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职场中同样存在欺诈现象。
出品 | 雨果网 作者 | 雨果跨界 编辑 | 跨界君
电影《All or Nothing》票房一路飙升,诈骗场面栩栩如生,手段残忍令人胆寒。但我们应该知道,诈骗不仅仅存在于电影中,也存在于我们身边、跨国职场中。
近日,一位跨境运营人员透露,自己在投递简历时遭遇了疑似诈骗的跨境电商公司,该公司要求他在入职前下载软件、注册OA账号,在他拒绝注册并提出诸多疑问后,被公司拉黑,不再回复他。虽然没有造成实质性损失,但他的经历表明,这是一种新型职场骗局,可能有不少人上当,需要提高警惕。
面试前要求我安装OA系统。

在深圳从事跨境运营几年的杨欣(化名)最近准备跳槽,于是在几家主流招聘平台投递了精心制作的简历。几天后,一家自称经营东南亚电商、业务规模超10亿的跨境电商公司邀请他面试,HR还加了他微信。虽然他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想着深圳跨境公司那么多,工资待遇也不错,就临时应聘了。放下戒备,抱着试图交流的态度接受对方的好友请求。
简单微信寒暄后,HR给杨鑫发了一个链接,让他注册公司的OA系统。杨鑫质问,怎么还没面试,还没上班,信息还没核实,能注册OA系统吗?
HR回复说面试会晚点安排,不过面试前有一个“试训”环节,是公司安排的初步筛选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应聘者了解公司的运作方式,二是快速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如果应聘者觉得合适,公司就会安排面试,入职。“招聘是双向选择,可以看看公司或职位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按照公司正常运作,确认入职后才会安排注册OA系统,杨欣对这样的异常行为有所警惕,也担心对方发来的链接可能带有病毒,或者收集他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非法用途,他跟对方说要再考虑一下,结果对方破口大骂,并直接拉黑了他。
杨欣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发现很多人都遭遇过类似的骗局,被要求下载软件、注册OA账号,连措辞都一模一样。
有网友发文称第一职场网骗局,自己遭遇了和杨欣一样的骗局,“我在某招聘平台找工作,加了微信,下载了企业OA系统,据说是三天试用培训。”其实,下载企业OA系统需要提交很多个人信息,包括银行账号、密码等,有些人在着急找工作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可能泄露这些信息。
还有一位网友在附近找到了一家公司,也要求注册OA系统,但和对方沟通时称要按照对方发的地址去查看,但当场去查看时,并没有地址,对方吐露实情后,就被拉黑了。还有人回复说不是安卓系统,苹果手机上下载不方便,同样被对方屏蔽了。

网上求职也可能存在陷阱
除了提前注册OA系统风险较大之外,部分公司还会设置在线试岗环节,要求应聘者在线工作一段时间,以评估其能力。
据一位求职者透露,她在某招聘平台上遇到一家公司让她在网上试工作,而试工作需要她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这位求职者本能地感觉到事情不对劲,于是再次登录招聘平台,查看该公司的信息时发现,上述公司已被举报,所有招聘信息已被撤下。
该求职者有些担心该公司的合规问题,于是向涉事公司HR表示不想再去了。“HR一直问为什么,还给我发了一堆营业执照、公司照片等资料来证明他们不是骗子,说我这么谨慎,怎么能找到工作?因为之前我发过我的名字、电话等信息给她,所以我不敢跟她吵,很友好地和她沟通。但她一直像疯了一样问问题,心里有些怨气第一职场网骗局,我只好说我不配这份工作,所以祝她生活幸福才结束谈话。”
上述求职者并非唯一有同样经历的人。雨果跨境查询发现,有求职者在某平台求职,加他为好友后,对方发来很多介绍公司的文件,还要求他下载软件试工作。“一般公司招聘都是先发简历,然后问工作经验,再要求面试。当有人发文件,马上让你下载软件,很难不产生怀疑,就直接无视了。”
另外,有些公司在发布兼职信息时,还会发送需要注册才能获得兼职信息的链接,这种招聘信息可能需要谨慎对待。
据猎聘网近期调查显示,41.8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已收到offer,但近六成应届毕业生仍未收到offer,其中49.93%的应届毕业生计划继续找工作。大量应届毕业生可能缺乏识别骗局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在求职焦虑的心理作用和高薪诱惑下,可能误入歧途。近日,网上爆料某机构“诈骗缅北民众”,该团伙提供8000多万个手机号码,虽然相关机构辟谣称该消息为假消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面试时被要求下载软件,还是网上试工,我们都不能对个人信息的泄露掉以轻心,要多加小心,不要随便点击链接。
相见即缘,进群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