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人们对“萝卜招聘”这一名词,早已不再陌生。它是指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录用人员“逢进必考”大环境下,某些用人单位为安排有关系的候选者,巧妙地设置各种招聘条件或职位,以达到关系户成功应聘的目的,是网友对“量身定制”招聘干部的一种形象比喻。
“萝卜招聘”从表面上看,多数程序合法,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按规定笔试面试,最后还要煞有介事地公示招聘结果。因此即使引发怀疑,也很难抓住确凿证据。然而这一做法不论如何巧妙,仍属掩耳盗铃。在小范围内人们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大萝卜招聘,真相迟早会被散布出去,成为“公开的秘密”。即使是一般社会公众,只要稍加留意,也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比如上述武汉人社局所招聘的3个岗位,年龄要求为不很常见的标准:40岁,这就很让人怀疑。当招聘结果公示时,果然拟聘人员中最大年龄者为39岁。不过更有细心人发现,公示中的拟聘用人员,居然全都是已在招聘单位工作的人!
令人忧虑的是,“萝卜招聘”事件已并非罕见。这种事例积少成多,不仅会让没有门路的寒门学子彻底寒心、国家的人才选拔达不到预期目的大萝卜招聘,更重要的是有损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们对公务员考录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丧失信心,进而质疑党和国家用人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

因此,要根治“萝卜招聘”,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一旦查出有“萝卜招聘”的事实后,就要问责到底、问责到人。“萝卜招聘”虽然容易披着程序合法“外衣”,较难查实,但只要深究,也不难探明真相。既然公开招聘,就既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又不能任人唯亲,这才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
毫无疑问,每一次的“萝卜招聘”事件,伤害的不仅是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大多数人的利益,更是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杜绝公开招聘中的暗箱操作,遏制私设“自留地”的做法,就要有严谨的制度保障,透明的监督机制,更要对权力有效约束,打破各地各部门小利益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