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 凤台县部分麦田减产原因揭秘:特大干旱与灌溉难题

类别:凤台资讯 时间:2024-09-20 浏览:
凤台今年2月5号到15号,茨淮新河灌区水利部门紧急从淮河提水1亿多立方米,以保障灌区小麦的抗旱用水。相比安绠村,同样位于茨淮新河灌区的银杏村就幸运多了。正是这“最后一公里”的差异,使得安徽凤台县的安绠村和银杏村同在一个灌区,却遭遇了丰歉两重天。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24日新闻联播):凤台县位于安徽省最大的小麦灌区——慈怀新河灌区,随着夏收临近,该灌区小麦有的减产,有的丰收,主要原因是什么?

凤台县安龙村村民孙建种植的10亩优质小麦刚刚测产,亩产最高的有400公斤,最低的不足300公斤,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至60%。

安龙村4500亩小麦普遍出现减产。当地农技人员分析,减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去年冬今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今年2月5日至15日,慈怀新河灌区水利部门紧急从淮河调水1亿多立方米,确保灌区小麦抗旱用水。

凤台天气_凤台_凤台精忠中学

灌溉用水不成问题,为何安龙村的小麦仍遭遇旱灾?

村民告诉记者,因为村里没钱,这个涵洞和土沟从1998年起就没有再修过,提水的水泵和变压器也在三年前报废了。

相比安龙村,同样位于慈怀新河灌区的银杏村要幸运得多。该村和周边三个村子2007年获得了世界银行农业发展贷款项目,从抽水站到防渗渠全部改造完毕。今年2月,仅用一周时间,全村小麦就全部灌溉完毕。

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小型灌溉站、防渗渠道等基本农田水利设施都位于灌溉渠道的末端凤台,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正是这“最后一公里”的差距,让同处灌区的安徽省凤台县安龙村和银杏村遭遇了丰收与歉收的两个极端。

后记

农田灌网“最后一公里”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各大灌区普遍存在凤台,未来两年国家将投入3700多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拓展投融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尽快打通农田灌网“最后一公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