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领英中国 CEO 探讨中国职场社交困境与机会,分享具体操作层面经验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9-02 浏览:
我就以领英、脉脉、猎聘秘书、天际好好约,这四款职场社交产品的代表者来具体分析一下应该怎么做。四家职场社交,在产品形态上,只有一家赤兔没有在产品形态中加入招聘,但是领英的收入大部分是来自招聘,它的招聘只是没有做得这么直接。

引言:感谢虎嗅邀请我参加昨晚(8月11日)的作者交流分享会,与领英中国CEO沈博阳面对面探讨中国职场社交的困境与机遇。我最近在研究职场社交,很多判断和猜测在交流中得到了印证,所以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同时,中国职场社交第一人、天际网创始人林锋也带着新出的职场社交产品“脉动圈”重回江湖。也想借此机会向前辈们致敬,因为正是有了你们,中国职场社交领域才如此精彩。

这是一篇讲具体操作的文章,更侧重于如何去做,不做行业深度解读。如果需要了解行业格局和分析,可以翻看虎嗅以往的文章,很多优秀作者都做过深入分析。想知道我怎么看这个行业,请看《微信、陌陌阴影下,中国社交领域的机会在哪儿?》

示例:中国职场社交网络的顶级产品

TalkingData-2015移动社交应用行业报告称:

1)职场移动社交Top10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领英、脉脉、猎聘秘书、天际好好约、人脉通,覆盖率差异相对较小。

2)活跃度Top10移动职场社交应用中,天际好好约活跃率最高,领英、猎聘秘书、脉脉、人脉通分列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

我会针对领英、脉脉、猎聘秘书、天际好好约这四款代表性职场社交产品来分析应该怎么做。同时,由于领英中国已经推出了本土版领英“赤兔”,所以我会直接用赤兔的产品分析来替代领英。

为什么要直接分析产品?因为产品就是解决方案,分析产品可以直接洞察背后的出发点,追溯企业的战略意图。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公司的产品结构:

1)赤兔的产品结构:赤兔、连接、新闻、发现、我

2)脉脉的产品结构:工作圈、新闻、人脉

3)猎聘通道的产品结构:发现、职位、新闻、连接、我

4)天际好好月的产品结构:发现、了解、机会、新闻、我

观察:1)赤兔、好好月、猎聘的一级菜单有5个频道,脉脉的一级菜单有4个频道;

2)全部默认以“动感流”为首页,一级菜单中有“新闻”和“我的”频道;

3)好好悦、猎聘在一级菜单直接提供招聘服务;

4)唯独好好月把人脉关系放在了“我”这个二级菜单里,其他四个都在一级菜单里。

让我们开始分析产品结构背后的目的。

以社交为核心,默认首页应该是“动态流”,这个决定正确吗?

每家公司都默认将“动态流”设置为APP的首页,虽然每家公司叫法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动态流”是社交产品的标配,这已经是历史传统了,全部默认设置为首页,可见每家公司都想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以“社交”为核心。

但“动态流”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核心的,在任何互联网场景下,让用户生成内容都是一个成本高昂的行为,因此为了避免内容缺失,不同的公司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新用户首次访问时好友较少,内容越少体验越好。

a:赤兔是公司运营的大型职场账号,默认推荐关注,他们生产的内容让你觉得有值得浏览的内容,随着好友数量的增加,好友生产的动态内容会慢慢丰富你的“动态流”,平滑过渡问题。

b:猎聘直接运营公众号“猎聘小秘书”不断转发或者创造原创内容来填充你的“动态流量”,简单粗暴,缺乏技术含量。即使你后面加了好友,小秘书的内容还是会充斥在你的动态流量里,运营者要很用心,用户体验度也不好。

C:脉脉最好。初期它会根据你的行业、工作相关性为你聚类相关动态,同时还提供匿名动态,大大增加了内容量和用户活跃度。随着你好友的增多,他们产生的内容自然会出现在你的聚类动态中,并通过算法进行排序和关联。这个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而且通过调整算法,通过用户反馈和活跃度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将有价值的内容聚类起来。这很有大数据分析、推荐引擎等高科技的味道。

d:好好好月以LBS为主,辅以行业、职位属性为你推荐相关动态内容,并单独提取你关注的人。当你没有好友时,可以直接通过附近的人浏览内容。当你有关注的人时,可以直接查看关注的人和好友的动态。这样的结构很清晰,用户体验好。当然如果算法不好,推荐附近的人产生的内容就毫无价值,用户体验也差。

既然大家都以“社交”为核心,那么我的问题是,如果以社交为核心,那么默认首页就应该是“动态流”,这个决策正确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在分析第四个环节的时候会给出我的判断。

消息”功能分析

以社交为核心,用户沟通、自我展现也是标配,所以各家在一级菜单都有“消息”和“我”两个频道。消息是纯工具类的,我只从功能角度简单分析一下。

a:赤兔的消息标准包括语音、图片、文字、群聊,特色功能是发送位置和名片。

有一点想吐槽的是,在消息菜单中找不到发消息的入口,发消息比较曲折。

b:脉脉的消息标配语音、图片、文字、群聊,特色功能是职位和红包。

C:猎聘邮件以图文并茂为标配,重点突出简历和职位。

d:预约标准方式是短信,不支持其他方式。

消息纯粹是个辅助功能,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业务,但各家公司的特点还是表现出一些侧重点,赤兔主打社交,脉脉、猎聘突出求职,好好读书则比较奇怪,只支持文字。

《我》:各家公司是如何做的?

再说“我”。社交就是要凸显自己,职场社交也凸显职业学历信息。这一点上,四家公司都差不多。还有其他辅助管理账号和设置,就不说了。但浩浩月是这里的亮点。考虑到职场社交对于新人来说比较难,没有突出的公司、学历背景,如何凸显自己?浩浩月开发了一款小功能产品:个性化自我介绍,凸显个人魅力,让用户在社交过程中立体地展示自己。一方面你可以看到我的职业信息,另一方面我也让你认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很棒,深受用户喜爱。这里可以看出浩浩月对职场社交的理解和其他公司不一样,更纯粹,凸显人本性的部分。

如何查看“连接”

既然是职场社交,结交人脉是最重要的必需品。除了通过“动态流”展示相关内容、通过内容交友外,四家公司还有其他花招。

a:赤兔、脉脉、猎聘、好好月都是通过手机通讯录和自己添加的好友来拓展人脉的。

b:脉脉、猎聘都是通过一度人脉去拓展二度人脉,这是职场社交的传统标配。

C:赤兔和猎聘都会根据你的行业、职业,给你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而且赤兔还会有针对性的给你推荐职场大咖。

d:好好月是唯一一款主菜单中没有“网络”管理的产品,只是把网络关系整合到“我”里面,而且关系非常简单,只有关注、被关注、加为好友这些简单的关系,没有二度网络拓展。

e:好好月在主菜单中单独开辟了“结识新朋友”频道,方便用户更好地结识新朋友。赤兔在主菜单中单独开辟了“发现”频道,方便用户通过群组、活动、附近的人等方式结识新朋友。

人际关系是职场社交中最重要的部分,四家公司处理人际关系的不同方式背后的逻辑值得探讨。

我的看法:中国职场社交、拓展人脉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上,一群没有人脉的人在寻找人脉。职场中,两个人的互动是一个平等的过程。现实世界的地位也决定了职场社交在网络上的地位。往上爬、往下爬都无济于事。那么,那些二度人脉和新人脉真的对你有用吗?你真的能认识他们吗?我持怀疑态度。

好好好月最大胆,直接抛弃了人脉部分,干脆改成关系职场社交,融入到“我”中。同时重点强化了“结识”频道。“结识”频道的产品形态和陌生人社交“探探”的产品形态十分相似。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好好好月的产品定位:服务3亿职场新人。新人都有哪些人脉?有什么显赫的公司和职位吗?都没有,只有年轻的心,所以好好好月选择了年轻人喜欢的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形态,以展示个人优势为主,结合职场信息来交友用户。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好好月是一款更年轻的职场社交产品。或许这也是好好好月活跃度最高的原因。

赤兔意识到了这一点,放弃了二度人脉,却很“小心”地加了职场大佬。这就是我困惑的地方,你推荐我认识李开复和徐小平有趣吗?我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吗?

虽然这一点饱受诟病,但赤兔单独增加了“发现”频道,希望能够帮助用户以多种方式相互认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用意,让用户能够通过群组、附近的人、活动等平等地相互认识。这正好回答了我之前的一个问题。昨晚和沈总交流的时候,我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赤兔刚上线,内容不多,默认以“动流”(赤兔)为首页合适吗?核心难道不应该是让用户以更多的方式相互认识吗?既然如此,“发现”频道就应该作为首页。沈总说,他们也犹豫了很久,或许以后会改。同样的逻辑,好好月也应该默认以“认识”频道为首页。当然,脉脉的算法足够好,匿名八卦足够吸引人,默认以“动态流”(朋友圈)为首页也是合理的。但猎聘默认以“动态流”(发现)为首页,就值得商榷了。

招聘是职场社交网络中唯一确定的场景

四家职场社交公司中,只有赤兔没有将招聘纳入产品形态,但领英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招聘,其招聘方式并没有那么直接。最直接的是猎聘和好好约,直接是一级菜单的主渠道。脉脉是二级渠道,但做的最彻底,可以直接招人职场社交,也可以请人去,而且还有招聘红包,业务做的很深入。

都说职场社交最终会演变成招聘,那是因为用户使用职场社交是为了拓展人脉、提升职业发展,但底层需求是改变现状,而换工作是改变现状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职场社交演变成招聘也是水到渠成。但在社交招聘中,人人都是求职者,人人都是招聘者,这种转变用传统的招聘网站思维是无法实现的。好好好月基于微信朋友圈的红包招聘、脉脉的红包招聘,都是在寻求改变,寻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出路。

职场社交

勾搭是人性,是所有人际交往中的刚需,而非社交产品的特性。职场社交会让勾搭的条件更加完备,成功率更高。在公司、岗位的背景下,通过工作场景勾搭成功率会很高。另外,实名制下,负面、阴暗场景很少出现,一般以正面、靠谱场景为辅。久而久之,谁推谁就无所谓了,因为反正都会被推下去。

所以职场社交必须保证公司、职位信息的实名和真实性,这是职场社交建立的基础。至于如何保证基础不被破坏:人脉的算法、好友的认证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实名证件的认证也是必不可少的。

职场社交一定是从线上到线下的路径

微信是熟人之间的社交,而职场社交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当职场社交中的人熟悉起来后,关系就会转移到微信上,但不用担心,因为微信无法有效帮你拓展陌生人和熟人之间的关系。微信是一个维护半熟人、熟人关系的好平台。只要职场社交能让用户高效地认识陌生人,用户粘性就会持续保持。大家都知道,线上关系是弱关系,线下关系是强关系。当一个职场社交能把用户的弱关系线上化,线下变成强关系,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成功的。

那么怎么做呢?线上产品部分我就不多说了,线上形成弱关系不难,同时辅助线下活动、聚会,促进强关系形成,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这部分功能在产品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入,积极举办官方活动、用户自发活动,赤兔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基本上这七点是我跟沈老师交流之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总结出来的一点分享,当然还有一些,今天就不细说了。

结束语:本文写得仓促,缺乏精心构思和打磨修改,有不完善之处还请见谅。我的一贯观点是:知易行难。虽然我觉得本文比较实用,但也只是我的理论总结,真正落地到现实场景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正在探索职场社交之路的兄弟们,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天际(上市)的路。最后感谢沈老师的指点,希望赤兔真的能像名马赤兔一样,一骑绝尘。

周鹏是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对产品、市场、营销有基本了解,目前在社交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欢迎各界朋友探讨。我的个人微信ID是zhoupeng3000。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