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社交、甚至互联网正在成为当代人的恐惧来源。 办公室里,“我太难了”、“搞得我秃头”的哀号声此起彼伏。 作为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肩并肩”,身心亚健康已成为常见病。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男性中恐惧或焦虑的比例显着增加,年轻职业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难以预测。

身心过度劳累导致对返老还童的怀疑和恐惧
“晚上11点上班很正常,晚上12点以后经常需要去工作场所加班。” 孙亚宁,26岁,目前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她说,有一次她深夜去工作单位加班,路上遇到了堵车。 “感觉很多人只是为了工作而过度劳累身体。”
和孙亚宁一样,很多男性因为工作压力大、“KPI”要求,陷入了“黑乎乎、黑乎乎”的工作怪圈。 “996”甚至“007”的节奏让个人时间极度压缩,熬夜、睡眠不足成为普遍现象。
不仅工作辛苦,考核、升职也会造成较高的精神压力,这也是职业男性恐惧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公司比较不稳定,如果业绩不好,很可能会裁员。所以他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业绩,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 孙亚宁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近年来女性职场恐惧逐渐年轻化。 刚参加工作的90后普遍反映身心压力较大。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感到沮丧和阴郁。
“90后年轻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他们不仅关心收入等物质条件,更注重工作的经历和价值,以及工作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专业和个人优势。如果他们在工作中不满意。如果你不需要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你可能会感到更多的恐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徐奇说。

隐性歧视依然存在职场上的女人,“出身”还是“升职”
当你紧急录用时,会问你是否已婚、是否有孩子; 备孕时,排队要“拿号”; 当你生完孩子后发现自己被调到原来的岗位……这一切都在促使男人结婚生子后辞职。 家庭与工作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让很多职场男性无所事事。
“招聘时,我们通常很少问女性是否单身或有孩子,但我们会很直接地问女性这些问题。女性和年轻女性更受公司欢迎,因为她们被认为能够接受更高的工作难度和适应能力经常出差、有孩子的离婚男性通常要照顾女儿和家庭,因此在这方面自由度较低。” 曾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建行从业人员杨家晓说。
“如果我怀孕了怎么办?回到职场后我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吗?想到这一点我就害怕。” 杨嘉晓说,公司里很多男人都要精心计划假期和休假,不仅是儿子生病的时候,还有开家长会等,利诱下通常不会轻易请事假。
杨嘉晓说,之前有一个很好的女朋友,因为产后需要时间哺乳和照顾年幼的孩子,所以不得不看着自己辛苦工作多年的工作被别人取代。 她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
专家认为,在当今的职场文化中,男性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于离婚和生育对男性职业生涯的影响。 因为女性往往肩负着家庭和工作的重担,承受着更多来自家庭的压力,所以男性的职业恐惧其实是工作和家庭双重激励造成的。
不仅仅是恐惧,还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心理讲师培训导师王春义认为,社会上感到恐惧、抑郁的男性越来越多,这体现了男性的“三高”。社会现实。
第一,当今整个社会正在高频度变化,我们身边的社会结构、生活场景、工作内容等都在快速变化; 第二职场上的女人,生活、工作节奏快,人们在高速奔跑; 第三,信息干扰程度高,常常处于信息超载的情况。 这‘三高’给我们带来了身体应激反应,引起男性普遍的恐惧。”王春义说。
与当前“三高”社会现状相对应的是生活兴趣增加、自我调节能力低下、社会支持体验频率低等“三低”现实,往往导致女性压力无法缓解。 。
目前,中国男性倾向于在家人、朋友等亲密关系中消化自己或寻求缓解压力。 通过专业渠道和社会渠道接受心理咨询、缓解抑郁的男性并不多。 对此,专家建议,一方面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给予职场男性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从生育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事情,还关系到国家整体的国策。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配套新政策,从法律层面提供保障,帮助家庭和企业“我们都是男性员工,生育费用我们一起分担吧。”徐奇说道。
同时,专家建议加强社区建设,帮助男性缓解情绪。 徐奇说:“特别是在大城市,社区的建设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帮助男性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求帮助,感受到社会支持。一些自发产生的兴趣小组也是帮助男性在大城市寻求帮助的重要来源。社会支持。” (文中孙亚宁、杨家晓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