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艳霞
“《我们的时代》写了这三十年的商业历史和社会变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困难时期比现在还要多,所以大家应该给自己打气。” 作家王强近日举办直播,他引用书中主角的话,隔空与网友对话:如果不思考未来,谁能活过现在;如果不思考未来,谁能活过现在;如果不思考未来,谁能活过现在; 想想未来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度过。
王强在当当网进行了这次直播。 他与读者交流了一个半小时。 和很多作家一样,王强第一次有视频直播的经历。
●现场直播
他谈论时代大话题
在这场名为“与王强一起回忆我们的时代”的直播中,王强在家中架起手机,对着镜头畅谈时代大话题。
王强回忆,1993年左右,他曾担任联想、IBM电脑产品的代理商。 当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从未出现过的增值税。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增值税的实施对中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还谈到了1998年发生的两件事,一是住宅商品税的实施。 二是实现教育产业化。

在王强看来,一是小平同志南巡,二是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三是真正深刻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浪潮。 “我的小说《我们的时代》就是这三十年写的,但是当我开始写的时候,我就认定这本书不应该写成年表或者流水账,我把它分成了三个时间段。这些三个时间段大体上与我提到的三件事有关。”
直播过程中,网友问得最多的问题是,面对疫情,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王强看来,非典疫情下,很多中小企业都感到无法生存。 但解禁宣布后,需求立即爆发,并很快在下半年出现反弹。 马云、刘强东、俞敏洪、徐小平都在非典之后寻求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然,这些所谓的“机会”只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当时大家也很难判断。 “只要你愿意做先驱者而不是享受者,只要你愿意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你仍然可以在时代占据一席之地,不辜负这个时代。” 王强说道。
●这是一本小说
比报告文学更现实
百万字的《我们的时代》是王强近期出版的新作。 52岁的王强说,这本书基本上写的是他这一代人从20岁出头到50岁的经历。 “这本书类似于回忆录,有点像报告文学。它以小说的形式出现的唯一原因是为了不卷入诉讼。” 他也希望读者不要把这本书当作小说来读。
王强1992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后,仅用了7年时间,就从联想的一名基层员工晋升为中国IT行业外企的高层管理人员。 后来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他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涉足风险投资、战略咨询等领域。 这一奇妙的经历与中国IT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谋而合。 王强不仅是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的见证者,更是一个经历者。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王强自信地说:“我很了解柳传志的创业心态,也很了解雷军、李彦宏每个阶段的心理。”
《我们的时代》三部曲是作者王强经过多年积累,结合IT互联网行业近30年的发展历史精心创作的小说。 这段艰辛的旅程,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经历过的人的人生感悟。 这三十年来的重大事件,如香港、澳门回归、迎接新千年、非典、汶川地震等,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反映。

本书讲述了四代企业家的故事。 在王强看来,这四代人的共同点就是“不满和不甘”。 只要他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到满足,他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人。 王强直言,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谈论自己真正成功的原因时,并没有说实话。 王强的回答是,所谓成功很重要的是运气,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十个人摔倒了,只有他一个人在戳,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机会。”他说着,却始终没有停下来。 “当然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击中了并不一定就成功,但如果不击中,那就没有机会了。”
●感谢失败
这才写出了《圈子与陷阱》
多年前,王强的《圈子》三部曲被誉为国内职场商战小说第一部作品,也被视为新商战小说的领军人物。 “我很幸运,如果我的生意成功了,我还会四处走动和人们谈论合并。幸运的是,我失败了,我的写作潜力被释放出来,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事实上,成为一名作家并不在王强的计划之内。 王强从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 他读书广泛,但他的作文不被老师赏识。 清华大学毕业后,学生往往成为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但王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从联想的销售人员做起。
王强的事业如日中天,但2005年底写出《圆》的时候,却是他生意失败的时候。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人。我盘点了所有东西,卖掉了需要卖的东西,把租约还给了办公室,然后关掉了所有的灯。” 那一刻,他感觉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 《圈子与陷阱》中的主人公洪军,用一堆方便面把自己反锁在家里。 他向贴小广告的人要广告,但他们不愿意给他。 王强说:“所有这些经历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圈子与陷阱》当年卖出了200万册,王强回头说,“我用其他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靠这套书来鼓励自己。”
王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 他与麦嘉、郭敬明等作家交谈过,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作家们不是同一个宇宙的。 工科男生王强,写字就像做项目,实行非常严格的规范化管理。 他写的书有三十万字,每天必须保证完成三千字。 周六休息一天,周日他会复习、修改、润色一周写的一万五千字。 “我就像一个白领上班族,每天的工作量都很满,恒定的。” “我写《圆圈》是为了拯救自己,我写《我们的时代》是出于责任感。” 王强将原因归咎于自己年龄的增长,“到了这个年纪,我就经常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