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菜根谈》中为人处世的智慧第六条原则:“待人处世以诚相待,处世以圆滑相待”。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为人处世,要以诚为本,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圆滑的技巧,这样才能在职场上更加得心应手。
l 《菜根谈》中的处世哲学我们已经讲完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从《菜根谈》中的“修身篇”讲起,和大家聊聊修身的哲学。今天是我们修身的第一课,我们先来谈谈《菜根谈》中修身哲学的第一原则:“忠恕待人,修善养性,远离祸患”。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如何待人处事。最早的时候,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菜根谭》与职场智慧,“无为而无为,无为而无尝。大事小事《菜根谭》与职场智慧,以德报怨。”
在老子看来,我们与人相处,尽量不要胡闹,要学会把小事当大事,即使别人伤害了你,也要用自己的德行去化解怨恨。“所以圣人不求大而能成大事。”圣人不整天胡闹,所以能成大事。

l 孔子也和他的弟子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他的观点不同。《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人问:‘以善报恶?’孔子说:‘以善报善?以义报恶,以德报善。’”
有人问孔子:“我们与人相处,何不学会以德报怨?”孔子说:“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就应该用自己的德性去容忍他。那么,如果有人对你很好,你又怎么对待别人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德报怨,以德报怨。别人怎样对待我,我也怎样对待别人。如果他伤害了我,我就用公平无私的态度去对待他;如果有人对我好,我也用公平无私的态度去对待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的观点其实是不同的,可以说各有利弊。
l 洪应明吸取前人的观点,总结出自己的理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忠恕待人,修德趋近于害”。
这是什么意思呢?洪应明并没有纠结于“以德报怨”还是“以义报怨”,他提出了一个更简洁、更实用的观点:我们待人处事,要懂得宽容、守信。有了这样的美德,我们才能修身养性,修养私德,才能避免很多灾祸。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忠恕他人”呢?在《菜根谈》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点要求是:不因小过而责怪他人。也就是说,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而责怪他人。
如果你是做行政工作的,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有时候领导让你写一份文件,你把文件写得很认真,交到领导手上,但是领导看了之后批评你,你看修改稿,发现有一两处用词错误。
剩余 72% 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