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石码头遗址
秦淮河

“这个水泥混凝土石墩看上去很像一个碉堡,其实它就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秦淮河上粮库码头的旧址。在老南京老城的记忆中,距离丰台的距离秦淮河大桥至饮马桥沿线曾有大小泊位近10个,用于装卸粮食、木材及各类杂货。 在如今垂柳成荫、鲜花盛开的秦淮河景区,73岁的“老秦淮”朱明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秦淮河。扬子晚报/摄紫牛新闻记者 薄云峰/
水利景区范蠡雕像成游客打卡点
记者从中华门地铁站沿丰台路向北步行至丰台桥。 丰台桥是一座横跨秦淮河的三孔钢筋混凝土桥梁。 与丰台桥大致平行,是南京内环路西线的高架桥。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姚一峰教授说:“丰台路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南京南行通往雨花台、江宁的必经之路。但在古代,那时候,修桥技术要求高,造价高,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丰台桥建成之前,人们常常望着秦淮河感叹不已!”
作为秦淮风景带的标志性水利风景区,从丰台桥下,沿着秦淮河南岸的滨江栈道向东步行,北望隔江相望的明城墙,沿着之间的边缘丰台桥和饮马桥。 河边风景极其美丽。 左手执剑右手竹简的范蠡雕像和近20米长的石刻山水雕塑《跨台颂》成为游客热门的拍照景点。 姚一峰告诉记者,这里是越城遗址凤台路,是春秋时期浙江绍兴越人所建。 它也是2500年前南京的起源,也是秦淮河人文地理的重要标志。

昔日的码头聚集在秦淮河畔,城里的烟花味特别浓。
天气晴朗,秦淮河边散步的人很多。 “老秦淮”朱明正在这里和几个朋友散步聊天。 在朱明的印象中,秦淮河北岸的西干场巷和东干场巷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南京老城南的主要居住区之一。 “以前,在秦淮河北岸,你可以看到无数的居民楼,尤其是饮马桥以西的地区,那里的城市烟花味特别浓。”
在南方老城的记忆中凤台路,秦淮河南岸曾经是小码头的聚集区。 计划经济时代,南京老粮、木材、杂货公司的仓库大多位于秦淮河南岸。 姚一峰说,“秦淮河曾经是南京重要的内河,承担着交通运输的任务。现在夫子庙、石头城等秦淮河沿岸都有游船码头。很多市民认为秦淮河只是一条旅游河流。”伴随着桨声和灯光,其实秦淮河曾经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交通河流,此外,秦淮河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景观生态等多功能作用”。
据考古发现,南京古人类聚集区的分布是从秦淮河上游开始,逐渐向下游移动。 从时间上看,古都南京的文化空间逐渐形成和繁荣,其空间演替顺序与秦淮河的延伸是一致的。 姚一峰强调,秦淮河孕育了南京古代文明,从古至今都极为著名。 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