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了3年,我不敢说我的业务能力有多先进; 我最擅长的大概就是“承担责任”和“隐身”。
2016年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一家背游公司,担任项目总监助理。 我当时所在的项目组制作的手机游戏在全省都很受欢迎。 因此,每当我和找工作的朋友谈论我的公司和项目时,泡沫就像氯化啤酒一样膨胀,我忍不住冒泡。
在项目组里,我其实是一名“助理”,但由于我的项目总监因怀孕休假,而公司又没有安排另一位经验丰富的项目总监进来,所以我就在做一个“项目”的所有工作。总监”,我的主要职责是,与各部门老总沟通,推动项目按期进行。
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没有经验、没有资历、没有话语权的新人,我在与部门领导的较量中永远是一块薄皮猪肉。 我被拒绝、回避的原因通常是:“这种东西没啥用,干久了就知道了”; “你催我也没用,你得催我收下正在干活的人,让他们加班,快点干。” 后来,他们开始不理会我的催促,仿佛我是“透明人”,车祖伦一直说三道四,项目一点进展也没有。
部门领导推不动我,我决定采取迂回策略,先和“基层群众”搞好关系。 周末有同学在公司加班,我就过去陪他们。 晚餐前一个小时,我用手机订了外卖。 有同学想喝一杯,我就百米冲刺到小商场搬箱子……这一年,谁没吃饭? 我清楚地知道谁讨厌生菜,谁讨厌豇豆,谁想要两份炒饭。 据悉,仅仅因为同学举办的烧烤聚会,我还成为了“海底捞黄金会员”,花了一万多元。
但我发现,在职场上,没有职称和资历的加持,当“舔狗”只会受到更多的“指责”,根本无法获得话语权。
如果订单没有按订单到达,锅就是我的; 如果商家的份额少了,那锅也是我的。
最让我绝望的是,每周的项目会议的进度仍然被拖延。 其他部门的老板问我“你的协调能力有问题吗?” 以及“你是如何接受训练的?” 我只能点头。 道歉。
高层无法推动我前进,我无法推动进步,让我的压力越来越大。 2017年底,公司高管在会议上看到项目进度严重拖延,气得拍桌子,而拖慢进度的主管却在桌子上保持沉默。 我发现这个锅我已经扛不动了。
既然这条路行不通,那我就“变”。 2018年初,我申请调岗,开始了下班打码、上班“打(竞技)游戏”的996生活。 专注于编写游戏剧情,我承担了剧情组近一半的工作量,交了三十、四十个剧情。
就在游戏上线前夕,我收到了HR的通知:项目优化,很遗憾地通知您……
我被解雇了。 恐惧是我的第一反应。 后来我才知道,工作经验的缺乏让我无法向老板“汇报”自己,我就成了她看不到的“小透明”。
“忙碌”的主管不知道也不理解我的工作量,所以她觉得我的工作量“不饱和”、“可替代性很强”、“工作不积极”。 她送我走的那天,她正在批评员工。 她根本不知道我帮她起草了《视觉表现配置标准》,扔到员工面前让他们学习。
因为我“年轻”,所以我“不靠谱”

我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前员工。
四年前,我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国企。 起初,我对这份工作还算满意: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一线城市,户口落户,有父母指出的“稳定”。
我被分配到市场部,头衔是“助理”,开出的工资并没有低到我可以一付一的,但我并没有太在意。 虽然我刚参加工作,但学习能力比赚钱更重要。
在市场部,为了拿下大大小小的项目,领导带我参加了很多酒会。 记得我进公司不久的一次宴会上,酒菜上桌时,乙方领导举杯向我领导敬酒。 我领导摆摆手说:“我实在是太醉了,图图是我们部门的新人,小姑娘陪着大家。” 喝吧!”说完,他转身对我说:“去给这里的领导行礼吧!”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桌不仅有我和领导,还有11个人。 这意味着我必须喝 11 杯。
喝完一杯后,我感到头昏眼花。 为了保持清醒,我向服务员要了一份猪肉汤,以免米酒很快被身体吸收。 生蛋黄有腥味,粘滑。 我的心猛地一跳,闭上了眼睛。 我把它拿到嘴边吞了下去。 一边咽口水,一边想:丫头,我昨天冒着生命危险跟这些油腻男拼了你死我活。
结果这一天,我就喝了六个半白的。 一些资深的朋友知道后,都认为我很努力。
作为职场新人,我还是相信,只要表现好,努力工作,迟早一定会升职加薪。 但没想到的是,在论资排辈、男性优先的国企职场里,我永远是人们口中的“小张”、“兔兔”、“年轻人”。由领导们。 而正因为我“年轻”,“不靠谱”、“不稳定”、“浮躁”的标签就如原罪般跟着我。 无论我如何努力,我都无法摆脱它们。
导致我离职的导火索是我在工作第三年组织的一次聚会,但最终被老板“赶出了”。 此次晚宴,邀请了众多集团公司领导和大客户代表。 为了保证晚会顺利进行,我每天晚上都卖力地工作,加班到晚上两三点来安排流程,生怕出什么差错。 既然老板答应我做这次聚会的主持人,我特地找了一件旗袍裙和我最贵的一双厚底鞋。 没想到,当我准备穿高跟鞋上台时,领导拦住了我说:“别说了,我来吧。”
我当场就被换掉了,所有我精心策划的服装、台词、程序都不再需要了。 仪式结束后,领导在沫沫给我解释,大意是我还太小,他认为我应付不了这些大事……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策划活动上,因为这个悖论“太年轻”是不正确的。 原因就被消灭了。
我很委屈,就去找朋友诉苦。 他们开导我说:“领导只是拍了拍耳朵,随口说你是主持人,这么大场面,还轮到我们那些低级疯子露脸吗?!” 他们告诉我不要太认真。 但我还是觉得不公平...
三年来,虽然我工作做得很好,但升职加薪却是零。 相反,当我向老板要求加薪时,他直接给我派了一个“营销经理”。 至此,我心里对自己的事业和领导力的“信心”和“信任”彻底下降了。
我终于明白,在一个论资排辈的央企,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很快得到认可,升职加薪更是不可能。 我身后有多少人在等国企职场法则,哪里轮到我?
后来我还学会了把午睡、喝水的时间延长到两三个小时,不主动去上班,就在央企里“混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越来越害怕:我还年轻,如果再胡闹下去,我以后会怎样? 一线城市的楼市那么高,以我的工资,难道我还得让妈妈帮我付下半辈子的房租吗? 于是半年后,我主动辞职了。 当我发出辞职邮件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自由:我终于可以摆脱这种僵化的“资历排行”,去看看市场化职场的丛林了。
附件中长达13页的交接报告是我对这份职业的最终解释和尊重。 至于我在国企的新工作,除其他外,我的工资至少增加了一倍。
“如果没有能力,还谈什么尊严?”

人们总说现在的职场年轻人,批评几句就被劝退,因为他们太“玻璃心”了。 虽然我不太同意。 作为经历过老板花哨抱怨的人,我对职场新人被骂时的崩溃深有体会。
过去,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我生长在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也很好。 我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很少受到伤害我自尊的批评。 所以,我一度以为自己很幸运,直到我发现,我人生前20年少受的责骂,都集中在我职业生涯的前三年。
当我即将大专毕业时,我去了一家初创的时尚新媒体公司担任编辑。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份薪水已经非常可观了。 公司大概有五十人左右,管理非常扁平化。 我的工作直接向公司创始人汇报,他是一个不穿Gucci但气质火爆的“魔鬼”。
刚来的时候,我不敢太张扬,而且因为性格孤僻,基本上每天都是低着头静静地工作,收集资料,整合稿件,做版式设计。 我和朋友没有太多的互动,尽管我努力记住同学们的奇怪事情。 英文名,但还是偏偏名字不适合这个人。
结果,在第二周的工作汇报会上,我不小心把汇报材料中两个朋友的英文名字搞混了:一个叫Carrie,另一个叫Cassie。 Carrie在电商部门编辑视频,Cassie在营销运营部门做渠道匹配,我只是说相反。
“魔鬼”当场变脸:“米歇尔,都一个星期了,你还是辜负了你朋友的名头,你平时都是靠空气做事吗?!人家都不认识,那为什么不呢?”你不干了吗?你能干活吗?多点点心吗?我这么年轻,记性还不如40多岁的人?”
那一刻,全公司四十、五十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头上。 我感觉自己的脸快要感冒了,我想隐身。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回应“魔鬼”的批评。
周会结束后,公司里的朋友都记住了我的名字。 连茶室的姐姐都知道我是米歇尔,还警告我多拿点花生吃……
后来,我在工作中变得非常细心,努力做正确的事。 我对文章的布局进行了8次优化。 内容部的同学都觉得可以,所以才敢拿给“魔鬼”看。 没想到,她发现了4个错别字,还骂了她。 为了双12的策划,我把近三年的热门关键词整理成了一份五页纸的文档。 人类机器聚集在一起,一一检测错别字。 确定一切完美无缺后,我把它交给了“魔鬼”。 她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他翻了翻时间,皱着眉头问我:“你来了这么久,能有什么用吗?你年纪也不大了,怎么能像四五十岁的人一样做策划,这么老土?” ?”
为了双12计划,我熬了一周通宵,读完了近三年来网络上几乎所有与时尚元素相关的报道。 而且,今年我们针对竞品依然做了类似的计划。 当时还是以《恶魔》为榜样,让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更多的东西。
自尊心一直被狠狠地打击着,我终于按捺不住了,爆发出一句话,掐住了她:“你是学长,谢谢你的辛苦,请告诉我,哪些是你的?”不守旧吗?你不知道流行什么吗?这不就是来来去去的吗? 那么,你是没有看到我的努力和认真,还是觉得这种事情不值得认可和尊重呢? ”
当时我已经在心里起草了辞职信,但“魔鬼”只抬头看了我一眼。 这次她没有生气,语气平静地问我:“你现在的能力配不上你每个月的工资,现在开始和我谈尊重是不是有点早了?等你的能力成熟了,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值得你的薪水。” 这个时候,如果我没有尊重你,那我向你道歉。”
我追随《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的三年被称为我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我什至估计了殴打的频率,大概一周一两次。 其间,穿插着诘问、质问、直接反驳。 一个“酸”的人,能力一流。 我曾经想,如果她去辩论的话,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手。
她骂了我很多次,不管最后是对还是错,她从来没有向我道歉过一次。 有时,我会被她骂得怀疑自己。 我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吗? 我对于时尚界来说真的“太庸俗”了吗? 但另一方面,我在她的高压下成长得很快,不断受到外部同事的称赞,说我入行很快,品味很好。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创造了新产品,关注时尚事件,并与我仍然崇拜的名人合作了多个项目。 凭借着一份不错的简历,我最近成功跳槽到了顶级潮流媒体。
如今,我对实习生的照顾也非常严格。 每次我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国企职场法则,我都会毫不留情地强调,严厉批评他们。 看得出来,他们还是挺担心我的。 不过,我想我已经比真正的“魔鬼”温柔多了。

大家互动
作为新人,你遇到过哪些“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