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过哪些职场PUA?如何应对?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3-10-31 浏览:
上司各种暗箱操作想把责任推卸到新人半泽直树身上,剧中的银行高层大和田常务于是说了下面这段话:在我收到的职场PUA案例里,有不少人都给上司背过锅。就和电视剧里演的一样,这样的上司在用得上你的时候和颜悦色,一旦用不上或者出现危机了,随时可以牺牲下属。

作者|张良吉

来源 | 张良吉

你遇到过哪些职场PUA?

PUA仍然存在许多常见问题。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职场中的PUA。

可能还有朋友不明白职场PUA是什么。 我简单解释一下:

PUA,全称是Pick-up Artist,即“把妹艺术”,起源于美国。

它原本是一套用于男女之间交流的方法。

后来这东西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变成了洗脑、欺骗、威胁、心理暗示等一系列精神控制手段,欺骗异性的感情和金钱,甚至控制对方的生活。

近日轰动一时的北京大学女学生包丽自杀事件就是由PUA引起的。

包丽长期受到男友的精神折磨,最终导致她崩溃自杀。

网上类似事件还有很多。 你可以去百度查一下。

职场PUA是爱情PUA的延伸:

多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也通过一系列精神控制手段;

下属迷失自我,最终服从上级的命令。

我曾经看到一份针对职场白领的心理调查显示,中国有64%的上班族在职场遭遇过PUA。

我的上一篇专题集发出来后,后台收到了各种PUA故事,其中有一些让我心惊胆战。

可以说,职场中PUA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么职场PUA有哪些套路呢?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接下来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的文章很长,但是如果你耐心阅读,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职场中PUA的常见套路。 简单概括包括以下四点。 让我逐一解释一下:

“你太坏了,什么都做不好。”

-通过否认进行精神抑制

这是最常见的职场 PUA 惯例。 在我收到的70%以上的案例中,都是这种情况。

这个套路的核心就是不断否定下属的工作能力,从而摧毁下属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任由领导摆布。

例如,读者A说,

当他的老板和他沟通工作的事情时,他总是对他进行尖酸刻薄的讽刺。

当A请示时,他的老板也很讽刺。 每周例会的最后一项总是骂他:

“你是垃圾,你是头蠢猪,你一无是处,你是个笑话,你什么都做不了,你的生命就是浪费。”

渐渐地,A在这样的言语暴力下全身变得紧张,每天见到领导就浑身发抖。

老板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任何怨言。

即使A后来做得很好,也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 反而会继续打压他,让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很多人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上级的批评和教育,但与职场PUA不同的是,正常的批评和教育是非常具体的。

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是什么导致了失败,接下来如何改正,这些问题都有答案。 而这些答案可以通过批评和教育的过程让下属逐渐理解,从而采取行动。

而职场PUA是非常模糊的。

其精神压抑以情感为主,对具体行动没有理性指导。

我们来看下面的句子:

“你有什么用?这事你都做不好。”

“你所做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价值,我怎么可能招揽你呢?”

“客户向我抱怨你,说你太笨了,想让我取代你。”

以上这句话在我收到的案例中经常出现。 他们都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询问具体细节,我们要么被欺骗,要么被迷惑,要么会受到更严厉的言语攻击,告诉你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想不通。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听者的人生信念一点一点被摧毁,成为一个无法思考和判断的“工具人”。

有很多人在学校或以前的公司表现得很好。

但当他们来到新公司后,却遭遇了无情的否认和打压。 最终,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个人能力直线下降,有的甚至发展为抑郁症。

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压抑之下,谁都无法正常工作。 他们只能屈服于上级,从而被操纵。

越是这样,就越不可能出成绩,越不出成绩,就越会继续被打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你还年轻,别想那么多。”

-灌输虚幻的希望

这是职场PUA的第二个常见套路:

他们通过不断地“望梅止渴”,给下属灌输希望,最终达到操纵的目的。

例如,读者B向我讲述了他的经历:

B大四时,去一家知名金融公司实习。 实习期间,他任劳任怨,加班加点。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B终于得到了成为全日制毕业生的承诺。

但到了转正的时候,老板告诉他,公司政策变了,要两个月后去办理转正手续。

于是B又努力工作了2个月。 当他第二次应聘全职工作时,领导故技重施,告诉他要到明年才能转为全职员工。

这时,B留意起来,开始在外面投简历。

没想到被老板发现了,开始为B犯下各种错误。

如果公司非常看好你的发展,就不要跳槽。 如果你成为正式员工,它会给你加薪。 公司有很多大项目会邀请你参加等等。

说了很多好话,却没有行动。

就这么拖了6个月。

B给领导当了半年廉价劳动力,实习生工资几百块钱。

当他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老板让他认清形势,年轻的时候不要想太多。 你有缺点,能找到工作就足够了。

领导最后还威胁他:

“我知道你面试的公司,我打电话给他们老板让你走就可以了!”

那么B只能继续被牵着鼻子走。

作为一个局外人,写到这里我感到很愤怒。

但身在其中的B却如着了魔一般,依然相信着领导的美好诺言。

这个套路并不高明,但却很有效。 原因是B被追究责任。

他在这家公司实习了半年多,错过了外面其他公司的招聘机会,这实际上造成了沉没成本。

如果你现在离职,你会需要很多时间去寻找另一份工作,而且你找到的工作可能会比现在的工作更糟糕。

其次,这个领导一直告诉他,以后会重用他,但他始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 这就像“驴子眼前挂着胡萝卜”。

如果你继续抱着希望吊死他,此时如果放弃,就等于增加了他的沉没成本。

最后,老板还威胁B,说“一个电话就能让他不上课”。 这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结合。 但仔细想想,这种说法是非常不现实的。

B去面试的公司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目前实习的是一家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互联网游戏公司。

且不说这个领导是否真的能决定其他企业的入场情况。

“一个电话就可以让你无法上课。” 这种霸道总裁的语气只能用来欺骗新人。

“你很幸运能为我工作!”

- 创建狂热追随者

前两个套路比较常见,但是级别不高。

下一个比较少见,但却是真正的降维攻击。 我称之为“内在造神运动”。

比如读者C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进入这家公司的机会是在一次行业活动中,听到一位领导在台上的演讲后,立刻印象深刻。

上司演的电视剧_上司扮演的角色_关于职场的女上司帮小职员的电视剧

用C的话说,这位领导无论是外表、举止还是言谈举止都像是一位高层精英。 如果你能在他手下工作,你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机会来了就来了。 C向朋友和猎头打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进入了公司,并被分配到领导手下工作。

一切都像做梦一样不真实,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一定会有成果。

然而,现实并不那么美好。

第一天上班,C就被老板叫到办公室,接受了一个小时的洗脑教育。

领导介绍,他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在硅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

回国后担任多家知名公司董事。 他甚至告诉C.他住在哪个富人区,喜欢买什么奢侈品。

最后总结就是,这个领导有钱有才华。 能够在他手下工作,是C前世赚来的福分。 他一定要珍惜。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很熟悉?

这和恋爱中的渣男PUA努力塑造自己高富帅的形象如出一辙。

C和部门里的其他同事一样,被领导的魅力所吸引,大家内心都崇拜他如神。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的话就是圣旨、精神纲领,不允许质疑。

就连领导说过的“金句”也会贴在会议室的墙上。

在一次会议上,C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领导顿时脸色大变,骂C无知。 他还发动其他人攻击C,批评她故意挑战领导,不以大局为重。

在日常工作中,任何敢于质疑领导权威的人都会受到疏远甚至孤立。

重要的工作不再找上门来,同事对你窃窃私语并刻意回避你,整个气氛变得无比压抑。

这种内在的造神运动将正常的工作环境变成了邪教般的环境。

领袖(领导者)压制一切异议,不允许任何反驳,并以教训和威胁作为补充。 这就巧妙地剥夺了信徒(员工)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确立了“我必胜”的唯一法则,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 。

这种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恐怖手段,在职场中再次被“发扬光大”,成为职场高级PUA玩家手中的秘密武器。

“这都是你的错!”

- 颠倒是非、当众羞辱

日剧《半泽直树》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刚入职银行的职员半泽直树,被骗卷入一桩5亿日元的贷款诈骗案。

老板的各种幕后运作关于职场的女上司帮小职员的电视剧,试图将责任推到新人半泽直树身上。 在剧中,银行高管小和田说了这样的话:

“下级的功劳是上级的功劳,上级的过错是下级的责任”。

这句话道出了职场人人都熟知的潜规则。

在我收到的职场 PUA 案例中,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于他们的老板。

这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他被上级强迫用作炮灰。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老板会不断告诉你,这是你的责任,不许你找借口,甚至可能当众羞辱你。

就像电视剧里一样,这样的老板在需要你的时候对你很好,但是当不再需要你或者出现危机的时候就可以随时牺牲他的下属。

而且他会口口声声说,这就是职场生存法则。

职场上没有这样的生存法则,这就是PUA。

读者D告诉我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D负责的一个项目中途出现了问题。

D按照领导指示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损失并未挽回。

于是领导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D身上,在董事长面前大声抱怨关于职场的女上司帮小职员的电视剧,并公开骂D是“笨猪”、“傻X”、“做事前别三思而后行”、“公司损失了1000万,所有的钱都被要求“你承担责任!”

在这种高压打击下,D很快精神崩溃,当天回家途中险些跳桥自杀。

后来,在女友和路人的劝说下,他才回来。

这件事显然不是D的责任,但他的领导却颠倒黑白,强行推卸责任。

D作为下属,无法向董事长汇报真实情况。 另外,领导的当众羞辱也摧毁了D的尊严。 这一系列的暴风雨行动彻底击垮了D的理智,最终让他无法清晰思考。

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往往故意忽视和掩盖理性事实,转而用情绪化的言语和行动不断攻击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同时,他利用自己的高级领导地位,强行歪曲现实,迫使对方接受他的观点。

此招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人尤其有效。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