波。
至于网上流传的有关她的诸多丑闻,包括对她这样修改文章的动机的猜测,我目前无法证实,不想伤害别人,所以暂时不予置评。在保持自身精神的同时,也要有警惕,自觉抵制落入“猎杀”陷阱。
我还是想用一种更加仁慈的角度去纠正她。
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一位老师竟然会花这么多时间修改一个学生的文章。如果她对这个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更有可能的是她其实很看重这个学生。只有因为我有特殊的期望,我才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逐字逐句地阅读她的文章,并仔细修改。
要知道批改一篇文章是非常耗时的三打白骨精的职场启示,比自己写一篇文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单纯是为了打压对方,直接写一篇烂文章,给个低分就行了。
有些人从修改得好不好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和菜头、刘申雷雷都是写文章的专家,我对他们修改文章的意见没有意见。但我也要善意提醒大家,这毕竟是小城市里的小学校,师资力量不可能和文章里的人比。
这大概就是现在语文教学的现实。因为以前能力强的人没有太多施展才华的地方,而现在他们可以在一线城市发展,或者成为自媒体红人写文章,甚至在视频网站录课。怎么能沦落到在小学讲台上授课的地步呢?而且,如果把这个讨论变成语文课的具体是非问题,范围可能还会缩小。
我看得出来,如果老师是好心的话,那么这个袁老师其实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只有这种重视才会让她拼尽全力,花很多时间在这篇文章上,我相信她不太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文章都这么用心。
如果这是她的本意,那么这次事件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间悲剧: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很看重你,很欣赏你,希望你能表现得更好,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地帮助你。
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我觉得你们对我的关注是一种挑剔,一种打压,一种针对,甚至是一种羞辱,那我受不了,如果我不自杀,我就会反抗。
因此类误解而引发的悲剧还少见吗?
不。
父母爱孩子,老师爱学生,领导爱员工,在这种明显地位不平等的关系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韩国电影《王座》讲述的是朝鲜王朝一对王室父子的真实悲剧:父亲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并通过一再打压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期望,导致儿子精神崩溃,对父亲产生叛逆心理。
我也是一个团队领导,在之前的管理中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因为我比较欣赏一些员工,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可能会比较高,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给他们细心的指导。
但这种善意在别人心里可能就会走偏,变成“我只看到你总是针对我,为什么不批评别人呢?”他们没有看到的是,我没有批评那些人,原因是我对他们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
赞美总是可以的,但批评时一定要小心。尤其是当你的批评是为了让对方变得更好时。人其实很脆弱,一些不经意的批评可能会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这导致你根本感受不到对方的善意。
所以爱一个人和指出对方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必须同时进行的,而且要分寸得当。“正面管教”之所以在近几年得到普及,是因为我们看到,在很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提出了很多建议,但结果却是孩子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对立。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表达爱的同时,也能学会帮助对方做得更好。

当然,如果围绕这位老师的各种争议能够得到澄清,这也是我们从这次事件中可以得到的真正教训。
我个人觉得,袁老师不应该拿红笔写,而应该好好跟这个学生讨论一下。很多时候,尤其是批判性话题,书面表达不如口头表达合适。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很多非语言信息表达你对她的欣赏,对她的爱,说“我希望你变得更好”。我相信孩子会更乐于接受你的纠正。
借此机会我想建议大家学会表扬与责备,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表扬与责备》这本书。
三十多名儿童选择自杀
一杯咖啡
最后,我想对已故的小男孩苗先生说几句话,同时向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我看到了你的评论:
“不要被表面的、虚假的、虚伪的一面所蒙蔽,如今的社会,有些人表面看上去善良,内心却阴暗,他们会用各种卑鄙的手段、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首先你很有心机,能看出《三打白骨妖》故事的深刻之处。不过,我要告诉你,《三打白骨妖》还能告诉你一些其他可能对你更有帮助的东西。如果你早点看懂这些道理,或许就不会遭遇后面的悲剧了:
孙悟空面临什么情况?
他遇到了一个没有主见、不明是非善恶的领袖,名叫唐僧。
他遇上一个仇人,名叫白骨魔,对他虎视眈眈,处处想害人。
他还遇到了一个自私、习惯妨碍别人的同事,名叫猪八戒。
但他没有放弃,坚持打败了白骨魔三次。
这次事件还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1、孙悟空的坚持是因为唐僧吗?唐僧本身从来就没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可见他并不是一个盲从者,他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坚持自己做的是对的,哪怕别人反对,他都不在乎。
你也一样,如果你认为你说的和做的是对的,那就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别人和你意见不同就放弃,也不要放弃自己。
2、孙悟空的坚持不只一次,而是很多次。
在古汉语中,“三”其实是指多次,可以说白骨精三次出击,就是指屡遭挫折、屡次站起来、不断努力,孙悟空并没有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而是选择回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会经历许多挫折。很少有事情一开始就成功。为了完成某件事或让别人相信我们所说的话,许多人永远不会只尝试三次。
你也是一样,遇到挫折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要让每一次挫折都打败你。
3.孙悟空不怕打仗,但是他也不喜欢打仗。
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该怎么办?孙悟空做了很多沟通,他没有因为忍受不了和唐僧的分歧而跳楼,其实这个沟通过程对他们感情的进展影响很大,虽然最后唐僧没有站在孙悟空这边,但是孙悟空可以说是尽力了,无怨无悔,更重要的是,当唐僧决定和他分手的时候,他没有屈服,而是移居到了别的地方,继续活了下来。
孙悟空不怕对抗,但也不舍得放弃,一定要跟对方说清楚,论是非对错。对于你来说,你也应该明白,别人不认可你、不喜欢你三打白骨精的职场启示,这些都不要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找到一个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地方。用极端的对抗,包括自杀来表达自己的决心,都不是明智的做法。
而且你要知道,过一段时间,等别人悔悟了,也许就会回来找你。这不就是后来唐僧的下场吗?所以一定要看长远,要有耐心!
当然,这个孩子看不到,这很可惜。希望这些话能给那些感到被误解和被压迫的人一些启发。
结尾
你已看过,请动动手指
评价此文章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关于“自我成长”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心理分析”,你还希望看到哪些内容?或者你希望《一杯咖啡》编辑部继续推动哪些方面或主题的报道?
也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的隐私,不会公开,所以请放心留言。)
我想再推荐几篇好文章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