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一些表现出色的新人,这些人往往在学校或者进入职场后就养成了非常好的做事方式和工作习惯,效率高,产出高,甚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新人,他们当之无愧地获得年度新人的称号。
但表现不达标的员工似乎更多。这些员工工作时间较短(例如刚毕业或者入职不到两年),性格特别内向的员工往往容易陷入犯错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些错误行为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职业发展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释一下:
1. 不愿意与同事交流、向他们学习
这些员工大多性格内向,或者有点孤傲,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同事学习,分享所学,对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如果有导师制,或者老员工带队,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善,但如果内部因素不改变,最终的效果依然不容乐观。
在技术开发工作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是正常的,当然独立思考是可贵的,但公司项目往往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解决问题永远是第一要务,而不是一个人苦苦挣扎、寻找解决方案。如果时间压力不大,多思考也未尝不可。考虑到交付压力,需要积极与同事、技术经理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通常,主动沟通总比单打独斗要好。或许同事或老板的话正应了那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天黑见底,自有他乡来”。同时,也与同事建立了更好的友谊,给老板留下了做事有方法的好印象。
2. 视野狭窄,只关注自己的领域,局限于自己的角色
这种情况在职场上其实很常见,不只是初级程序员,就连工作五年以上的程序员都有类似的问题,对不属于自己的事情视而不见,危害更大。
公司项目往往规模大、内容全,如果只顾自己一隅,就会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相信没有哪个老板会介意手下的程序员承担更多的责任,做更多的事情,最终为项目团队提供更多的产出。
既然老板不介意,你就大胆地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看看公司的其他项目,丰富自己的行业知识。
不要回避本职工作之外的帮助别人,尽量承担更多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提升自己,这也是教学的意义所在。而且,这次你帮助了别人,下次项目紧张或者遇到技术难题时职场新人不要太积极,受助者一定会以牙还牙,从而形成一种互助的良性氛围,整个项目团队的产出也会同步提升。
一般来说,如果公司要提拔一个人,最好的策略是让候选人做一些未来职位所需要的事情。如果候选人表现好,就提拔。如果候选人表现不好,公司可以提前发现员工的问题,将提拔时间推迟一段时间。这种试错成本无疑是最低的。
3.视野过于狭隘,忽略项目之外的技术,知识陈旧稀缺,技能极其单一
这其实涉及到整个IT行业的问题,就是技术发展太快,主要是不断提高竞争力的话题。
今天还是桌面开发,明天Web开发就会成为主流。
在最终掌握关系数据库之后,No-SQL 已成为主流。
经过努力,我掌握了Java、C#等静态语言,同时发现动态语言GO、Python已经成为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的标准。
移动开发昨天是 Objective-C 和 Java,但今天已经变成了 Swift 和 Kotlin。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紧跟潮流、把握时尚,这样做只会让你精疲力竭、死在工作台上。
其实,只要你选择一个方向,深入学习,积累知识,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例如,如果你熟悉 Java,那么学习 Kotlin 将是小菜一碟。
如果你在关系数据库方面有扎实的基础,那么掌握MangoDB绝对是小菜一碟。
编程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善于从一个例子中学习,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技能属性,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多思考如何把它做得更好,用更好的角度看待问题。
我给你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程序员 A 在一家国企工作,开发 Windows Form,主要做拖拽控件,以及增删改查 SQL Server 数据库,干了五年。突然有一天,他决定辞职,寻找新的机会,以为有了五年的工作经验,就能轻松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事实上,找工作异常艰难,名义上的五年工作经验,其实就是一个很单一的技能,重复用了五年,而且整体环境已经变了,主流已经是 Web 开发、移动开发了。因为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技能储备,等到真正想跳槽的时候,可能就跳槽不了了。
程序员B在外企工作,氛围舒适轻松,项目节奏缓慢。虽然看上去做的项目不少,大同小异,难度一般,涉及面广,但只是触及几个技术点,看一眼就停了。三年下来,积累其实挺松散的,知识点不深,核心技能还没练出来。
4. 对未来没有概念,没有考虑过三到五年后想做什么
作者本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过去了三年。
程序员生涯的前三年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打磨和规划时期,如果在迷茫中度过,以后想起来一定会后悔莫及,但水已东流,已无路可回。
有目标但没有具体计划就只是一种愿景。
建议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程序员,都应该积极与自己的前辈或者直接上司沟通,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方案和建议。
职场上最大的禁忌,就是被动地等待命运为你安排一切。我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也曾等待过老板帮我规划未来,但现在,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等到他……
所以你的老板不会主动帮你规划未来,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5. 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为自己工作还是为公司工作

这也是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的一个非常好的课题,甚至一些工作了十年的程序员也没有搞清楚。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你的工作积极性显然会好很多,自我激励让工作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老板说了一句话,很值得人们深思。
“我每年给你二十万,五年就是一百万元,你在这里胡闹,最后吃亏的还是你,你五年的青春,难道就值一百万元?”
所以,职场新人一定要强化主人翁意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化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
比如,如果公司目前每年给你支付20万美元,那么你就应该设定一个目标,给公司带来远超20万美元的利润,越多越好。
如果你有能力职场新人不要太积极,公司一定会给你相应的奖励。如果公司不给你升职、加薪,你就走人。高素质人才永远是抢手货。
6. 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尝试新事物
这个看个人吧,不能强求,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宽泛。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好,而且回报也不错,那么你不愿意进军其他领域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在变化。今天存在的工作明天就可能消失。世界会抛弃你,甚至不会说再见。
比如,你是 SQL Server 或 Oracle 的专家,但公司计划转向非关系型数据库。如果你害怕改变,甚至拒绝改变,就意味着你可能会错过另一个全新的数据存储平台。从而错失很多机会,而那些勇于接受改变、顺应潮流的人,一定会在时代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比如你现在使用的技术刚好够你日常的项目使用,从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更主流的技术角度考虑,难道不应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吗?同时刷新自己的技术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一位资深程序员,习惯了长期慢节奏的工作环境,因公司重组被裁员,不过他的条件还不错,很快加入了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然而,他完全不能适应互联网的快节奏,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以公司管理“混乱”、战略规划“频繁”变动为由辞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再加上他已经到了中年,如果不积极调整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肯定会困难重重。
总结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职场新人要做到的就是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以结果为导向,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与同事、老板沟通。
工作上要善于总结方法,经常更新自己对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事业负责,对目标负责,对自己负责,脚踏实地,主动找事情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事情找上门来。
相信职场新人如果能够成功避开上述几个误区,就能在职业发展路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从而更快的实现自己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