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快乐、高效的员工。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企业员工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沮丧、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消极心理状态。 心理教育和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至少80%的世界500强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援助项目(企业EAP),心理培训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培训是一种能够帮助员工拓展观念、调整心态、树立有利于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态度的培训方法。 心态培训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员工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和消极价值观、人生观,使员工保持积极、乐观、进取、平和、快乐的情绪,树立尊重工作、热爱事业、认真工作。
1、心理培训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 激励是鼓励人们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 激励可以提供动力,就是个体的“内在动机”,如人的本能、热情、情感、态度、欲望、思想等,这些动机可以激发人们采取行动。 。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洛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期望理论认为,人们的期望是激励人们行为以实现目标的动力。 人们之所以能够从事某种工作并实现自己的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目标,满足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需要。 某项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总期望值 付出的努力越多; 如果良好的绩效更容易带来组织奖励,那么员工愿意付出的努力越多,就越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热情。 可以说,心理培训是企业激励员工时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
2、心理训练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员工队伍。 一个人要发展,需要具备三种素质:知识、技能和心态。 知识解决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 技能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心态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 知识加技能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知识和技能。 试想,如果一个人缺乏知识和技能,只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他的工作能力依然能够体现; 但当知识和技能很好,但是态度有问题时,基本素质再强也体现不出来。 他的工作能力。 训练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公司需要组织知识或技能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而这时候员工反应无所谓,觉得培训不能立即提高技能,我学不学都无所谓或不。 这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会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敷衍、不求进取的消极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心理训练是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基础。 只有提高员工的心态,调整其主观能动性,解决员工的心态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3、心理训练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方法。 自我超越是人突破自身极限的自我实现,是个人成长的学习和实践。 员工的自我超越对于公司追求卓越至关重要。 日本京都陶瓷的创始人道森胜夫曾说过:“无论研发、公司管理,还是企业的任何一个方面,生命力的源泉都是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心胸和思维方式。”如果员工本身没有充分的积极性去挑战成长目标,肯定无法实现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发展。 道森胜夫认为,要开发员工的潜力,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潜意识”、“意志”、“服务”、“对世界的真诚渴望”等人类精神活动有新的认识。 员工自我超越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锻炼来实现的。 员工的自我超越可以帮助组织实现自我超越,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自我超越水平越高,工作责任感越强,学习领域越广,成长速度越快。 实现自我超越的关键在于坚持和积累。 个人修养和心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心理培训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 需要得到公司员工认可的是价值观、企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它是企业及其员工具体行为的体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但如果这种文化只是流于形式,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只有将这些文化理念牢记在心,员工才能将其视为一种固有的思维习惯,并通过具体的言语和行动体现出来,从而提升企业精神,树立公司和员工的良好形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宗旨。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 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心理培训,达成共识,形成独特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拓展训练法
拓展训练法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 它利用特定的自然环境职场 心理咨询,通过独特的设计,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增强人们的勇气与信心、理解与沟通、进取与互助。 拓展训练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如野外项目、水上项目、室外项目、室内项目等。 它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性来设计和编写。 拓展培训常用于激发员工潜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员工默契,促进沟通。
2.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让所有参与者在自由、快乐、自由流动的氛围中自由交流想法或想法的会议形式,从而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灵感,产生更多的创意想法。 这种方法注重集体参与,即许多人共同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集体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个人的自我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在集体参与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 它广泛应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产生新的想法或激发创造性想法的产生。
3、游戏训练法
游戏培训法是现代企业培训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方式。 他的初衷是为了改变企业管理培训现场的氛围,提高学员的好奇心、兴趣和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 如今,人们通过游戏来产生经验、获取知识,或者使参与者的心理、行为、思想发生改变。 采用游戏训练方法时,应注意:游戏的设计和选择符合训练目标的要求,能够达到训练目的; 培训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比赛组织者、引导者、旁观者,能够洞察学员的行为心理; 游戏最后应引导学员分享和交流经验、感受和想法,并得出经验或结论。 常采用游戏训练的方式来改变员工现有的认知方式,改善群体人际关系,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
4.心理暗示法
暗示是用隐含的、间接的手段、方法和方法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行事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一致。 建议包括他人暗示、自我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言语暗示等。从功能上看,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在企业心理培训中,多种形式的暗示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向目标方向发展; 同时,员工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培养员工的自信心; 提高员工记忆力、时间管理能力、习惯矫正等心理素质; 也可以用来快速塑造企业文化。

5.心理剧技巧
心理剧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 在组长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通过组员创造性地参与表演过程,使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情感。 、释放、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对问题和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养成健康、积极、建设性的新行为。
心理剧还可以用来优化员工的个性。 通过心理剧表演过程中的这些“案例”,员工普遍可以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在工作中的“隐形”的负面人格特质,从而起到修复心理创伤、提升精神品质的作用。
6.角色模拟法
结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模拟情境,让学员模拟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活动获得心理体验,分享经验,分析角色行为,纠正错误,形成特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角色模拟是对实际情况或过程的抽象或简化。 在模拟情境中,学员被分成小组,扮演特定角色,与其中的人或物互动。 模拟真实程度可高可低,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这种方法中,受训者面临着与职业活动类似的情况。 它允许进行真实的培训,而无需此类培训所涉及的费用和危险。 角色模拟法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同理心和思维能力,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和误解,促进员工之间的共情和沟通,也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整体观念。
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职场 心理咨询,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成功和失败。 关键在于他的心态。 当一个人有了好的心态,生活就会充满激情,生活就会充满欢乐。 当员工有了良好的心态,他就会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工作,公司就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心理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心理培训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全国预约咨询热线:400-630-1608
咨询邮箱:zixun@counsel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