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入职第一课,学会“称呼人”?昨日,不少人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一位“菜鸟新人”因称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姐姐”而遭“批评”。“新人”该如何得体大方地称呼同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职场新人中,有这样困扰的并不在少数。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建议,职场称呼其实有一个“磨合期”,新员工入职前不妨学习一些商务礼仪,以便从容应对各类职场礼仪问题。实习生何彩丽
扬天子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案例 A
“职场新人”该如何称呼同事?
90后们不停地自称“处长”、“科长”,感觉自己成了“老干部”
“在正式入职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工作后发现,国企里称呼人有很多规矩。”今年7月,徐俊正式走出象牙塔,成为国企新一员。“说简单点,我的岗位就是‘坐班’,负责交接文件、传达领导的意见,因此每天要接触公司里的很多人,怎么称呼就成了大问题。”学理科的徐俊不擅交际,见到人职场中的迎来送往礼仪,总要想半天,才能想到怎么称呼。每天来来往往的同事那么多,如何“打开话题”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
“我跟我爸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这种单位,大家都爱听好话,如果不确定对方身份,就叫主任,如果职务高了,肯定没错。”听话的徐俊真的开始叫大家“主任”,很快在单位里“出了名”。“很多人都夸我好话多,有些明明比我大不了多少,职务也差不多,但明明不是主任的人,听到我叫他们‘主任’,居然高兴地答应了。真是不可思议。”
工作一个月后,徐俊感觉自己很快就成了“老干部”,不停地叫人“处长”“科长”“领导”。 “我也想叫人‘哥’‘姐’,但在这里,叫人‘哥’‘姐’,感觉好轻浮。”
如果对方看起来和你妈妈年龄相仿,你也应该叫她“姐姐”
今年6月从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吴婷来到家乡一家国企上班。初入职场,吴婷很紧张,在公司里如何称呼长辈成了她的一个小烦恼。在公司工作一个月后,吴婷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学习,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我一般称呼长辈为‘XX姐姐’、‘XX哥哥’。也有的情况是,在场有很多长辈,有的我都不认识他们的名字,这时候我就直接称呼他们为‘姐姐’、‘哥哥’。就算是和我妈妈一样大的长辈,也要称呼他们为‘姐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吴婷说,在比较正式的工作场合,比如开会、发工作邮件等,她都是称呼领导为“某某先生”,但其他时候,她也会称呼领导为“老板”,领导也会很乐意回应她的问候。
“我进公司的都是研究生毕业的学长,大概比我大两三岁。有的学长进公司比较早,但年龄没有他们大,所以就直接叫名字。”吴婷在公司里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所以有时候也要看公司文化,有的公司要求比较严格,有的公司要求就比较宽松,但具体还是要看个人。”
至于称呼“姐”和“姐姐”有什么区别,吴婷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叫错名字。对于我们这种新人,宁可叫别人“老”,也不要叫错名字。初入职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诚。”
80后
我可以接受别人叫我“姐姐”,但是别人叫我“妹妹”我会有点难受
“不愿意被叫‘哥’‘姐’的,大概都是工作没几年的‘小孩子’,他们最怕老了!”80后“职场老手”徐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得完全“不以为然”。“叫什么都不用夸张,看见什么就叫什么。比如我们单位,车间的技术工人,都叫‘工人’、‘徐总’、‘王总’。我们行政楼,大家都是直呼其名,会计叫‘王会计’,经理叫‘李经理’,区分得挺清楚的。”
徐女士回忆说,刚进公司时,自己似乎不用别人指导就能和人相处得很好。“我们是技术型公司,‘师傅’、‘高级工程师’比较多,叫‘师傅’总没错。对那些只比我大几岁或者和我同龄的同事,我就叫他们名字的后两个字。职场氛围还是比较正式的,这样至少比较严肃。”新进公司的员工有时也会称呼徐女士为“徐姐”。“‘徐姐’还行,至少我比新进的同事大。但‘徐姐’就比较让人不爽了。虽然还没人这么叫过我,但我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称呼。”徐女士说,“虽然我们年龄大了一点,但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我们这么熟吗?’”
B 调查
90%新人都遭遇过“说话困难”
面对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职场新人都曾遇到过“说话难”的问题:叫“姐姐”会显得年纪大,叫“老师”又显得太过谦卑,但对方毕竟比自己入职早,总不能直接说“你好”。记者采访的新人,十有八九都遇到过这样的“说话难”问题。
“我以为上班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甚至去公司周边的小吃店逛逛,就是为了和同事有话可说,尽快融入新集体。但我却忘了准备在工作中如何称呼同事。”女学生李子君说。“虽然我在大学也选修了就业指导课,但老师没有教这方面,所以我一下子就迷茫了。”
“还好我进了一家文化公司,公司里我称呼每个人都是‘老师’,他们也确实是带我进入这个行业的老师,这样称呼显得亲切。”在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的小王说。网友“面瘫先生”说,在称呼这个问题上自己确实尴尬过好几次。“我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第二年公司就来了个新来的研究生,明明比我大,却一直叫我‘姐姐’,我心里很不爽,不知道要不要告诉她我的真年龄。”
C 建议
专家:职场头衔也有“磨合期”
不仅职场新人不会“学喊人”,职称老员工也对新员工的表现指手画脚。网上,抱怨“职场新人”不会喊人的帖子屡见不鲜。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抱怨太过“脆弱”。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江苏百德人力资源集团副总裁蒋文瑞认为,职场头衔确实考验“情商”,得体的头衔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方有职务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叫他‘主管’、‘主任’,有些生产型企业,可以叫他‘师傅’。这些都取决于企业性质和组织文化。比如生产型企业,强调师徒制,所以被叫‘师傅’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蒋文瑞举例说,“一些服务型单位职场中的迎来送往礼仪,在公共场合,还是应该称呼对方的头衔,显得比较正式;在私下,可以称呼对方为‘某某兄弟’‘某某姐妹’,显得比较亲切。但这样的称呼不能带到工作中去,比如开会的时候,就绝对不能直接称呼同事为‘某某姐妹’。”
对于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该如何称呼才得体、得体?蒋文瑞表示,职场称呼也有“磨合期”,无论是“老手”的吐槽,还是新人的“忌讳”,都会随着工作的磨合而化解。“再举个例子,刚进公司时,你称呼比你大两岁的同事为‘老师’,但对方却说不想叫他‘老师’,可以直呼其名,那么你们之间的称呼就可以稍作修改。这个没有固定的‘模板’,而是看你和同事相处得如何。”
高校不妨增设“商务礼仪”课程
其实,职场头衔只是职场礼仪的一小部分。蒋文瑞发现,很多应届毕业生或多或少都对职场礼仪有些困惑:电梯门打开时,是该让领导先走?还是先进去挡住门,以免领导被困?在正式场合或遇到应酬时,要注意哪些礼仪规范?着装又有哪些要求?这些其实都是“职场新人”应该掌握的日常商务礼仪。
蒋文瑞建议,高校不妨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商务礼仪”课程,这样毕业生步入职场时,就能从容应对,不再会遭遇被人称呼“姐”、“姐夫”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