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合杭铁路描述一、商太行铁路基本信息1、地理位置及路线商合杭铁路(以下简称商合杭铁路)地跨豫、皖、浙三省,线路起自河南商丘,向南经安徽亳州、阜阳、六安(寿县)、淮南、合肥、马鞍山(含山县)、芜湖、宣城,进入浙江湖州至杭州,线路全长793.49km,线路北端与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和规划中的京九客运专线相接,联通中原、西北、华北地区;商合杭铁路由白商丘站引出,途经亳州、阜阳、六安(寿县)、淮南、合肥、马鞍山(含山)、芜湖、宣城、湖州,在湖州站与既有宁杭客运专线相衔接,经宁杭客运专线至杭州。商丘站至杭州东站间线路全长793.489km,其中合肥北城站至合肥站间23.031km采用既有线客运专线,合肥站至肥东站间19.104km采用既有线客运专线,芜湖站采用既有线客运专线。湖州至宣城段70.426km为在建的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芜湖至宣城段新建复线区段,湖州至杭州段67.048km采用既有线客运专线。本项目新建线路长度613.88公里,其中商丘至合肥北城段376.535公里、肥东至芜湖段108.724公里、宣城至湖州段128.621公里,包括商丘地区和阜阳、合肥、芜湖、杭州枢纽配套工程。
3、推荐路线 (1)总体路线 路线起自在建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北侧新建(京九客运专线)上河行车辆段,出站后经贵德北路、中州路、包河、睢阳大道,以R-2000m为半径跨京九上行线、西北联络线、西南联络线、东北联络线、京九下行线后折向南行。经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既有线后沿既有线东侧以R-4500m为半径折向南行。后跨省道324、国道105,经李庄、苏楼西,跨连霍高速。于任桥设立木兰站。出站后在芒忠桥东侧跨325省道,经蒋庄西侧跨326省道,经沙集乡西侧,跨包河,经英果集乡李大庄村西侧进入安徽亳州。沿既有线东侧继续行进,经王楼、柳营,跨四徐高速、311国道,于涡河大桥前后两次跨既有线京九铁路,在既有线东侧引入新建的亳州高速公路停车场。出站后经赵桥、右河集沿既有线东侧行进,在古城集对面设置古城集高速公路停车场。随后跨西策河进入阜阳,经二郎集、三塘集,于三塘集设立太和东站,再利用既有京九铁路拐弯处向西南越过京九线至京九铁路西侧,再跨慈怀新河、漂福铁路、颍河、泉河,于阜阳机场东侧、阜阳职业学校西侧设立阜阳西站。出站后转向东南至白府河现代工业园区西侧,跨合淮抚高速、抚六铁路、105国道,再跨合淮抚高速至高速公路北侧,向东在合淮抚高速北侧设立颍上北站,距颍上新县约3公里,随后跨颍河、省道224、省道102,与高速公路北侧平行延伸至阜阳、淮南两市界。
线路进入淮南市后沿合淮抚高速北侧行进,在凤台县城南9km处设凤台南站,向东过淮河后设寿县站,在淮南市山南新区设淮南南站。之后向东引至水家湖站,再沿合蚌客运专线至合肥枢纽合肥站,同时与在建合肥南站衔接。出合肥站后利用既有线经肥东站直达在建合抚铁路巢湖东站。东行经隧道经太湖山森林公园,跨淮南铁路设含山西站,向东跨余溪河设芜湖北站,在既有芜湖铁路长江大桥上游3.5km弋矶山跨长江进入芜湖站,再利用皖赣线扩能改造工程经鄱江站、万山南站进入宣城站。出站后跨合杭高速公路、既有皖赣铁路,向东避开天子门水库设立郎溪站。出站后向东至合杭高速公路南1km广德县设立广德南站,向东经淮南至上海特高压电力走廊后进入浙江省,在安吉县天子岗水库南500m设立安吉站。出站后跨杭长高速公路,再向东跨宣杭铁路,经宁杭下穿进入湖州站,再利用宁杭客运专线进入杭州东站。(2)湖州市境内情况商杭铁路从安徽省广德县向东运行进入浙江省安吉县,线路东西走向,经过天子岗水库南侧,设安吉站,向东跨204省道,再在张峙村跨杭长高速公路。线路随后转向东北,越曹荡水库,经龙山南侧,再大致与西苕溪平行,进入长兴县城,于港口村北跨长河公路,于许仓大桥北跨吕许公路,至牛店桥进入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斜跨四安港,经武陵山,跨长江至兴港,至湖州西站南侧,上、下线分流,下线斜跨宣杭铁路,转向南,下穿宁杭高铁,跨长兴港、西苕溪,于宁杭高铁东侧进入湖州站。上行线斜跨宣杭铁路,向南折返,跨长兴港、西苕溪商合杭高铁凤台南站,经宁杭高铁西侧进入湖州站,利用商杭铁路湖州至杭州段。

湖州市区线长50.7公里,自西向东经天子湖镇(浙江省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区)、梅溪镇、和平镇、红星桥镇、吕山乡及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家埠街道、安吉县。境内新建安吉站,与宁杭高铁同期建设湖州站。四、项目功能定位及建设必要性商合杭铁路合肥以北段为合福铁路后方通道,商福段是近期规划建设的京九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以南段是浙江及皖中南地区通往川渝鄂的重要客运通道。它的建设对于解决商杭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不足,实现繁忙干线客货分运,提高运输质量,满足运输需求,打造华东地区第二条南北客运通道,完善区域快速客运网络,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中西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沿线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繁荣地方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杭铁路客源充足,其尽早开工建设对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将发挥巨大作用,有充足的建设必要性。5、客流预测结果及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线路以尽量多经过经济据点、力求直为原则,预测商杭铁路最大区段客流密度近期为3025万人次、远期为3490万人次,客车近期为114对、远期为147对。
建议一次性建设速度目标值350km/h的全线客运专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量:双线速度目标值:350km/h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通往商丘、合肥、芜湖、宣城、湖州等枢纽(区域)的线路限速100~250km/h正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限速区段与限速标准一致最大坡度:20%0牵引类型:电气化列车类型:电力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白动控制驾驶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到出发线有效长度:650m6.可研(送审稿)建议规划全长793.489km,其中本项目新建线路长度613.880km,其中正线桥梁总长482.28km,隧道总长6.886km,桥隧总长489.17km,桥隧比79.68%。全线设车站28座,其中新建车站13座。可研(送审稿)报告全线总投资估算1008.7亿元,技术经济指标16432万元/正线公里,其中静态投资862.05亿元,技术经济指标14043万元/正线公里,动态投资65.92亿元,动车组购置费80亿元,流动资金7.3亿元。
湖州市境内线路长度50.70km,总估算投资90.15亿元商合杭高铁凤台南站,技术经济指标17782万元/正线km。可研(送审稿)总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4.71%,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10.42%,项目经济评价可行。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噪声污染沿线区域铁路边界(外轨中心线30m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白天为59.7~62.5dB,夜间为59.0~61.8dB。白天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订规划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夜间略超标。 (2)振动污染 沿线区域铁路边界(外轨中心线30m处)振动级为75.5~78.9dB,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的标准限值要求。 (3)电磁污染 在铁路外轨中心线50m范围内居住区使用天线收看电视节目的用户,会受到电气化列车通过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 2、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 (1)路基及车站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路基工程水土流失主要是路基边坡、路堑边坡的冲刷。施工期间,由于路基裸露,土方压实不够,降雨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可降低土壤肥力、农田沉积沙石、造成农田变质或撂荒。 2)本项目永久征用土地,占用的耕地、林地、鱼塘等将失去生产功能,对当地农林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2)桥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桥涵工程修建将造成河道过流面积缩小,导致上游内涝淤积,下游冲刷。 2)桥梁修建时,挖坑、弃土、基坑排水等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桥涵两端施工可能破坏临水河岸,造成水土流失。 3)桥涵施工可能对沿河行洪、农田灌溉、公共交通造成影响。 (3)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新建隧道工程开挖,会扰动地表植被,改变局部地貌,同时,隧道渣土及暂存物若处理不当,将造成局部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会产生一定量、含沙量较高的高浊度污水,无组织溢流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污染周边农田和环境。 2)隧道开挖时涌泥、涌水,可能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严重时可能诱发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灾害。 3.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原则 (1)污染控制原则 1)噪声污染防治 距铁路外轨中心线 30m 处,执行白天 70dB、夜间 60dB 的铁路噪声规定。
对于学校等特殊敏感点,昼间环境噪声控制为“60dB”,夜间环境噪声控制为“50dB”。原则上在线路纵长100米范围内、距线路外道中心线80米范围内,当居民住宅小区10户以上及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特殊敏感点超标时,应采取声屏障降噪措施。对分散的敏感点噪声防护措施采用隔声窗,按每户10平方米计算。本次研究考虑对大面积噪声敏感点设置声屏障。铁三院设计范围为桥梁声屏障94157米、路基声屏障15778米、预留隔声窗20500平方米;铁四院设计范围为桥梁声屏障 66402 米、路基声屏障 16865 米、隔声窗 43700 平方米。2)振动污染防治对于铁路两侧 30m 范围内振动值超过“80dB”的敏感点,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通过后,根据其意见采取功能置换等措施。3)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于一定距离内使用天线收看电视,短时间轻微影响的电视用户,通过接驳有线电视予以消除,并在设计时纳入有线电视接入补偿费。(2)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原则1)贯彻环境友好型选线原则。优化线路规划,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注重保护城市生态,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
线路沿线生态多样,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环境敏感目标多。在线路选线阶段充分贯彻环境保护选线理念,避开线路沿线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水库水源保护区等众多环境敏感区域。2)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尽量减少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地貌,合理选择线路横、纵断面,合理调配土石方,充分考虑挖填转填,减少取土量和用土用地。3)路基边坡本着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采用植物护坡,草木、灌木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4)对土方及废弃地采取平整、植草等水保措施进行保护。5)桥涵设计充分考虑沿线河流的行洪要求,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河道及水流状态,对开挖的河岸边坡采取及时有效的护坡措施,注重沿线农田的灌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