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中国第一智库公众号

3913 字|7 分钟阅读

六年来我经历了十几份工作,很多工作之间的跨度相当大,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
2005年来到上海以来,我的工作轨迹大致是这样的:
某老门户网站编辑(工作了几个月);
某都市生活刊物记者,以研究群众夜生活为己任(工作一年多,该刊物倒闭);
曾经在电视购物领域规模很大的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半年多);
刚刚出版的人物刊物的记者(出版几个月后宣布刊物不成功);
上海乃至全省最好的城市报纸(三年,从记者、编辑到部门经理,是我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
中央顶级媒体期刊执行主编(一年);
某知名传媒巨头主导的财经类刊物主笔(一年后,投资人撤股,刊物再次倒闭);
最佳外国电影资讯网站之一副主编(数月);
在创业风险投资领域非常活跃的媒体和培训机构的中层编辑(半年以上);
某世界500强排名靠前的特小国企对外宣传及危机公关总监(一年);
国外最好的出版集团之一的新媒体主编(一年)。
...
以上,这些都是我一段时间以来实际做过的工作,不包括尝试了三个半月就停止的工作,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这些都是支付我工资的公司,不包括我创办和参与创建的公司——我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这些都是知名公司,所以为了避免吹牛职场法则在线,我隐藏了这些公司的名字——尽管有些人可以猜到是哪一家。
每次新公司HR要求我填写就业信息表时,我都很担心。 表格上的“工作经历”一般只有两三栏,最多四五栏。 像我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手怎么能填写这么小的表格呢?
然而,一想到以前支持过我的企业,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激之情。
职场定理第一条
永远不要说你公司的好话
不要当面或背后说
很简单,受人青睐,不伤害别人,这是基本的道德。
职场是江湖,人在江湖,看不到上下,风水轮流转。
你昨天说A公司不好,但是A公司的老板不知道。 而B公司老板看到、听到都会判断“这个人没空”:谁知道你在背后怎么议论我们。 B公司的大门也对你关闭了。
职场之路越走越窄,友谊之船一说翻就翻。
我见过很多职场人满脸负能量,谈起自己的公司、老板时咬牙切齿。 我可以理解一些发牢骚的人,但我不喜欢发牢骚的人。 没必要损人利己。 有同学说,在一个好公司遇到一个好老板是你的幸运,很多公司真是难以忍受。 如果你无法忍受,那就离开吧。
再说了,这么烂的公司,你当初为什么来这里?
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来”的问题。 也可译为“为什么选择工作”。
最直接的激励其实就是:为了钱! 不要上来跟我谈你的理想,哪怕你没有理想,更别说有钱了。

工作场所定理第 2 条
请不要说钱老板总是耍流氓,
不谈钱的员工很狡猾
为钱工作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金钱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有人疑惑:“我想找这个专业的工作,但发现不太好找。” 不要去想哪些专业不专业。 先生活,然后再考虑生活得更好。 等到衣食无忧的时候,再考虑为自己的理想做事。
我来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门户网站担任编辑。 最中级的网页编辑工作一开始就是Ctrl+C和Ctrl+V,确实没有什么技术集中点。 而且我是认真做的。 即使是Ctrl+C、Ctrl+V,刚毕业的中学生也没有老编辑快,还得努力学习。
第一个月,我就收到了800元。 原因是没有马上入职,临时工只需要这笔劳务费。 那是2005年,我在广州租一个小工作室每月2300元。 八百块钱活不下去,不吃不喝也活不下去。 那几个月,我啃老了,靠妈妈给的生活费过日子,太丢脸了。
最穷的时候,我一周吃3块钱的包子,1.5块钱的方便面。 如今,天津的包子单价5元起。 呵呵,味道越来越差了。 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很喜欢吃馒头和薯片。
所以当人们问我靠什么生存时,我总是含着泪回答:我喜欢……
没有穷过的人,不足以谈论生活,也不懂得珍惜机会。 其实,没见过钱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如何正确对待金钱,我把这个问题放在前面。
我们先来说说“机会”。
机会从天上掉下来,但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
那时,我每天晚上吃完包子和薯片后,就会在网上发布简历。 身材完美的大姑娘,老是啃老,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我参加过很多公司的笔试,不仅是媒体相关的,还有房地产、保险、销售,各行各业,各种公司。
不要低估任何一种职业。 没有哪个行业或公司是容易谋生的。 他们都非常有知识。
工作场所定理第 3 条
你做不到的事并不是错
但你有一个问题
我后来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媒体、广告、公关的圈子里,从事创意方面的事情。
跨界的是公司不是行业,这一点很重要:
一方面,我的兴趣和技能不适合其他行业。 如果你坚持做,需要投入大量的学习成本,而且不一定能做好。
另一方面,在同一个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积累和成长。
所以,选工作只需确定大方向,具体做哪家公司、哪项业务即可,但可以更加灵活,多尝试。
题外话,前面也应该讨论职业积累的问题,我们回过头来谈谈“机会”。 我投了无数份简历,其中一份正在准备的刊物要求我参加笔试。 这就是我所说的“一本以研究广大人民群众夜生活为己任的都市生活刊物”。 笔试审查员是本刊的出版人蒋先生。 他一共对我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你好”。 然后他开始阅读我带来的一叠出版物。 都是我大学时候发表的文章。 大学时,我曾在广东一家知名大众文化刊物担任特稿撰稿人。 当然我不是文学爱好者,我写作是为了赚钱。 大学生也要喝酒泡妞,没钱又怎样。
赚钱是最初的动力,但客观来说,我在大学时期接受过严格的媒体写作训练。 本世纪头几年是中国纸媒黄金时代的尾声,我有幸赶上了。 文章如何写才能吸引人,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设置笑点,如何做娱乐,如何做新闻,如何做评论。 都是学院英语系课堂所望尘莫及的。 课堂和实践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差距太大了。
下面是对一些人的烦恼的解释:“公司通常需要有工作经验,这可以为公司创造立竿见影的效益。”
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你没有经验,无法为公司创造效益。 公司为什么要花钱雇你?

工作场所定理第 4 条
上班,越早越好
大学刚毕业没有经验怎么办?
唉,谁说一定要大学毕业才有工作经验呢?
江先生读完这一叠刊物后,抬起头对我说了第二句话:
“你今天来下班吧。”
这就是我在印刷媒体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从那时起我就一直从事这个行业。 我的经验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大家也不能照搬。 并不是每个行业都能在笔试时拿出一堆现成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例如,学土木工程的人不可能总是在现场盖房子给别人看。 每个行业都必须有一种证明能力的方法。 你不能拿出成品,至少你可以说一、二、三、四。 如果你说不出来,那就证明你功课做的还不够。
机会不会降临在没有计划的人身上。
职场定理第五条
你可以没有能力,
无法学习
我认为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自学成才的。 如果你自己不学,再优秀的人教也是没有用的。 你自己学习,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你现在所在的公司和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可以让你学到下一个公司或者下一个项目可能需要的技能。
比如我从纸质媒体的文化风口起步,逐渐进入财经、时事等多个领域:
从简单的腐竹区块新闻,到专题策划、深度报道,再到小专题、小期刊的独立运营。
从记者、编辑、评论员,到后来的品牌策划、创意营销。
从专注内容到开始服务客户,用业务逻辑思考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解决问题。
报纸、出版社的各种工作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干过的。
只要我有足够的时间,几个人的工作我一个人就能做。 我是编辑部、校对部、摄影部,甚至手艺比较马虎的排版设计部、体力差的发行部、卖不了色相的广告部。
不是我不想卖我的色调,而是我真的卖不出去。 确实,报纸组织编辑、记者到街上卖报纸。 我喊得很专业,声音够大,也够生动,几乎要哭了。 结果很多路人都被吓到了职场法则在线,远远地围着我走。
唉,抛开悲伤的事,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我要感谢媒体行业让我开阔了视野,结识了很多人,接触到了很多新事物。
我真的很喜欢这些每天晚上的刺激和冒险,永远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
工作场所定理第 6 条
永远好奇,永远年轻,
永远的泪水
好奇心害死猫,但好奇心造就人。
我换过的每家公司、每一种工作类型,都是出于好奇。 我在职场中遇到的每一次晋升机会也是好奇心的礼物。 因为我不喜欢放弃每一个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所以总会有新的事物来到我身边。
我最怕过着一眼就见老的生活,从上班一步步到退休进棺材的生活。
我担心稳定性。 稳定意味着一个人不再进步,不再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不再珍惜时间。 总之,每天都一样,时间充裕。
这是我的职业心态与前辈们最大的不同,也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持有的观点。 每次妈妈听说我又换工作了,她都会长长地叹一口气。 我爸说,你这小子对单位不忠诚,怎么就不能坚持下去呢。
我耐心地向爸爸解释:
首先,今天的单位不叫单位,而是公司。 未来的商业模式下,连公司都会解散,人的自由组合是必然趋势。 尽管未来已经到来,互联网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商业企业不需要刻板的“忠诚”,而是崇尚价值。 能够创造价值的员工就是忠诚的员工。 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并留在岗位上,那就叫资源浪费。
第三,现代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在很多公司里,从老板到员工,他们承担着多重角色,而这些多面手的能力只能来自于大量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职业积累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从事一项工作六六年,似乎就没有积累。
然而,当今的商业演变如此之快,以至于互联网经济每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变化。 两年前的工作经验今天基本没用了。 有些老人的经验不仅无用,甚至有害。
妈妈说原来的饭碗盛得好,扔掉可惜了。 我耐心地向妈妈解释:
职场定理第七条
铁饭碗不值钱,走到哪儿都有饭碗,
是金饭碗
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字面意思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总之,我从来不怕失业。 只怕事情太忙,不得不放弃很多。
但做过媒体工作的同事都知道,有时候文章一发表,手上的工作就会丢掉。 所以这个话题我就不展开了,一讲就没完。
既然谈了一份工作值不值钱,那我们再谈谈我对金钱的看法。
一开始我就说过,找工作首先要考虑赚钱,如果你只关注钱,虽然你会离钱越来越远。 因为钱是靠做事赚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