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了万人横渡独木桥的“高考”让我想起那年高考前的那晚,晚霞余光,微风拂面,趴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这棵陪伴了三年的银杏树,慢慢的睡去。。

(关于凤台一中银杏树的神话传说)
古时群众寄予多少神话传说,白果老爷,巨蟒大虫,医病免灾,又传说怀远林姓旅客,拴马在树下休息,马鞭拴在树上,因赶路匆忙,忘记了马鞭子,回到家中洗脸时,盆中现一白果树影,树枝上挂着马鞭子。这些神话了的老树成了群众崇拜的对象,于是祈福的,求药的,经常不断,南面空地上树立了七、八对旗杆,树旁香烟缭绕。

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凤台,拆掉了文昌宫,又在树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倾盆大雨,雷电交加,老树西南从顶到根约两尺多宽的树皮被雷击掉,日军在遭到“人怨”的同时又看到如此惊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龟缩在碉堡中了
1945年这里办了学校,老树被围在校园内,凤台解放了,创办凤台中学,清晨早读,白果树下书声琅琅,老树“得其所哉”又焕发了青春。
顾桥的这棵银杏树更是大有来头
据《寿州志》载,维驾寺的前身名为盛秀寺,始建于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国富民丰,佛殿兴盛,中原大地忽长一奇特参天大树“银杏树”,青葱竞秀,照耀千里,民众惊奇,四方灾祸兵火频频,这里却衣丰食足,永葆安康,称仙源静地。当地官府即修庙、设坛、筑神像供奉。寺庙始初百余亩地,四合院布局,殿门向南坐北,南北前后大殿各6间,东西禅房、耳房、膳房、卧房各六间。前大殿有西天如来佛祖神像,两旁有十八罗汉神像,后大殿立三清神像,墙绘阴曹地府、十殿阎君。东西房舍设有暮鼓晨钟、藏经书社、道场法场、求神问药等文物珍宝。故名盛秀寺,乃国泰民安,生机安康之意也。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盛秀寺参天大树花开灿烂,香飘百里,民间奔走叫号“铁树开花”,而“铁树开花”旷世绝无仅有,预示天赐吉祥、国家昌运。消息飞报京城长安,皇帝李世民惊闻大喜,以为“此吾朝兴盛之兆也”,传令摆驾赴盛秀寺参阅赏看,一路龙颜大悦,州府参拜,盛秀寺名闻遐迩,御驾至西塘里(今利辛县阚疃集)驻跸。意旨元帅尉迟敬德先至盛秀寺打探情况,方知民噪“铁树开花”乃是“银杏开花”,随嘱当地官员,“今虽圣驾未至亦数到此,要重修寺院凤台一中银杏树,以示维驾”。并将“盛秀寺”更名为“维驾寺”。尉迟敬德回禀后,圣上摆驾回京。

周显德四年(公元975年),周世宗柴荣亲征寿州欲前往住下蔡(今凤台),途径“维驾寺”,设行宫于此,下蔡府官拨巨款银两豪华大修,重塑如来佛像、十八罗汉,立尉迟敬德像供奉,雕梁画栋,墙绘阴曹地府、十殿阎君。至清代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善士蒋玉鲁独资重修维驾寺。历代香客云集,是中原大地重要的民间宗教活动场所,影响百里之外。如今银杏沧桑横空,随断壁残垣,依然香火鼎盛。此银杏被淮南市文物部门规定为“一级古木”。另据八公山功德碑记载,维驾寺与八公山硖石寺为一宗两支,历届住持、禅师都由八公山住持特派,宗教活动、文化、计划具有八公山住持号令。现有《苏理纯修真留迹碑》记载:“苏理纯,字“心”,道号“玄冠仙”,名“清廉子”,民国五年拜八公山道长童至方为师,四方募化修茅仙古刹和古桥境内维驾寺古刹。至此,“维驾寺”改名为“西天观”。现碑额尚存,部分寺基、柱石尚能找到。
维驾寺院内银杏树相传为唐代高僧所植,据淮南市文物部门考证,距今1300余年历史,相传高约数十丈,树冠百余米,七人合抱凤台一中银杏树,与凤台古银杏、马店清泉银杏为“姊妹树”。位于维驾寺院东部。如今依然虬枝苍劲,分两支直插云天。由于电火击烧,主干部烧空,人可入内,现已被寺西村重点保护。
古银杏树有着美丽凄婉的传说。相传民间传统剧目《火烧白玉街》就是来自“火烧银杏”的传奇。据传,民国初期,富豪张公子前往陈庙(今关店乡陈庙村)逢古庙会尽兴,巧遇三小姐同宿维驾寺,谁料三小姐是狐狸仙妖,立马缠得张公子身染大病,张员外于是善心大发捐修维驾寺,寺内法师设坛,请来天兵天将灭仙妖救公子,和尚口中念咒,宝葫芦喷火烧香银杏,大火三天三夜未息,树中烧空,四方民众用泥沙堵树洞灭火,张公子得救醒来,忽见上天批下一纸书,上写:“为民除害烧白玉,重修维驾济贫民”。
微淮南一直陪伴着大家,喜欢的支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