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一份漂亮的简历是毕业生的标准。 它需要修改和仔细打磨。 除了中文简历外,英文简历也是必备的,更不用说在外企或外事担任职位了。
如果被问到会不会写英文简历,相信很多同学立马就明白了英文简历模板 免费,“只要百度翻译好,我就不重要了……”
问题是……百度翻译也不一定能做到。
我读过很多学生的英文简历,并翻译或修改了其中一些。 你怎么认为?
一切该错的都错了。
如果简历中的英文不清楚,简历可能就不是“敲门砖”,很容易成为自己的敲门砖。

我们的一般英文简历都是从中文版翻译过来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比如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实习经历、校园经历和证书技能等。但是,翻译也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你首先要知道你的母校是什么样的。 翻译?
还有人不知道吗? ? ?
是的,很多同学不知道。
师范大学是教学大学吗?
学院是学校还是学院?
该位置应该放在开头还是结尾?
XXX职业学院是职业学院吗?
XXX农业大学是农业大学吗?
检查,必须检查,一定要检查清楚再写。

中国人喜欢“头衔”,最好有人能在大家面前背诵自己的“头衔”,说“我不敢拿,不拿”,心里却想“这不是”够了,还不够”。
把它写在你的简历上也是一样的。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推文,谈到“院士”的翻译。 这被认为是国内学者的最高“头衔”。 常见的翻译是“院士”,字典里也是这样写的。 但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外国人其实完全没有想法,因为英文中的academician是“学术人士”的意思,与中文中的“院士”相差甚远。 相反,理解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更为合适。
想想我们的简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业一等奖学金”、“xxx竞赛三等奖”、“最佳表现奖”、“道德作风奖”、“班级三等奖” xx杯技能大赛初赛”……
除了让人眼花缭乱之外,有的还可以把人吓得发呆。
外国人:什么是“三好生”?
我们:三优生,你知道吗?
外国人:? ? ? ? ?
优秀学生; 优秀学生或XX班中前X%的学生,以比“三好生”更漂亮者为准。

然后是代词。 我问大家,为什么在中文简历中很少看到“我是如此……”这句话?
因为它很口语化,所以读起来就像一篇短文。 所以我们都使用无主语从句。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英文简历中的“我”、“我”、“我自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例如:荣获市科技论文写作大赛二等奖
我获得了二等奖...
其实,只要把奖项的名字写清楚,你就成功了。
是的,主语、谓语、宾语,只剩下最后一个“客人”了。
此外,使用更多的动词,尤其是第一个单词的过去时强动词。
例如“设计并实施了XX计划”
我们最好写“设计并实现了xxx……”
它读起来正式、简洁、清晰。
这里还有几个例子: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担任游戏机制作人
与众多音乐家合作英文简历模板 免费,帮助为主要唱片公司制作演示录音。
与许多音乐家合作并为主要唱片公司制作演示录音。
为小型到大型合奏团开发声音配置文件记录设置。
为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开发声音轮廓记录设备。
在广泛的音频软件包方面取得了成就。

与我们相比,外国人对数字更加敏感,尤其是在找工作时。 简历中的工作业绩要数字化、精确化,避免使用很多、很多、一些、几个等模糊词语,告诉人们自己管理过多少人,销售额有多少等。
如果有数字,一定要写下来。
雅虎前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 (Marissa Mayer) 在她的简历中的“谷歌产品工程师”项目中这样写道:
加入公司,担任员工 #20 和女性员工 #1
她为什么不写“作为早期员工加入公司”?
因为我怎么知道早到多早呢? 对于像谷歌这样在全球拥有近10万名员工的公司来说,第1000名加入的人就被认为是早期员工。 第20个加入谷歌的人还不够强大吗?
有时很难用数字真实反映成绩的价值,所以使用百分比。 例如,如果我们要说自己的成绩有多优秀,我们不需要谦虚,直接写“专业成绩排名5%”,这比写100个优秀的成绩更有效。 老师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检查简历格式、字体、字号、粗体、斜体、时态、英式(美式)拼写、日期书写、标点符号等的一致性。书名、杂志名、电影名、音乐专辑名、外来词均使用斜体。以英文出现(包括拼音,个人姓名除外); 公司名称要大写加粗,如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也许在中国写IBM比较顺眼)。
英文简历不一定要附照片,否则会有“外貌联想”的嫌疑。 当然,具体要求还要看公司的要求。 隐私问题、身高和体重、性格、爱好等也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希望我们的简历上线时能成为闪闪发光的金色踏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