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酒吧好友徐峰提供
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我们得到了一本“红宝书”。 带着这张证书,我们踏上了漫长的求职之路。 人们怎么能忘记那段时光呢? “海头”、“海面”,公交车上,写作室里,随处可见茫然却充满希望的眼神。 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一次又一次失意。 有过兴奋,也有失望,在兴奋和愧疚中诞生了一批批“面霸”。 在无数次的激动和失意中,我们选择了被“选择”。 在蛋糕面前,感情是虚幻的,但在现实面前,理想却是“骨感的”,所以我们选择面对现实,把梦想搁置起来,换来“我们有工作”,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就业了,我们完成了从“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刚进入职场,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看着一张张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恐惧。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遇到事情也不知道去找谁。 而我们也不敢问。 这就是我们——职场新手。 在老手一次次的怂恿下,新手的翅膀逐渐丰满起来,春风吹走了冬雪,时光荏苒。 一般循环。 这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职场”。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职场越来越熟悉,经验在减少,激情也没有了。 我想这是每个职场人的共同心声。 其实下面这些话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即使你从来没有说过,但我确信,这正是你想要表达的,也是你最担心的。
在职场拼命挣扎,每天晚上都不断问自己:这是我的理想吗? 哪些工作更适合我? 如果你被此类问题所困扰,那么你已经进入了职场的不确定期。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至少有四个时期很容易陷入无法认清发展道路的职业困扰。
第一个职业困扰期是14-22岁,也就是常说的“职业规划期”。 这个阶段的人承担着中学生和求职者的双重角色。 主要的疑问是:我是谁? 我能做些什么? 造成困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 现阶段大多数人仍在接受高等教育。 每天晚上,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没有实践经验却能言善道的学者。 这个阶段的人还不能亲自融入社会,即使你们都说:中学是一个“小社会”,但中学与社会相比还是缺少这么一些色彩。 这个阶段的人只能通过书本和一些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但他们看到的可能并不是真实的社会。 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学生天真地认为这个社会是美好的、慈善的。 他们以为只要中学时好好学习,就业时就能运筹帷幄,但现实往往喜欢给人“启示”和“打击”。 在现实的磨练下,他们逐渐变得现实、真实。 这个阶段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职场”。 他们只熟悉“考场”。 他们认为“考场优胜者”可以摧毁“职场”。 这是工作场所。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怀揣着梦想,怀着郁闷的心情走进社会,走进职场。 当职场的新鲜感逐渐退去时,我们以为自己能够在职场中茁壮成长,但不幸的是我们又开始了新的麻烦。
第二个职业困扰期是22-28岁,又称“职业探索期”。 这个阶段的人已经步入工作领域,逐渐了解社会,并建立了初步的人际网络。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开始重新评估周围的一切,比如工作环境、职业类型、待遇等是否符合我的职业梦想。 主要疑惑是:理想与现实不符,我还要重新选择吗? 造成困扰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目标与单位提供的现状和机会不一致。 首先职场初老族,我们很难逃避这个现实。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计划经济时代”。 其实我们都记得那段时光,尤其是那些正在找工作的人。 那个时候的人们从来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以前我也很羡慕他们,但当我步入“职业探索期”时,我不再羡慕他们,而是开始怜悯他们。 国家统一分配,看似解决了就业问题,但谁能保证他们从事的事情呢? 这是你适合和热爱的吗? 如果这不是你所热爱的,你怎么能充满激情地工作呢? 因此,我认为“职业探索期”会在那一代人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也从来没有指责过,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 生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我们,还是躲过了这场灾难。 由于我们的第一份工作很少是主动选择的,大多数都是现实下的“被动就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所从事的并不是我们所热爱的。 并擅长。 一开始,迫于就业压力,我们选择了忍耐。 我们常常对自己说:“耐心一点,我真的会爱上它的。如果我习惯了,也许下一份工作不会像现在这样好。” 总之,我们一次次想要逃避,一次次被自己否定。 在无数次的逃避和劝说中,我们心疼又迷茫。 这时,我们选择了离职,重新就业。 在神的祝福下,我们再次就业,终于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 入职第三天我们也暗自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工作,这是我一生的工作。 但时间的年轮带来的不仅是经验,还有困惑。 当我们正式迈入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再次感到茫然。
职业困扰的第三个时期是28-35岁。 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得到一定的发挥。 他们只是为试图提高或进入其他职业领域打下基础。 主要的困惑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困扰的主要诱因是工作中的痛苦和对当前工作的不满。 进入30岁职场初老族,我们的责任越来越重。 这个阶段,我们不再考虑工作,更多的是考虑事业。 既然简单的工作已经无法承载我们的重量,我们就必须支撑起三代人的天空。 ,侍奉母亲,养育子女。 当我看看六年前和我一起奋斗的朋友们,以前的同学都功成名就,名声大噪,而我还是“公交、住宅”一族,怎敢不“郁闷”,怎敢不“郁闷”?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不知所措,我们会怀疑自己:难道我真的不如别人吗? 这份工作适合我吗? 我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事业? 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所适从。 责任在我们肩上,我们不能停留,于是在经历了一些压抑的挣扎后,我们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 。 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职业发展周期。 奋斗了五十年,我们又面临新的困惑。 可以说,生活是存在的,但只要身处职场,困惑还是会如期而至。 于是我们迎来了人生的第四个“职业犹豫期”。
职业困扰的第四个时期是35-45岁。 这个阶段的人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职业价值,是容易出现职业危机的阶段。 主要问题是:下次我应该做什么? 他们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生命的有限和世界的无常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们始终无法对未来做出重大决定。
面对这样的苦恼,你该如何面对呢? 谷歌全球总工程师、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有这样的建议:首先你要明白,任何工作很大一部分一定是在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你必须有一个平衡的态度。 其次,要把工作当作一种学习。 只要你每天晚上都在学习、成长,你的下一份工作或者以后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需求。 当事业遇到苦恼的时候,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需要对自己和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客观判断,以及克服当前暂时困难、争取美好未来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职场上的你我,共同努力,职业发展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就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了。
徐峰,四川一家小型货运公司人力资源部中层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