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工学校为员工转型发展赋能,在追求创新变革中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电商快速发展,传统百货如何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人才队伍? 布艺缝纫、插花、手冲咖啡、高效沟通技巧……这些实用性极强的主题课程,是百联集团东方商业大厦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为员工提供的公益技能培训“菜单”职工学校根据员工和企业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为员工转型发展赋能企业文化师招聘,在追求创新变革中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从一家自营咖啡馆开始
响应员工转型发展需求
东方商业大厦位于徐家汇商业区,于1993年开业,是上海著名的商业地标之一。 30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高端百货的代名词企业文化师招聘,“礼仪在东方”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同时,也随着业务的变化经历了转型升级。 东方商厦职工学校的前身是职工转型课堂。 顾名思义,它响应了员工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
“学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一线销售人员的转岗问题,帮助员工掌握一定的技能。” 东方商厦工会主席周立军告诉记者,商场开业时就定位为高端百货店,并招募了当时最优秀的销售人员。 “过去30年,商业模式的创新给商场和销售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渐渐地,供应商开始派出自己的销售人员,而我们自己的销售人员面临着被替换的困境。”
当挑战到来时,这些销售人员都已经40多岁了。 适应新的岗位并不容易,心理上也感到失望。 如何帮助员工适应变化的同时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员工转型从自营咖啡馆开始。 2016年下半年,东方商厦启动了期待已久的创新改造闭店装修改造项目。 其中,自营咖啡厅的打造成为一大亮点,不仅丰富了商场的经营功能,也为员工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空间。
在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工会的配合下,“馡”咖啡馆应运而生。 浓郁芬芳的手冲咖啡不仅让东方购物中心闻起来香喷喷的,也让首批10名接受培训获得咖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 他们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和企业创新的“种子”,引领员工队伍开拓创新。
从单一技能到多方面学校
员工创新和效率的孵化器
走进“馡”咖啡馆,复古的装修、安静的环境、美味的小吃和咖啡总是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业五年来,它不仅成为员工转型的成功案例,更是员工创新创效的孵化器。
员工学习技能、比拼技能的氛围浓厚。 他们的每一项技能也成为东方商厦几个关键转型时期变化的体现。
东方商业大厦的全国劳动模范许宁和市劳动模范周英都是职工学校的受益者。 徐宁多才多艺。 她懂得咖啡拿铁艺术和插花技巧。 她是畅销自制菜谱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 周莹是“馡”咖啡馆最早的咖啡师之一。 此前,她已从事床上用品销售20多年。 近年来,东方商厦的劳模、员工通过职工学校插花培训,开设了“芳”花店; 他们向学徒学习绗缝等技艺,组成了“方”手工团队。 员工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了咖啡拿铁艺术、布艺、花艺、编织、皮具等系列课程。 已收到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体验班预订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新的利润空间。
同时,从自营“馡”咖啡馆开始,东方商厦的员工培训从被动帮助员工转型发展的“小课堂”,发展成为服务全体员工的“大礼堂”。员工的全面发展。 目前,东方商厦员工学校拥有两个实体空间:六楼的培训中心和三楼的“馡”咖啡厅培训室。 总空间300多平方米,配备投影仪、多媒体放映等硬件设施。 员工学校的主要培训对象是内部员工和供应商任命的晋升人员。 先后开设综合管理、核心销售技巧、新零售体验、员工人文关怀等课程,学员人数超过300人,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件,为消费者享受美好生活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