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台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主动对接资金凤台,推进精深加工把农产品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 在载体平台、产业融合、利益衔接上努力寻求突破,支持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让“领雁驱动”成为核心保障。 强化专项小组职能,成立丰台县产业振兴专项小组,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财政等18个部门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科技引领服务,并将工作贯穿于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财务监管。 依托项目建设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召开对接资金产业项目建设专题会议。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事项,设定开工、竣工、资本支出等重要节点,按照节点调度推进,确保产业项目建设平稳有序、与资金衔接是有保证的。 使用安全性和合规性。

让学科建设成为关键举措。 建立经济管理主体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用足用好贷款、财政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对农民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有项目的支持,鼓励他们重点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 有效支持脱贫群众自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游产业。 2023年以来,累计向脱贫群众发放小额信贷2750.29万元,支持732户脱贫户自主发展产业。 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帮助13名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员成功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让园区建设成为发展的支柱。 准确定位长三角打造绿色农产品新任务,加大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品牌打造、协作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 近年来,已使用配套资金8011万元建设丰台县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园区一期、二期项目。 项目占地424亩,建成温室6.2万平方米,充当长三角地区的“菜篮子”。 。 2023年,瞄准产业集中孵化目标,投资4079万元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为外商和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创业就业、招商引资、技能培训、生活服务提供便利。销售、产品展示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让业态融合成为动力。 投入700万元对接资金建设瑞吉田园综合体,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休闲体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全县企业以水产经济植物为载体,建立低成本、就地利用、易推广的猪场沼液处理及种植养殖新模式结合回收利用,实现示范区猪场沼液的全量利用和蔬菜种植,可减少化肥用量100%,化学农药用量减少90%凤台,经济效益达300万元。 针对延伸“丰台糯米”链条的目标,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380万元,实施4个粮食晒储项目,每年增加粮食晒储能力3.6万吨。
让连农、支农成为工作主线。 坚持把农户挂钩机制覆盖到所有产业对接资本项目,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通过签订农户挂钩协议带动发展、就业、资产收益、帮扶。农民或在合同中作出特殊规定。 在脱贫攻坚等方面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支持,推动农农挂钩工作落到实处。 (朱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