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会来朋友圈走访,吃完晚饭回家就得评论一下领导过于热情。 职场新人应该做什么?
昨天中午刚下班,在南岸海海路一家贸易公司做会计的孙怡(化名)就在微信群里看到了一条新消息,“天气太热了,请不要这样”午饭别吃太辣了。” 这是科长,赵姐。 发在群里了。 随后,赵姐在群里转发了美团上一家专门卖粥的店,并问道:“我们一起喝粥怎么样?”
看到同事们纷纷回复“好”,孙怡无奈地回了“好”。 到这家公司工作不久,孙怡渐渐发现,赵姐的“影子”多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新来的
老板坚持帮她选小礼物送给同事
孙毅今年26岁,一个多月前刚刚跳槽到这家公司的财务部。 科里除了科长赵姐之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像孙怡一样的年轻女孩。
第一次见面,孙怡就发现年近50岁的赵姐非常热情,对待同事也很好。 “我住的地方离另一个同事有点远,她如果没有别的事,就会主动让我们坐她的车回南方。” 萍。”不过,有时候,赵姐的热情还是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孙怡第一次见到赵姐,是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面试的时候。 当听说孙怡有三年财务工作经验,本科学历,面试时人事部门就让她一周内报到。 当时,赵姐加了她的微信,询问了一些基本信息后,提醒她:“第一天上班,给同事带点小礼物,这样以后和他们相处就更轻松了。” ”。 孙怡以为赵姐只是出于好意随口说的。 他回答说他知道。
孙怡正式来财务部上班的第一天早上,赵姐开完会回到财务部,悄悄告诉她给同事“带小礼物”的事情。 小孙没想到赵姐还记得,只能笑道:“这两天忙,就忘了。”
没想到,当天下午,赵姐给孙怡发了五六个淘宝店的链接,全都是小饰品或者文具店。 “你看,这些很合适,才十几二十块钱。” ”赵姐还发来了她帮忙挑选的小礼物的链接,大部分都是硬壳笔记本、各种款式的头带之类的小东西。“年轻人,要学会融入集体。 我不需要。 主要是和另外两位姐妹搞好关系。”分享完链接后,赵姐发来了这句话。
看到新领导如此热情,孙怡也不好意思拒绝,最终以不到50元的价格挑了三本不同颜色的笔记本。 “虽然同事们确实很高兴,但我感觉自己被欺负了。” 想到赵姐也是好意,小孙只能暗自叹息。
热情的
领导提醒大家少用空调,多穿外套
后来,孙怡开始在财务部工作,她逐渐发现赵姐的热情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天气炎热,办公楼空调常年开着,温度由公司统一调节。 在财务部所在的办公室,空调的出风口就在门旁边。 “每个人都应该准备一件外套。有时会很冷。” 很多时候,赵姐都会主动提醒办公室里的女生穿上外套。
“姐姐,我不冷!” 有时同事会拒绝赵女士。 不过,通常面对这样的反应,赵姐都会继续劝说,“不管冷不冷,女孩子还是少用空调吧。” 有几次,孙怡观察到,同事拒绝后,赵姐还是挺身而出。 在办公桌前,拿起同事放在椅背上的衣服,给他穿上。
大家熟悉后,孙怡和同事开玩笑说,“有一种冷,让老板觉得你冷。” 有时其他同事会在几分钟后再次把衣服挂起来,但小孙觉得这对他这个新人来说不太好。 辜负了领导的好意。
中午点外卖的时候,往往都是赵姐做决定。 有一次,赵姐照常组织大家点午餐。 那时孙怡刚到办公室。 作为一名“吃货”,她早已筛选过附近的外卖店。 “当时科长本想请大家吃莲藕汤,但我却爱上了一家煲仔饭馆,因为它看起来很好吃。” 于是小孙拒绝了赵姐的邀请。
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孙怡发现赵姐这几天都因为这件事惦记着她。 由于天气太热,空调又吹着,小孙的脸常常在中午之前就油光满面。 当时,赵姐抓住她,说了好几次:“小伙子,你就是吃得太油腻了,所以才变成这样的!”
太担心了
晚上发朋友圈照片,被老板唠叨
另一件让她头疼的事情就是赵女士对微信朋友圈的关注。 进公司以来,孙怡朋友圈里80%的消息,赵姐都会点赞或回复。 大多数人都会说“漂亮!” “快点!” 等等。 小孙觉得,就像朋友圈里多了一个妈妈。
不过,赵姐偶尔会因为朋友圈的内容给她发私信。 上周六晚上,孙怡和几个闺蜜约在五里店的一家小酒馆吃饭。 吃完饭后,大家以为好久不见,就一边聊天一边向解放碑走去。
一时高兴,孙怡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解放碑夜景。 时间已经接近凌晨一点了。 不到二十分钟,她就收到了赵姐的回复:“女孩子这么晚出去玩,很危险的。” 小孙愣了愣,“没想到会引起她的注意。”
孙怡在微信朋友圈回复她“好”。 但20分钟后,赵姐又发了一条微信:“回来了吗?注意安全,以后别这么晚行动了。” 这让小孙有些恼火,但他又不想生气,只好耐心地回答。 ,“准备打车吧。”
同事讨论
▲
习惯就好,或者选择冷处理
记者在孙怡的微信中看到,她还和同事讨论过赵姐是否“太在意”。 同事林女士回答她:“她没有恶意,只是有点强势,习惯就好。” 林女士的态度也是其他同事的态度。 大多数时候,办公室里的同事都会遵循赵女士的喜好,但有时也会有人冷眼相待。
“有时候你只要不理她,过一段时间她就会好起来的。” 另一位同事告诉孙怡职场新人报到对前辈的压力,没必要让这些事情影响她的心情,但小孙还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关心”。 压力巨大,“就像你读书的时候,妈妈每天都陪在你身边,照顾一切。”
但她还是不敢像其他经常拒绝的同事一样拒绝。 即使发现赵姐特别关注朋友圈,她也不敢屏蔽她。 “我毕竟是新人,也不是什么影响工作的事情,我总是不好意思。”
受访者表示
▲
不要给人留下你关心小事的印象。
对于孙怡的情况,记者随机询问了10名城市白领,只有3人认为小孙应该与赵女士沟通清楚,请她不要过多干涉。 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何先生分析道,“也许领导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有问题,只是出于好意。我相信,只要领导人品好,说话得当,事情通常会有所改善。”
不过,更多受访者认为,如果无害,就没必要谈论。 “办公室里的人都很有礼貌,何必得罪领导呢?又不是叫你做错事的。” 31岁的易女士认为,如果想在办公室工作,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领导的意见非常重要。 没必要给人一种小事烦恼的印象。
专家建议
▲
领导的“善意”可以部分接受
你不妨学习一下其他同事是如何处理的
重庆明亮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邱思认为,作为新人,小孙能够仔细辨别领导的过度关心是出于善意,还是受到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比如控制欲。
如果领导只是善意关心的话,不妨听听那些可以采纳的意见。 对方可能只是从有经验的人或者长辈的角度出发,希望新人能够尽快融入集体。 小孙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太心不在焉了。
邱思表示,另一方面,如果领导的一些干涉确实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还不如冷落对待,刻意不去迎合。 几次之后,领导就会注意到你的态度,从而克制自己。 同时,注意向其他同事学习,看看他们与领导相处的如何。 必须明确的是职场新人报到对前辈的压力,工作比私人交流更重要。 与其刻意迎合别人,不如抓紧时间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本文由本报记者石恒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