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普股份有限公司是厦门首家成功从新三板转A股的公司。 图为公司厂区。陈立新 摄
照片由 VCG 提供
海峡时报7月5日电 据厦门晚报报道,如果说“科创板”是现在资本市场最热的词厦门证监会招聘,那么2014年、2015年最热的词就是“新三板”。 2013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356家; 2014年底,这个数字增加了四倍多,达到1,572个; 2015年底,这一数字再次增加两倍多,达到5,129个。 这一时期,厦门企业进入新三板的热情高涨。 2014年,厦门上市公司有18家,2015年增加到51家,到2016年上半年,总数已超过100家。
不过,2017年,厦门新三板企业开始积极申请终止上市。 这些企业有的不再看好新三板融资,有的则在准备股权转让。 不排除未来在A股上市的计划。
近三年厦门42家企业终止新三板挂牌
6月19日,厦门新三板挂牌公司多相互动向证监会提交IPO上市申请。 6月27日,该申请正式受理。 目前,多相互动已暂停新三板转板,预计很快将终止挂牌。
在多相互动之前,近三年厦门已有42家公司终止新三板上市。 厦门终止上市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2017年有5家企业,2018年上升至23家。截至7月4日,今年有14家企业。 截至目前,厦门共有新三板企业142家。

与此同时,厦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大幅下降。 2018年,厦门共有6家企业上市,其中包括国内首家上市茶叶连锁品牌快乐红薯、厦门首家上市物业公司中都物业等。 到目前为止,今年上市的公司只有勇石网络和迅雷股份两家。
部分企业终止上市,是为后续IPO铺路。
对于终止上市的原因,不少企业的表述一直比较模糊。 中航技术、东泰士、淞沪环保等公司今年提出终止上市,称符合业务发展需要和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厦门元厨食品去年退出新三板。 陈启明副总裁表示,新三板不应该被视为一个可以改变企业基本面的平台。 只能是锦上添花,难以解决发展的根本问题。 企业需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对于融资来说,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 对于公司来说,赚钱至关重要。
厦门某券商新三板保荐团队成员张先生表示,企业进入新三板,在享受资本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厦门证监会招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三类股东的进入,而且很难将股东人数控制在200人以下。
他表示,通过选择终止上市并布局境内上市计划,公司可以留出充裕的时间为IPO提交各项数据,有利于中介机构制定完整的上市计划。 同时可以避免三类股东的进入,合理控制股东数量,为公司后续IPO铺平道路。 对于目前新三板持续“缩水”的现象,投资者无需过于纠结,可以更多地关注市场质量和未来前景。 从已终止公司的水平、融资、市值和盈利能力来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新三板市场备受关注的优质公司。
厦门已有3家企业启动IPO辅导,正在排队等待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事实上,厦门已有多家企业退出新三板,主要瞄准A股上市。 张先生表示,以启动上市流程简单区分,一种是在辅导或排队期间终止上市,另一种是在公布IPO计划后立即终止上市。 多相互动在排队期间提交了终止上市申请。
记者从厦门证监局官网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正在辅导或排队的上市公司中,多响互动、汉纳森、国安达均是原新三板公司。 其中,汉纳森和国安达分别于2017年10月和今年6月18日终止上市。 从厦门证监局网站推荐券商给出的辅导报告来看,这3家公司的潜在上市地点是深圳创业板。
从福建省发改委公布的2018年省级重点上市储备公司名单中,记者发现,中航科技、普普文化等10余家终止新三板挂牌的厦门企业出现在名单中。 、乐脉网络、信阳科技、捷信精密、快商通、优优网络等
除了将A股作为上市标的外,已终止上市的先联科技已被香港上市公司飞宇科技以估值2.86亿港元收购。
【数据】
今年已有11家新三板企业通过A股市场
今年以来,共有130家新三板企业公布了突围A股市场的最新进展。
不少新三板企业也跃跃欲试,试图登陆科创板。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7家企业宣布筹建科创板,并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其中,亿华通、泽达亿盛、盛大迪威在6月份公布了最新进展。 亿华通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盛大迪威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泽大亿盛已停牌。 天准科技、南威医疗先后传承并成为先行者。
据通化顺统计,2018年共有43家新三板公司参会,其中24家成功拿到A股“门票”。 通过率约为55%,略低于当年A股IPO的59.5%通过率。 今年以来,参加会议的12家新三板企业中有11家通过了会议,整体通过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