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让小编失眠了。 同时,他也想到了公司的“负能量”,从996带来的压抑到老板的愤怒,从员工的抱怨到部门矛盾。 面对这些“负能量”,HR除了说不,还能如何冷静应对呢?
1.什么是负能量?
说实话,什么是“负能量”确实很难定义,但你能感觉到它是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压抑、从上到下衰弱的低压。
从情绪上看,大家情绪低落,从画面上看,一片阴沉。
最常见的现象是老板无缘无故发怒、员工公开抱怨、部门无理争辩,以及对外客户抱怨、媒体批评、竞争对手诽谤公司。
如果你不清楚负能量的定义,我们换个角度看看“正能量”是如何定义的。
正能量一词出自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一书。 在书中,他将人比作能量场。 通过激发内在潜力,人们可以展现新的自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充满活力。
简而言之,正能量是指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正能量的反面就是负能量。
2、企业典型负能量
谈论负能量这个概念太抽象了。 我们直接梳理一下企业中常见的负能量现象及类型。 最典型的如下:
1.投诉——影响最广、持续时间最长。
抱怨客户、抱怨老板是办公室里最容易传播负能量的,辐射速度快、范围广,杀伤力也最大,让原本在工作中安心的人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
2、消极情绪——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最容易动摇军心。
办公室里总有人消极怠工,对公司发展缺乏信心职场负能量,患得患失。 事实上,这样的人通常行动力较低,总是因向前看和向后看而浪费时间和机会。
3、嫉妒——以小人之心来判断君子之心。
在一个视成功为英雄的社会里,工作中的竞争往往会变成嫉妒。 别人的进步和优点,让自己脸色暗沉,顿时生出仇恨之心。 但一味地敌视别人的进步和优点,会让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不利于自身发展和组织和谐。
4.冷漠——最有可能升级为办公室的冷暴力。
办公室人际关系冷漠表现为工作协作中故意不配合,与同事疏远,甚至故意阻碍同事。 人际冷漠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演变成办公室冷暴力,导致整个团队人际关系恶化,背叛人心,缺乏战斗力,极大影响团队绩效。
5.浮躁——不脚踏实地、飘忽不定、虚荣。
社会已经够浮躁了。 如果员工和合作伙伴将这种焦虑带入办公室,很容易破坏团队协作和平衡。
6、懒惰——最容易滋生办公室拖延症。
每个人都有一些惰性,当惰性变得太大时,就会变成拖延症,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绩效,还会影响团队的绩效。 无论新老员工,懒惰、不守纪律的员工最有可能被组织淘汰,这也是潜在的负能量因素。
如果我们进一步梳理负能量产生的深层原因,你总会发现这些都是人类常见的弱点,比如嫉妒、贪婪、自私、恐惧等。
因此,要化解负能量,必须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
3、职场负能量的三个阶段
负能量有没有更明确的大小标准?
名人《人神共进》将职场负能量提炼为“责任综合症”,以“骂”为核心词,将负能量概括为三个阶段。
1、“责任综合症”第一阶段——骂顾客。
比如项目经理或者客户经理说客户有新的想法,觉得我们的产品需要调整。
某同事xx大怒。 这个顾客什么都不知道,是个傻子!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对客户不满意。 抱怨主要是针对客户的具体要求,是释放情绪、调整心态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认为,当你发现环境不如自己所愿时,就需要“自传式推理”。 这是人性。 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不开心找理由、合理性。
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称为“救赎序列”,另一种称为“污染序列”。
如果你真的把你的客户视为“愚蠢的”,并相信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那么这就变成了“受污染的叙述”。
2、“责任综合症”的第二阶段是——骂公司
例如,公司组织内部培训。
同事xx抱怨道:(懂的人)这些都是我以前的遗留下来的东西。 (给不明白的人)这东西有什么用? 可以卖钱吗?
很多时候,员工批评公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心理学将人的工作状态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压力区。
内圈的“舒适区”是你感到舒服的区域,外圈的“恐慌区”是你完全不熟悉的区域,中间的“学习区”是你当前需要的区域改善。
负能量饱和的人,往往危机感过强,对“恐慌区”过于恐慌,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学习区”,从而不断制造“负面观点”,以求获得成功。让自己长期处于“舒适区”。 ”。
3、“责任综合症”第三阶段——骂同事
一般来说,负能量压倒性的人通常会在第二阶段失败。 如果他们进入第三阶段,他们要么拥有重要的客户关系,要么有比他们更高的人,要么是团队的领导者。
当“责任综合症”到了这个阶段,就不仅仅是发泄了,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拉帮结派了。 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危机,所以他们必须“团结”一群对公司也有意见的同事,以增加被解雇的成本,为下一份工作做好准备。
HR重点防止“骂同事”等负能量的传播。
3、HR如何应对负能量?
面对负能量,我们是应该直接喊停,还是应该更有技巧地应对?
我们经常谈论“阿里巴巴的思想、大脑、身体或三轴”。 今天就来学习使用,给大家分享一把HR应对负能量的三禁斧。
1.同心会——找到裂缝,让阳光照进来。
如果遇到情绪上的负能量,比如嫉妒、冷漠、同事之间的不信任、对组织缺乏信心等。
这时,HR“员工的小棉袄、组织的小马甲”的角色就应该出现了。
“团聚”可以理解为让彼此淡漠的心靠得更近,也可以用“温暖的相遇”或“赤裸的心相会”来代替。
主要运作方式是通过创意俱乐部和社区活动的设计,层层打开员工的心扉,让阳光照进来。
它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 找到出路,释放负能量。
重点是缩短情感距离,重新建立共识,重新合而为一。
同心会的逻辑来源于乔哈里窗口理论。 “乔哈里窗”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和哈里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他们将人际交往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
乔哈里窗口理论认为,“相互开放”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盲区、未知区和隐藏区。
HR常讲“赋能”,“同心汇”就是为那些负能量的同事“种下阳光”,进而种植正能量。
2、搭建场景——正面冲突,充当沟通桥梁
如果遇到人际负能量,主要表现就是组织内部充满动荡的各种冲突和争吵。 背后,可能是价值观、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目标设定、利益分配、沟通不足而引发的争吵。
与情绪负能量相比,情绪负能量还在酝酿之中,而人际负能量则已然喧嚣起来。 就像在组织中投下一颗炸弹,组织气氛接近或已经失控。
面对这些冲突,阿里巴巴HR往往有一个标准套路——搭建场景。
比如通过圆桌会议,设置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冲突双方坐在一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给他们搭个圈,你负责搬小板凳,准备瓜子。
如果基于业务、流程、产品等存在分歧,可以允许冲突方继续竞争。 但如果牛肉已经升级为纯粹的人身攻击、明显的侮辱和歧视性言论,HR就会罢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很多人在骂966,斥责996无理取闹。 一些老板也来表达996的观点。 有人上来骂道,“你是资本家,你没有资格谈论996”、“你是食人者?” “吐骨头”、“你果然是鸡汤大师”……
显然这个话题已经误入歧途,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建筑从哪里开始出了问题。 在搭建场景时,HR应该扮演裁判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不要试图引起分歧,而是告诉大家,争吵应该聚焦在要点上。
“搭台”的本质是HR可以通过架起冲突双方的桥梁、创造机会、搭建谈判对话的平台,化冲突为友谊,了解双方在争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永远不要只给员工喝鸡汤。 毕竟鸡汤喝多了就会“醉”。
3、共创会——大决战,冲破迷雾
如果是障碍型负能量,即负能量主要来自于绩效压力、工作强度、遇到某些不易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低压。
与情绪型相比,障碍型的负能量更趋于正能量。 大家还想解决问题,只是还找不到入口。 他们更加焦虑、不耐烦、缺乏信心。 就像我们在高考或者考研之前,有过一段极其痛苦的时光。
造成工作障碍的负能量来源之一是自上而下的,比如领导拍额头,工作目标和任务分配的随意性,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 比如,员工突然放弃工作,导致大量未完成的工作无人接手; 还有一种,从前端到后端,比如客户提出的产品需求,公司目前的交付能力跟不上,难度和强度太大。
面对这种见问题、见障碍的负能量,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共创会”。
最常见的共创会议就是烧脑会议,通过集体头脑风暴或者引入外部大脑来重启大家的大脑,共同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HR在共创会议中的角色不能只是“吹哨裁判”,而应该是主持人、引导者、教练。 共创会在行业内有很多创新,比如世界咖啡、开放空间等。
共创会的原则是通过团队合作、集体智慧,将问题一一攻克。 很多原本看似困难的问题,可能通过转变思维、调整思维方向就能得到解决。
当然,面对一些“不可能的任务”,单纯的烧脑并不能解决问题。 此时,“同创会”将升级为“共战会”——需要一场战斗职场负能量,才能突破眼前的混乱。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阿里巴巴和华为都喜欢发展军事文化,喜欢向敌人喊“不服就打”,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来点燃内部战斗力。
“战斗力”惊人。 当人处于“胜利状态”时,头脑总是先汇聚起来,大脑更容易被激活,负能量自然就会消退。
你有哪些应对负能量的秘诀?
【参考】
HRBP负责人《为HR面对企业负能量提供三个切入点》
人与神同心协力,《“职场负能量综合症”的三个阶段,你是受害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