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琪早已不甘心做感情专家。如今《小鲜肉》第一季已经结束,陆琪对节目并不满意:“我觉得连60分都拿不到。”《小鲜肉》第一季结束后,陆琪又开播了两档直播综艺:《十二星座胡扯大赛》和《撒钱计划》。
“做生意并不能给我带来快乐,但是创作内容能给我带来快乐。”
陆奇早已不甘于做情感专家,他甚至开始不在乎自己微博转发量、评论量等活跃指标的下滑。“每个时期总有爆红的人物,比如现在的papi酱,我当年就是papi酱,这是一个迭代的问题,你肯定会走下坡路。”早在成名之前,他就开过公司,但最后没能成功。成名之后,他创办了杭州灵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果文化”)。2015年11月,灵果文化获得亿帆资本800万天使轮融资,近日,已经开始筹备A轮融资。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之前,陆奇刚刚与投资人见面。如果一切顺利,这家公司将帮助他完成职业转型、身份转型。陆奇希望借助灵果文化,将内容拿到主流媒体的渠道上线,让主流媒体接受。灵果文化在天使轮之后的首个内容作品,是陆奇亲自担任主持人的网络综艺《小鲜肉,拿去吧,不用谢》(以下简称《小鲜肉》)。“我们的播放量跟《中国新说唱》第一季差不多(2.6亿),但《中国新说唱》是现象级节目,《小鲜肉》不是。”陆奇和团队喜欢拿《中国新说唱》和《万万想像》跟自己的节目对比,现在看来,无论是个人转型,还是这档节目,陆奇似乎都不满意。 洞察人心 时间回溯到2009年,当时陆奇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潜伏在办公室——“余则成”教你职场生存之道》,在火爆的电视剧《潜伏》的基础上延伸总结了20条办公室生存法则。
后来,这篇文章被拓展成他的第一部成名作《潜伏在办公室》,首印8万册,3天就销售一空。之后,陆奇陆续推出了几本畅销的职场书,基本上每一本都累计销量过百万。一次偶然的机会,都市周刊的主编邀请他,希望当时写职场的他来写情感专栏,而当时写情感的庄雅婷来负责写职场。陆奇觉得这个“反转”很有意思,爽快答应了。一开始,出版社并不认可陆奇突然转行写作,“当时出版社的人非常不同意,你写职场书一年几千万,出版社有几百万的利润,你为什么转行?你没写过这个东西,而且你是男人,那时候几乎没有男人写这个东西。”陆奇回忆道。但谁也没想到,转行写情感之后,他的书卖得更好。2013年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陆奇首次以《结婚是女人一生的事》一书登上榜单,以335万版税排名第33位。其实,这位畅销书作家并没有太多的职场经验。从2000年毕业到2009年《潜伏在办公室》出版,陆奇写过网文,做过一些互联网创业,包括女性电商,但都以失败告终。在以女性读者为主的情感领域,他也没什么优势,在这之前,他甚至以“直男癌”的姿态写职场书。不过,陆奇认为自己在洞察人心方面颇有天赋,闲暇之余,也喜欢吸收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管是写职场还是写情感,他把自己受欢迎的原因归结为:“我是一个信息摄入狂,在公共场合,我会吸收周围所有人的信息,自己去分析。我也擅长总结事实,然后以旁观者的视角,用冷酷的方式讲出这个事实。”
真正让他成名的是微博的兴起。
使用微博的头两年,陆奇把微博定义为一个社交工具,对于如何用好这个工具,他曾一度迷茫。《隐在办公室》销量百万的那段时间,他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是明星了,但当时他的微博帖子大多只有一两条转发。“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微博不是一个社交平台,而是一个内容发布平台,那时候还没有自媒体这个词。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设计内容品牌。”陆奇说。这个所谓的内容品牌,早期是以帮助女性在微博上说出不敢说的话的形式呈现的。后来,他设计了陆奇粉丝们熟悉的晚安微博,也就是标志性的“——陆奇”。随着观念的转变,加上微博的红利,陆奇的微博粉丝暴增,他还获得了“情感奶爸”的称号。 “突然间,粉丝从2万左右增加到70多万,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2014年达到顶峰,接近1000万。这1000万好像是一年就增加的。”他回忆道。如今,陆奇在微博上有2657万粉丝,他发晚安贴已有6年,转发量接近5亿次,平均每条帖子转发3000到5000次。8月16日,他发了一条晚安贴:“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好人?他们不傻,但总以为别人有良心、有底线,殊不知那是妄想。为什么总是坏人占便宜?他们不恶,但总利用规则作恶。”

所以,对付坏人,你要比他们更懂规则。心存善念,但要毫不留情。——陆琪(愿上帝保佑你,大家晚安)”这条微博在48小时内被转发3721次,评论278次,点赞4520次。 不得不放弃的市场 陆琪把情感励志文分成不同的层级,把自己的受众群体塑造成“正常,但进入感情世界后智商下降一个层级,分手后智商下降一个层级”的女性。因此,他习惯了分手碾压一句,甚至很简单的意思也要用140个字表达出来,以降低阅读难度——就像他在晚安微博中所做的那样。这样的定位,让他不得不放弃当时高学历、有文采的女性市场。对她们来说,这140个字中,只有十分之一可能击中她们,其余的字都是在浪费时间。 “这些高端的人可以去见连月和庄雅婷,我不需要这些人见我。”陆琪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后悔的感觉。此外,陆琪在情感领域的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夸张。“比如,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只有六七成,但我却假设是百分之百。”他自己也承认,这种操作方式有些极端,但他也给出了这样做的理由:在情感的世界里,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女生也会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所以他宁愿大概率出错,也不愿让她们抱有希望。这种极端的写作方式,让一些人嗤之以鼻。在搜索引擎上以“陆琪”为关键词搜索时,经常会看到“女朋友喜欢陆琪,我该跟她分手吗?”等类似的问题,以及下面两派争论不休的回复。更有甚者,有人会把陆奇不同时期的感情论点冲突一一贴出来,以证明自己对他的鄙视。
相反,陆奇本人对这样的争议习以为常,甚至表示欢迎。他认为,只要听众认同他的观点,觉得他说的话对他们有用,争议就是好事。“我现在温和多了陆琪说职场,以前隔一段时间就惹事,如果突然不争论了,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了。”陆奇调侃道。至于被指观点矛盾,陆奇也认为很正常。“我建立的不是自己的情感体系,而是解决问题的风格。不同的前提有不同的答案,我不喜欢在谈论事情时只给出一个结果。”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经常有女性来问我老公是不是出轨了,要离婚。我会问她,你会忘掉这件事吗?如果会,那你就不用离婚。但如果忘不掉,要时刻想着这件事,那你就必须离婚。”不过,一直以女权主义者自居的他,也曾有过借女权之名做男权之事的时期。比如他的第一本情感书《婚姻是女人一生的事》,就用婚姻来定义女性,这显然是男权社会的一个缩影。“现在我很后悔这样命名自己的第一本书,现在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我觉得婚姻对女性来说根本不重要。”当记者提起这本书时,他很快表明立场。“第一,我个人的价值观一直在进步,对社会、对女性的理解也一直在改变。第二,这个时代的反驱动力不一样,更开放。比如,一夜情、勾搭,五年前肯定是不允许公开讨论的,但现在都变成了可以讨论的事情。”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他的写作风格上。据陆奇自己说,在写职业书的时候,文字中常常透露出“直男癌”的意思,但涉足爱情领域后,他被大量女性案例和她们悲惨的情感故事洗脑,成为了一名女权主义者。“我从小长大的家庭,挺直男癌的,但现在我公司的整个企业文化,都是直女癌的企业文化。”不过,当了这么久的“情感奶爸”,陆奇已经厌倦了写情感书。他向外界宣布,2015年底出版的《秒懂男人》将是他最后一本情感书。“我觉得结束了,我能知道的都说了,以后只写小说。”陆奇喜欢作家的身份,但不愿意再写情感书了,他目前正在写一本名为《爱情计算器》的小说。陆奇想要公开,竞争心很强。这种竞争精神太过强烈,常人难以理解。2000年至2009年一系列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一直困扰着陆奇。虽然他承认当时创业失败,但始终不肯承认自己输了。“我根本输不起,我们讨厌输和你们不一样,输了就作弊。”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将这种竞争精神归因于家庭氛围:“一般人吃饭,聊家常、聊时事,但在我们家,却是:郭敬明的粉丝怎么就比你多?你的书排名怎么下降了两位?你的《小鲜肉》播得怎么样了?家庭氛围很奇怪,竞争精神很浓厚。”
“据陆奇透露,对他个人而言,做情感写手、做节目嘉宾的年收入比现在的公司高很多,做生意、办公司并没有给他带来乐趣。之所以放弃这么高的收入去创办灵果文化,是因为他创业时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当年,我犯了所有创业者可能犯的错误,比如太注重企业文化、资金链管理不好、成本控制不好、融资不过来。但我觉得,我的每一次失败,都能让我更像一个商人。”陆奇总结道。更像商人的陆奇打算为自己的灵果文化寻找合伙人陆琪说职场,朋友向他推荐了郭雅玲。“虽然我们之前聊得不多,但朋友圈里有很多重合,很多朋友不约而同地推荐了我。” ”郭雅玲目前是灵果文化的创始合伙人,负责公司管理及旗下网络综艺业务。此前,她曾负责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等综艺节目。郭雅玲第一次见到陆奇时,非常惊讶。在她的想象中,陆奇应该是那种有文艺气质,对商业不太敏感的畅销书作家。但几次接触后,她发现陆奇有非常商业化的思维,他必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不会因为外界环境而妥协。在他们的规划中,内容是灵果文化的核心。陆奇也表示:“我觉得未来整个广播平台、主流媒体都会往互联网平台倾斜,为互联网平台提供原生内容的公司,肯定会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这是我们未来主攻的方向。”
“领国文化已经打造了比较清晰的受众画像:介于高学历和文艺之间、愿意每月花1000元“让自己变美”的女性。这部分人群中,30%不爱读书、不思考、向往爱情,60%以上年龄在18-28岁之间,50%未婚,11%离异。陆奇认为,随着年轻人处理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好,情感市场正在逐年萎缩。但领国文化将依靠这样清晰的用户画像,让公司在广告招商合作上更具优势。在他的规划中,领国文化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变现模式。第一是内容节目的广告招商。以《小鲜肉》为例,据郭雅玲介绍,该节目4月份上线,与腾讯视频独家合作,腾讯视频有资源。但由于上线时间略显仓促,节目只有一个月的招商时间,最终获得了600万的冠名赞助来自某医美品牌。她告诉记者,团队第二季的投入目标是2000万到2500万。第二个变现模式是电商。早在微博时代,陆奇就通过导流模式做了珠宝品牌、定制女装品牌。此外,一些零食、美妆等电商品牌也会陆续上线。目前,这些品牌都归属他的另一家公司杭州悦心品文创公司。无论是广告还是电商,陆奇都希望通过反向定制的模式做一些创新。“以前我有什么产品,我就找到那个受众群体去卖给他们。现在我有什么受众群体,我就为这个受众群体设计一些东西。”

除了广告和电商,陆奇的第三个模式是为受众打造一个学习社区。虽然他并不喜欢付费内容模式,但他认为可以将这种付费和会员形式融入到这个学习社区中。第二次见到陆奇是在灵果文化杭州总部,他恰好在公司和员工开会,讨论付费会员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会上,他们计划根据陆奇受众的核心需求,打造一个服务型的学习APP,包括线上内容和线下活动。陆奇特别强调,这个产品不是分手训练营:“市面上的训练营有两种,一种是骗局,一种是邪教。大部分的感情问题,到最后要么是无解的,要么只能靠喝鸡汤暂时安慰,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这也是唯一的解药。在中国,我最会谈感情,我也没有办法。”他认为,现代女性有权利学习一些技能,比如英语、乐器等。这些技能对当下的生存可能没什么用,但却能让女性提升自我,不至于因为进入一段恋情或者步入婚姻而停滞不前。但他也认为,矛盾在于,灵果文化的受众中,有超过三成是“生活享乐主义”的女性,她们不喜欢学习、不爱思考。陆奇不知道该如何让她们参与到这个所谓的学习型社区中来。他现在的想法是:“以我的带领,哪怕你们不喜欢,我也希望和你们一起成长。”现在,灵果所有盈利模式的前提都是内容。
据陆奇介绍,灵果文化在天使轮融资的800万主要用于内容制作。陆奇喜欢头脑风暴式的工作方式,在讨论付费会员项目时,不仅策划部,其他部门也参与其中。整个策划会议的氛围显得非常轻松,以陆奇的创意为核心,带领着姑娘们滔滔不绝。过程中,他时而站着,时而盘腿而坐,会脱掉鞋子穿上袜子在会议室的地毯上来回踱步,偶尔会以“北京瘫痪”的姿势躺在椅子上,喝一口红酒。目前,灵果文化团队有30名左右的员工,其中策划部7人,由陆奇直接管理,没有主管。另外还有4人的采编团队,以及设计、公关和商务等部门。如今《小鲜肉》第一季已经完结,陆奇对节目并不满意:“我觉得连60分都拿不到。”郭雅玲也坦言,原本的想法是既然选择了网络综艺的形式,就应该和传统综艺有所区别,但在后期的执行中并没有坚持到极致。另一个不尽人意的原因,或许是陆奇和带有浓重陆奇符号的灵果文化对受众群体的选择。陆奇只瞄准女性市场,主动放弃了更有话语权的高学历女性。他声称自己并不在意这部分受众的缺失,但这种漠不关心似乎仅限于“畅销书作家”陆奇,“创业者”陆奇又要面对这个问题——他备受期待的《小鲜肉》虽然在点击量方面有不俗的表现,但口碑和热度远不及马东团队出品的《U Can U Bibi》。
“这确实是个问题,当时我们选择按照个人平均消费能力来划分粉丝,确实让我们失去了一大批有话语权的人。虽然当时我们是故意放弃的,但现在却成为我们做爆款的一大障碍,颇为可惜。我们得想办法翻身。”陆奇说。从职场书评写手到情感V,到后来做电商,现在做网络内容生产者,他自认为是一个“总是提前转型”的人。《小鲜肉》第一季结束后,陆奇又陆续开播了《星座胡扯大赛》和《币计划》两档直播综艺。前者是陆奇和在线观众吐槽各个星座遇到的奇葩爱情故事,还加入了陆奇唱歌、观众猜歌名的互动环节。第一期就收获了近千万的观看量,50万人同时在线;后者是陆奇带领观众一起闯关,让观众参与抢网络红包,首期播放量500万,最高同时在线30万。两档直播综艺都强调互动性,相比目前各直播平台推出的直播综艺,模式更轻度。陆奇解释了自己做直播综艺的逻辑,“我觉得直播的本质就是互动、偷窥,抓住这个本质做直播,而不是把场面做大。所以第一要减少无聊时间,否则无聊时间你的观众会急剧下降;第二关卡设置是为了互动,不要让观众感到困惑,否则就是观众的敌人。”至于未来的内容布局,他希望围绕IP来打造。
“我想把手里的IP培育成一系列品牌,把这一系列品牌作为未来公司的核心。说白了,只要立起来了,就能用很多年。”他告诉记者,最近自己在写的《爱情计算器》就是灵果文化未来几年要培育的IP,未来会通过IP授权,以漫画改编、影视、游戏等形式进行开发。如今,以情感专家闻名的陆奇,很少接受面对面的情感咨询,甚至很少在网上看案例——几乎都是团队帮他收集、总结的。他怕情感垃圾太多,导致情绪低落、疏离感。“我们团队很多人因为这个辞职了,负面信息太多。”2013年,陆奇自己也陷入抑郁,不是因为情绪,而是因为工作。当时,陆奇以“情感奶爸”的身份走红,经常担任电视节目嘉宾。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感觉身体快要崩溃了,他发现自己出现了轻微的抑郁症状。接下来的半年里,他选择不工作、不出门,宅在家里看美剧、听郭德纲的歌,让自己彻底慢下来。“那种状态下,你全身麻木,心跳得很快,不知道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超脱状态,很痛苦。”陆奇回忆道。成为灵果文化老板后,他又开始密集工作。“如果当时放弃公司,现在的生活肯定过不上舒适的生活,年收入2000万,就已经很幸福了。但现在每天晚上11点,基本什么都要思考,承担很多责任,总有放弃、辞职的冲动。”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这也正常,虽然做生意没有快感,但做内容确实有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