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环境中,人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称呼方式,这就是职场称呼。职场称呼的礼仪要求可以概括为:正式、庄重、规范。一般来说,职场称呼可以分为五种称呼方式。
1. 职位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称呼就是利用职务之便来表示身份的差别和尊重,这是最常见的称呼。
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
a. 仅指职位。例如:“部长”、“经理”、“主任”等。
b. 职务前加姓氏。例如:“周主任”、“隋主任”、“马专员”等。
c. 在职位前加上你的名字。这只适用于非常正式的场合。例如:“”。
2. 职位
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特别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工作中可直接称呼其专业技术职务。
从职称来看,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a. 仅提及职位。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
b. 在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辑”、“孙研究员”。有时,此职务也可以按照惯例简化。例如,“吴工程师”可以缩写为“吴工程师”。缩写应尽量少用,以免引起误解或歧义。
c. 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合非常正式的场合。例如:“安文教授”、“杜金华主任医师”、“郭磊主编”等。
3. 学术职称
在工作中,以学术头衔作为称呼,可以增加对方的权威,有利于提升现场的学术氛围。
学术头衔最常使用的四种情况是:
a. 仅提及学术头衔。例如:“博士”。
b. 在职称前添加姓氏,例如:“杨博士”。
c. 在职称前加上您的姓名,例如:“老荆博士”。
d. 注明学术头衔,写明主题,并在后面加上姓名。例如:“周彦博士,历史学”、“工学硕士,郑炜”、“法学学士,李丽珍”等。这是最正式的头衔。
4.行业名称
在工作中,人们有时也会按行业来称呼,这又可分为两种具体情况。
a.以职业称呼,即以职业称呼他人。例如,称呼教师为“teacher”,称呼教练为“coach”,称呼专业辩护律师为“lawyer”,称呼警察为“police official”,称呼会计师为“accountant”,称呼医生为“doctor”或“doctor”等。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此类称谓前加姓氏或名字。
b. 称呼他人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在商业和服务行业工作的人,通常根据性别称呼他人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女士”和“女士”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为“小姐”,已婚者或婚姻状况不明者称为“女士”。这种称呼在运输业很常见。您可以在该称呼前加姓氏或名字。您也可以在称呼前加其他头衔,职位在前,名字在后。
5. 名称
在工作中称呼某人的名字时,通常仅限于同事和熟人。具体有三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a. 点名。
b. 称呼对方时,只可叫其姓,不可叫其名,但在姓前加“老”、“大”、“小”等字。
c. 只称呼某人的名字,不称呼其姓氏。这通常仅限于同性之间职场中的礼仪,尤其是老板称呼下属或长辈称呼晚辈时。这种称呼也可以在亲戚、朋友、同学和邻居之间使用。
以下是一些工作头衔的具体示例:
职场上最让人畏惧又让人尊敬的人是谁?原来是菜鸟啊!
王璐是太平洋盈科电脑城的一名初级员工,去年刚毕业。谈起职场头衔,她激动不已,“因为一个头衔,我才得以化危为机。”去年求职时,她在考官面前过于紧张,有些失神,就在她看到考官眼神中的拒绝,感到心灰意冷时,一名中年男子走进办公室,对考官低声说了几句。在他离开时,她听到人力资源经理低声说:“经理,保重。”那名男子从王璐身边走过时,给了她一个善意的鼓励眼神。王璐说,她当时不知道灵感从何而来,她赶紧站起来,恭敬地对他说:“经理您好,保重!”她看到经理眼中有一丝惊讶,然后他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当她再次坐下时,她看到人力资源经理眼中露出一丝笑意……
后来她顺利拿到了这份工作,人事部经理后来告诉她,根据她当天的表现,他们打算解雇她。但由于她对经理的礼貌称呼,人事部认为她在行政客服工作上不够好。她还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所以我对她的印象改变了,就把工作交给了她。
职场新员工称呼同事:要“勤奋”要“贴心”
科瑞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吕东明表示,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才比较重视这些刻板、严谨的头衔,所以职场上对头衔的重视,现在越来越不重要了。大学生正处于对职场头衔感到迷茫的阶段,初入公司,完全摸不着头脑,面对的都是陌生人,如何才能快速融入团队?如何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其实,这一切都是……一切都从一句简单的问候开始,哪怕只是甜言蜜语,只要恰到好处,不惹人厌烦,就是成功了。
新员工到岗后,首先要对本部门所有同事有个大概的了解,自我介绍完后,其他同事便会一一上来,此时如果对方职务明确,可以直接称呼对方为“张经理、王经理”等。对于其他同事,可以先称呼对方为“老师”,一方面符合你刚毕业学生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说明你是新来的,有很多东西要向前辈学习。对于年龄比你大很多的同事,可以继续称呼他们为“老师”,或者效仿其他同事的称呼方式。对于年龄比你小不了多少,甚至与你同龄的同事,如果你们关系好,可以称呼他们为“老师”。称呼时,要直呼其名。另外,还要注意,称呼别人时,一定要面带微笑,直视对方(但不能盯着对方看),举止要有礼貌。
老员工不应低估这个头衔
同时吕东明提醒,职场上不注重称呼的人群有两类,一类是新人,二类是年龄较大、经验较丰富的普通员工。每个单位都会有这样的员工,有时他们和经理同龄,甚至比经理、其他管理人员年龄都大,这时候这些老员工中有些就不太注重职场称谓,甚至不予理睬,有的人甚至凭借资历称呼领导为“小张”“小王”,甚至在职称后面加上“张总”“李总”这样的称呼,但总让人觉得是在讽刺挖苦,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这会让领导很不舒服。领导不是心胸宽广的,大多数领导都希望下属能尊重自己,利用资历而忽视职场称呼是不可取的,这绝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民营企业应减少“好兄弟”的使用
据职场专家介绍,与外企不同,民营企业的职场头衔等级更加分明,从老板到部门主管、到办公室主任,再到资历比自己高的同事,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头衔。
现在公司那么多,小公司比比皆是,在这样的公司,职场称呼应该更直接,更热情一些。
“如果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分成两拨,一拨就是一拨,二拨就是二拨,兵就是兵,将就是将,那岂不是无聊透顶?”在小公司任职的庞海说。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小公司上班,有的公司只有七八个人,没有这种等级观念,大家都称呼领导为“老板”或者“张哥、李姐”,同事之间也大多互称“哥”、“姐”,私人关系也十分亲密。
但专家提醒,这种“好兄弟”式的感情至少应该避免。尤其要注意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如果太过亲热,别人就会说我们闲话。而如果在工作中太过亲热,对别人称呼过于随意、亲热,也很容易让同事觉得你不成熟。毕竟是在工作环境,最好不要把私人关系和同事关系混为一谈。
外国公司也需要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对待人们
来自摩托罗拉的Rose第一次听到“职场头衔”这个概念时,有些困惑,因为职场头衔在她的工作词汇中并不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她所在的部门,大家都是用英文名字来称呼的,大家感觉比较轻松自在。不管是外籍主管还是中籍主管,大多都是用英文名字称呼员工。而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大家打招呼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这让工作环境显得更加轻松自在。她说,外企可能比国内企业更注重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追求的是和谐的工作环境。而且,虽然大家都用英文名字来称呼,但员工们都从心底里尊敬自己的老板,因为他的工作能力摆在那里,大家更喜欢随和的领导。
其实外资企业比较讲究礼仪,虽然直呼其名并不违反礼仪,但也要注意不要以为直呼其名就能显得更亲切或者肆无忌惮,在外资企业更要注意形象职场中的礼仪,举止要礼貌适度。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Linda对于“职场称呼”有自己的观察,她认为并不是所有外资企业的老板或经理都喜欢被人叫英文名,这也需要“先见人,后见人”。
原来,Linda所在的公司经理是一位从加拿大总部归来的留学生,他强调办公室里的人际氛围要和谐,大家互相称呼对方的英文名字。后来,这位经理被调到香港分公司,新来的经理是另一家公司的应届毕业生,来自国内一家知名企业。大家不自觉地称呼他为“魏先生”。人们私下开玩笑说,看到他一脸严肃的样子,就不自觉地改了名字。
Linda说,外企员工不要总以为老板喜欢你直呼其名。如今各家公司的人事情况越来越复杂,不少国内知名公司的经理都会跳槽到一些外企,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老板会直呼其名。要遵循以往的称呼习惯,先观察对方的喜好和性格,再决定如何称呼。如果领导有明确的“指示”,该怎么称呼你,那是最好,如果没有,就需要多加小心。说错了还不算什么,但如果你老板用怪异的眼神盯着你五秒钟,就足以杀死无数脑细胞了。
职场礼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