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受访者感觉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始
简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有多少人在简历制作上遇到困难?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34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1.2%的受访者在制作简历时遇到困难。 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始(59.3%)和缺乏与工作意向相匹配的经验(54.6%)是受访者最困扰的问题。 对于复工复产,93.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需要支持。 76.5%的受访者希望请已成功求职的前辈分享经验。
71.2%的受访者在简历准备方面存在问题
刘志熙(化名)是今年应届的硕士毕业生。 她已经离开校园,仍在寻找工作。 “我最近一直在发简历,但回复率比较低,只有10%左右,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西部一所普通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张晓敏(化名)坦言,自己在制作简历时遇到了很多麻烦。 “我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我没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根本写不出什么。” ”。
调查发现,71.2%的受访者在制作简历时遇到困难。 只有12.1%的受访者表示不介意,16.7%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
互动分析发现,74.9%的受访大学生在简历制作上遇到困难。
在南京工作的钱宇航(化名)也为自己的简历感到头疼。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抓住要点,只是简单地列出了自己做过的事情。这可能不是招聘人员希望看到的。”
在简历写作中,哪些方面最困扰您? 59.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入手。 54.6%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缺乏符合求职意向的经验。 53.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如何润色、美化自己的简历。 其他还包括: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41.9%)、对简历筛选机制缺乏了解(34.3%)等。
由于回复率比较低,刘芷兮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简历是否有问题。 她坦言,自己对求职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可以利用的实习经验,在学校或成绩上也没有优势。 “写简历的时候,没什么可写的,也没有什么能让招聘人员眼前一亮的。 内容”。
刘智熙觉得,不了解简历的筛选机制,让她在制作简历时很难抓住要点。 “我不知道招聘人员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简历,以及如何让简历更有针对性。”
李婉儿(化名)在一家私营公司担任HR,负责招聘。 她表示,校招和社招是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 “对于社会招聘,主要看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稳定性。对于校招,主要看求职者的学校和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掌握的技能、实习经历等”。 她认为怎样筛选简历,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专业是不变的,很难做出改变,因此必须在变量上下功夫,“打磨专业技能,走出校门,增加阅历,为求职做好准备”。 ”

93.0%受访大学生需要简历制作支持
张晓敏非常期待在简历制作上得到支持和帮助。 “希望学校能开设相关的辅导课程,最好有专门的老师来帮助看简历,教我们如何让简历变得更漂亮,避开雷区。”
调查显示,87.9%的受访者表示,在复工复产方面需要支持。 93.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如此。
您在制作简历时需要什么支持? 76.5%的受访者希望求职成功的前辈能够分享自己的经历; 60.1%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增强针对性; 59.2%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提供简历准备课程/讲座。
刘知熙回忆,读研一年级时,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提交简历并提供修改建议。 她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 “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筛选简历,鼓励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方面而言,可以从简历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求职季。”但她也坦言,老师们并没有经验丰富,针对性不强,全靠老师个人兴趣,缺乏连续性。“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相关选修课,并及时跟进学生的相关需求。”
李婉儿认为,学校根据别人的经验开设课程和讲座,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己要走出校园,大胆尝试。 “如果没有在实际环境中体验,仅仅靠听别人的分享很难做出真正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