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位文艺青年的辞职理由曾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前几天看到一篇网文又用了这个话题,假装职场青年贪图看某个风景而辞职,并以“老大,你没看过……是吧?”“老大,你没吃饭……是吧?”为框架,贴出大量美图自我宣传。
我见过很多软文,开头讲了一个或多个爱情故事,最后变成了产品广告,往往开头看得津津有味,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推销……
不仅城市形象宣传、产品广告如此,企事业单位的形象推广、活动组织、文案策划等亦是如此,凡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总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创意”。
这是否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就是多年致力于创意写作研究的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所说的“后现代文化产业经济时期”。葛红兵教授认为,这个时期,创意为王。我们既需要纯文学作家,也需要类型小说作家,也需要影视编剧,也需要策划师、作家、创意策划师等文化产业的基础从业人员。
但创造力可以培养吗?
在大学文科教育所培养的各项能力中,大家都知道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写作一直被认为是不可教的,中文系也曾公开宣称自己不培养作家,这种观点听起来有点像不负责任的借口。
就文学创作而言,天赋与灵感的确重要,成为作家更是机缘巧合。但文学写作教学规律缺乏专业研究,缺乏真正能实施文学写作教育的教师,缺乏实用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文学写作可以教吗?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呢?
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于2009年牵头成立中国创意写作中心,这是国内首个致力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并将其与创意写作教学、创意产业实践相结合的科研单位。该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英语国家创意写作学科的引进和国内创意写作学科的创作、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成果与经验的转化,由作者主编、十余位一线教师、学者共同编著的《高校创意写作:文学写作》于2017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多年在高校文科专业讲授基础写作课,用过十余本教材和参考资料。基础写作教材一般包括写作原则和文体写作两部分。叙述法通常是先定标准,提出要求,如主题要生动,材料要准确,结构要完整,语言要简练等。虽然每一点下面都举出一个或多个例子,但例子枯燥过时,难免泛泛而谈,至于具体怎么做,学生还是一头雾水。而且这种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涉及任何心灵的沟通,只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僵化、保守、教条、呆板,效果往往不太好。
真正有创意的写作,是一个调动人们“心智”的事业,因此,真正有效的写作教育,一定是用一个心智去触动、启发另一个心智,所传授的也一定是教师从自己的血液中汲取的、从骨髓中流淌出来的真知灼见。
《高校创意写作:文学写作》理论部分只占全书三分之一,第一章为“创意写作的兴起”,第二章为“创意写作的学科视角”,其余四章分别为“故事与小说”、“小品与电影剧本”、“非虚构文学与散文”和“自由诗与抒情诗”,均包括“体裁定义”、“体裁特征”、“写作要点”、“写作训练”和“延伸阅读”,从创意写作的角度探讨体裁是什么?“好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写出类似的作品?”,格式严谨实用练就职场功夫熊猫,方便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可直接移植到课堂中。

全书叙事精辟,时时闪现真知灼见,体现了编撰者深厚的理论水平和文学写作素养。比如在《故事》的“文体定义”一节中,编者在分析了几种关于“故事”的权威观点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倾向于认为故事是作为话语对象之间的联系而发生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或者从已有的作品中提炼出来,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重构出来的事件。”这种叙述方式朴实无华,并不神秘,真正把读者当朋友。再如编者对“自由诗”和“写作要点”的总结:1、从当下的生活中捕捉诗意;2、提炼出核心1、第一点是理解“自由诗”的意义,第二点是理解“自由诗”的意义,第三点是理解“自由诗”的意义,第四点是理解“自由诗”的意义,第五点是把核心讲出来。
教材中例题丰富、新颖、贴切,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练就职场功夫熊猫,如在“电影剧本”部分,所引剧本有《大蔓延》《啊,沉默的朋友》《姐姐的守护者》《投名状》《功夫熊猫》《伦敦往事》《克莱默夫妇》《入殓师》《卡萨布兰卡》《理智与情感》等,不仅数量丰富、分析深入,而且贴近时代、直面人性。
教材中的练习题设计得实用性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小说写作练习”中,编者给出了这样的例子:“我女儿读大学三年级,带男朋友回家登记结婚。”核心情节要求学生根据小说类型学理论设计一个完整的小说情节。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训练的目的。
总之,《学院创意写作:文学写作》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真挚的作品,读完书后,心情愉悦,倍受鼓舞,犹如遇见良友,相视一笑,情意绵绵。写作的方法——心灵对话,启迪创新,结识志同道合之人,同路人。
作为码农,我要努力创作出有创意的篇章,有了好的教材,我才能掌握独特的武功,脱颖而出;作为写作老师,我深知备课和教学的酸甜苦辣,有了好的教材,我才能教出学生,成就自己!
本文是《大学创意写作:文学写作》一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