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一只圣蚕从天而降,来到人间漫游。 发现天堂山青山绿水,美如仙境。 另外,当时天堂山地区也没有人来开山耕地。 于是这只神奇的蚕就在这安静的环境中享受着青山绿水和满山遍野的新枝新叶,快乐地度过了日复一日。 终于有一次,当天上诸神齐聚的时候,却发现神蚕还没有到来。 诸神四处寻找神蚕的下落,后来在天堂山找到了它,并劝说它立即返回天上。 然而神蚕却觉得天堂山的美景胜过天上的仙境,无论怎么劝都不肯回去。 诸神无奈,只好返回天庭,将此事报告给太后。 王母娘娘听后非常生气,指责神蚕触犯天条,不听劝告。 为了严格执行天规,罚一警百,他立刻施法,将圣蚕化作一座青山,让它静静地躺在这荒山里,反思自己的错误。
此时的神蚕虽然强大,但已经被王母娘娘的咒语定住了,使出全力也无法动弹。 它只能躺在这里吐丝结茧,一层层的丝将自己紧紧包裹在中间。 。 过了很久,神蚕吐出的丝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草藤。 因为这里的草藤是由神蚕吐出的丝所化,所以特别纤细柔软。 除了牛羊特别喜欢吃这里的草外,古时候当地人还喜欢砍伐这里的野草来建造茅草屋。 ,用于防风、防寒、防雨。 每到春耕时节,人们还上山找拐杖带回家,把耙子绑起来,放在牛肩上,这样牛就可以拖着耙子犁地了。 当地人一直称这种藤为牛藤。 它柔软、坚韧、不怕水浸凤台,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这座青山化作一条神蚕,从沙河尾东桥向西望去,就像一条长约十里的巨蚕,横亘在桂湖村北边,由西向东横亘。 因为面向桂湖村的山体一侧是直插云霄的悬崖。 如果春夏季节有雾,就会出现独特的奇观。 云雾飘浮在半山上,像一条白色的丝带挂在山腰上。 ,露出山脚和山顶。 这时,远远望去,似乎这只蚕正在天上的云雾中飞翔,时隐时现,真是大自然的奇观。 古代一位地质学家看到这一奇观后,将这里的龙脉命名为“飞蚕形”,认为这是神蚕的模样。 神蚕虽然曾经触犯天规,被王母娘娘铸成肉身,但它改正了错误,安息在凡间,重新反省修行。 它吐出的丝变成了青草和藤蔓,为当地百姓所用。 当你修炼成功,你就会破茧重生,再次升天。

经过这位地理先生的指点,陈凤台(宋代进士谏官)的后人将陈凤台的遗体安葬在“飞蚕形”山上的“落钱”福地。 从此,陈凤台的子孙辈出。 当神蚕大成之后,破茧而飞,从陈凤台墓前的池塘中飞上天空。 陈凤台墓也因此而充满了不朽的灵气,造福了后世。 最著名的后裔是陈伯涛(1854-1930),字香华,字子力。 晚年改名永焘,又名九龙振一。 东莞中堂凤涌人,清代探花。 陈伯涛好学好思深,多才多艺。 他精通书画,又精通医术、地理、经济。
6岁拜陈礼为弟子。 10岁读遍五经,后入罗浮山苏妙书院学习。 光绪元年(1875年)进士。 光绪五年(1879年)参加乡试,中状元(谢元)。 他立即赶往北京,准备联考。 由于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回到家乡奔丧。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用教书的收入来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 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壬辰科进士,科举第三名。 后任国史馆副主编兼主编。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云贵鲁乡试副考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克天津,他携家眷南下。 次年2月,当他听说慈禧太后已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时,他从东莞出发前往西安“追随”。 庚子之战结束后,他随皇帝、皇后回到京城。 后任南书坊主事、江宁学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 回国后,他在南京创办了学习外语的方言学校,并创办了济南学校,招收华侨学生来南京学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江宁布政使。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弃官还乡。 次年,任广东省教育协会会长。 同年9月,革命军攻占广州,他逃往香港九龙。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迁居九龙官福场,住所称“挂炉”。 从此,他全身心投入写作。
为了报答祖先的恩德,陈伯涛成名后立即着手重建丰台祖坟。 当时,由广东72个县陈氏家族捐款修建的广州西关陈家祠工程即将竣工。 陈伯涛高中的花姑娘给陈家祠增添了神秘色彩,于是陈家决定修建陈家祠凤台,并负责重建天堂山陈凤台墓。 重建过程中,绘制了详细的墓葬地图以及从广州到天堂山祭祖的路线说明。 从此,天堂山这座偏远荒山,与广州繁华都市中的陈家祠,就与追根寻祖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凤台墓前的水池旁,摆放着四块极为罕见的清代中国手表。 每一座高2.5米,由花岗岩制成,重3吨多。 柱上刻有以下铭文:陈凤台子孙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科举有功。 陈伯涛、陈兰宾、陈兆昌等12名官员。这四块重六七千公斤的中国手表是运到哪里、如何运到山上的,没有文字记载。 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四根石柱是从滨江沿岸其他地方用船运到沙河尾,再用人力车运到天堂山脚下的。 当时从山脚到山顶十几里的地方,是悬崖上的一条窄路。 这些石柱靠人工搬运是不可能运到山顶的。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法师,法师说只要按照他的方法,第二天就可以将四根石柱运送到山顶。 师父在当地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长老陪着法师来到了桂湖各个村子的体力劳动者家中,嘱咐他们明天一早去天堂山脚下帮忙抬石柱上山。 总共有一百多个。 年轻力壮的男子同意了。 那天晚上,这些人早早就睡觉了,以便帮忙处理明天的繁重工作。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枪了,感觉浑身疲惫,一点力气都没有。 但既然答应了抬石柱上山,我就赶紧赶往指定地点。 数百名惯于干重体力活的男子都感到浑身无力,根本看不到山脚下有任何石柱。 正在我疑惑的时候,山顶上鞭炮齐鸣,人们叫喊声四起,山顶上竖起了四根石柱。 原来,这个法师是一位不死之身。 得知陈伯涛发现了花后,他从数百里之外来到这座偏僻的山上,为祖先修建坟墓并祭祀。 他被他的报恩之举感动,便到凡间帮忙。 法师拥有借力的技能。 他借用了当天晚上睡着后答应搬石柱上山的一百多人的体力,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趁无人注视的情况下,将四根石柱搬到了山顶。晚上。 约定搬运石柱的人醒来后会感到疲倦。 四根石柱竖立之后,大师就从人群中消失了,但天堂山顶却增添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