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职场综艺。 与以往作品相比,这些节目更加注重探索职场现实,通过拓展叙事空间、深化内涵和品质来表达职场生活的酸甜苦辣,让观众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及其所在行业。现实发展,同时促进同理心。 正能量让观众眼前一亮。
回顾早期的职场题材节目,从央视经济频道推出的《绝对挑战》到后来的《求职》、《就是你》,这些节目大多以匹配招聘、求职的需求为主。 申请者需要通过面试提问、技能考核等方式竞争就业机会,赢得创业资金。此类项目的诞生正是应了社会的需求。 无论是“伯乐人才寻访”还是“自荐”,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职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随着社会需求和综艺市场的丰富发展,职场综艺创作的视野和思路不断拓展。 寻找工作机会固然是每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涉及到进入职场后的适应变化、工作压力和职场焦虑,以及“异业如山”、不同职业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挑战等。内容同样重要,成为职场综艺丰富的“素材库”。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出现的节目从演播室回归到真实的职场,以更广阔的视角描绘了更深更广的社会现实。 一方面,节目融入观察、纪实、体验等真人秀元素职场真人秀,多角度讲述职场故事,延伸大众对不同职业领域的认知。 例如,《激动人心的offer》、《闪闪发光的你》等节目都有由主持人、行业前辈和艺术家组成的观察团。 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摄像机记录的现场作品,还可以听到观察团作为“观众”的声音。 《笔者》对职场新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老板来了》呈现了公司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不同的沟通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同理心建立更顺畅的对话渠道和更舒适的职场关系。 《职场新人》选取进入家电行业、影视行业的新人作为主角,记录他们从求职到就业的转变、面试时管理者的关注焦点、工作中的详细考量、背后有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细节一一绘制,丰富主题的同时也凸显了真实的温度。 另一方面,创作关注行业大局,积极应对当前形势,捕捉行业新发展,探索更多叙事空间。 比如,《奇迹公司在哪里》直接聚焦疫情后复工复产,利用电商直播模式助力行业振兴服务; “蓝莓孵化营”以直播、短视频创作为载体,参与扶贫助农公益活动。 之中。
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需要人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奉献。 正是日常的琐碎努力,克服困难、追求极致,才让平凡的个体闪闪发光。 不少节目以个体为出发点,呈现“职场”大主题,聚焦不同社会群体的职场需求和叙事,体现奋发进取的正能量和塑造成长的价值。 比如,职场人士尤其是年轻人,初入社会时,角色转换、适应环境、牺牲奉献的过程,不仅是综艺节目的好素材,也是真实的人生经历。忙碌现代生活的普通人的写照。 《闪亮的你》记录了初入职场的青年学子的成长故事。 一方面是象牙塔里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是快节奏、高强度的证券行业。 他们的经历为更多年轻群体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 和灵感。 还有一些节目通过个体成长,将医生、律师、代理人、消防员等职业带入观众视野,让人们看到各种职业背后“习以为常”的生活背后的不同辛酸与不易。 《激动人心的offer》第三季聚焦医学生的临床学习。 通过他们的迷茫、泪水、收获,展现了医学人才培养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讲述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压力。 《不屈之蓝》聚焦消防队员这群人,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和更加平视的视角来描述关键时刻的“逆行英雄”。 尤其队员们谈到了“先让自己变强,然后去拯救别人”和“在训练场上”。 “你的表现每少一秒,火灾现场就多一秒救人”等理念,让消防员成为一个真实、平易近人的群体。 随着节目的播出,职场人的工作状态、过度加班是否有必要、与同事如何相处、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等热点话题不断涌现,引导人们形成关注和讨论后,态度会更健康、更积极。 职业前景。

职场综艺不断围绕“现实”形成创新突破,在节目素材、形式设计、理念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繁荣之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职业属性过度追求新奇、介入镜头破坏职场场景的真实性、精选观察嘉宾与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差距较大等。 .,经常出现在工作场所。 在综艺节目的创作实践中,影响了此类节目的观念表达。 创作者应该以此为鉴,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创作。 只有让更多观众在镜头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经历,进而了解各行各业的坚持与不易,才能将综艺的真实面貌展现出来,让人不仅能找到职场成长经历职场真人秀,还能学到努力进取。 不可阻挡的力量。
(作者:郑曼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