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班族都有这样的感受:上班时什么都没做,却感觉莫名“累”。下班后,甚至累得不想说话,只想静静地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受职场心理学 心累,说明你正在做着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
前不久职场心理学 心累,上海一家咖啡厅发生的一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一名店员情绪失控,向顾客扔咖啡粉。该事件一时成为热议话题,并引发了关于“情绪劳动”的讨论。什么是情绪劳动?过度情绪劳动有什么后果?该如何调适情绪劳动……7月17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专业人士、心理专家,共同寻找答案。
看不见的情感劳动也是劳动
6月17日上午,上海一家咖啡店内,一名顾客与店员发生争执,顾客称要投诉店员,随后店员情绪失控,向顾客扔咖啡粉并大喊“你投诉”。目前,涉事女店员已被解雇,门店正常营业。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服务业从业人员情绪管理的讨论,也让公众重新审视一个重要概念——情绪劳动。
“虽然我不认同店员的行为,但能理解她的行为。”在快递公司担任客服的小张说,自己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客户的指责,有时候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对情绪的控制和压抑比工作本身更累。”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绪劳动可以理解为个体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需要压抑真实情绪,从而表达合理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这种劳动形式在服务业尤为常见,员工往往需要隐藏真实情绪,表达出组织所期望的情绪状态,如友善、耐心或热情。这种情绪劳动往往是别人看不见的,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情绪劳动作为一种劳动形式,常常被我们忽视。”山西仁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彦恒说,情绪劳动的本质也是一种劳动。比如乘务员、护士、销售员、酒店服务员等,他们在服务顾客时,在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了情感价值。“其实心理咨询师也提供情绪劳动,咨询师以来访者为中心,让他安心、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这个劳动过程需要付出很多情感价值,所以是一种情绪劳动。”
长期的情绪劳动也会消耗人的精力
在太原一家工程公司工作的孟先生,正和同事们一起忙着一个项目。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协调,项目终于开工了,却因设备出现技术故障不得不暂停。面对业主的抱怨、领导的批评、同事间的争吵,孟先生不知所措。虽然心里很不爽,但为了有效推进工作,他不得不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我接到了无数来自各行各业的电话,不停地道歉、解释,有时候说得肚子疼,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孟先生无奈地说。
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作为领导的助理,在工作中经常被领导当众责骂,心态逐渐崩溃。后来,在领导正常的讲课中,这位网友反应异常强烈,哭到晕倒在工位上,被同事送往医院。经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抑郁症。虽然这位网友通过仲裁获得了赔偿,但身心健康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长期的情绪劳动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在苏彦恒看来,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是身体对外界的自然反应。如果真实的情绪长期被压抑,人的精力就会受阻、消耗,一天工作下来,感觉特别疲惫,这种情况长期持续,就会产生职业压力和倦怠。如果突然、强烈或持续较长时间的情绪刺激超出了人体正常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会引起和诱发疾病,比如抑郁症、躁郁症等。
如何调节过度的情绪劳动
情绪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就叫“情绪成本”。情绪成本是一个人很难意识到,却又消耗个体的成本。心理学上,“踢猫效应”的故事就说明了情绪成本的危害:
一位男士在工作中被老板批评了,回到家后,他训斥了正在沙发上跳的孩子。孩子生气地踢了旁边打滚的猫。猫跑到街上,一辆卡车驶来。司机试图躲避,却把孩子撞倒在路边。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述的是典型的因不良情绪传染而导致的恶性循环。

面对职场中大量的情绪劳动,我们该如何应对?苏彦恒建议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回到初心,问问自己。当你从事一份职业或者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比如,你当老师的初心是什么?你当护士的初心是什么?今天的情绪劳动,可能就是你当年的初心造成的。当你看到了自己的初心,你就会觉得这种劳动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被社会认可的。
放慢脚步,时刻保持觉知。从生理的角度看,当我们的身体接收到刺激信号时,会同时在两条神经通路中传递,一条到前额叶(理性),另一条到杏仁核(敏感性)。因为到杏仁核的神经通路比到前额叶的神经通路短,所以我们在接收到刺激后,会先产生情绪和生理本能。如果受杏仁核控制,我们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不理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并接受它时,深吸一口气,等待几秒钟,让信号有时间到达理性的前额叶。我们称之为“让子弹飞一会儿”。处理情绪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觉知,认识到自己的状态,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第二步是接受,接受自己的反应,就像迎接客人一样,欢迎它来到我们身边。第三步是观察,把自己当成观察的对象,反复跟自己对话,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我会有这个反应?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第四步是行动。经过前三步,我们的心绪变得平静,从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我们就开始自然而然地行动起来。如果我们没有行动的动力,说明事情还没有解决,需要继续循环1-3步。
学会成长,敢于说不。情绪劳动能量枯竭的原因之一,就是超负荷的工作。如果是这样,你必须开始学会说不。如果别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么你必然会陷入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长此以往,不仅身心疲惫,还有可能导致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出错。当你成长起来,不再强迫自己去取悦别人,你就会敢于说不。学会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方式。
接受自己,放弃完美。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要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分清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界限,适度停止情绪劳动。距离创造美,过度的情绪劳动会给他人、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心情不好时,不妨尝试暂时远离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环境,比如工作休息时去卫生间洗把脸,去楼道里透透气,或者闭上眼睛短暂放空思绪。
当然,生活中持续的训练必不可少。如果你感觉疲惫不堪,很可能是情绪劳动已经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记得及时休假来调整。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吃一顿好饭、看一部幽默的电影、来一场轻松的旅行等。
山西晚报记者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