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19岁创业,没上大学,得到App联合创始人CEO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3-11-04 浏览:
问:这本书封面上写了“沟通是一场无限的游戏”,能否给我们破一下题,“无限游戏”是想表达什么理念?我说“沟通是一个无限的游戏”,就是想提醒大家关系中无限的扩展性。脱不花:“向上沟通”是职场人普遍遇到的困难。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当然有很多,但越是好学生,越

拓不华19岁就开始创业,没上过大学,成为App联合创始人兼CEO。

不久前,我听一位资深评论员说,“关系”二字是中国人最基本、最深刻的人生体验。 非常精确的一句话。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与他人沟通。 能沟通就意味着能说话吗? 看来不是。 那么,如果你不能多才多艺,不能健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在一段感情中生存下去吗? 也许没那么悲观。

最近我越来越相信,其实凡事都有方法。 即使看起来很困难,找到正确的方法也可以打开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脱不华所著的《沟通的方法》一书提供了一系列的沟通方法。 在目前的出版领域,方法论方面的书籍很多,但基于中国本土职场现实,拆解我们的传播逻辑的本土化制作并不常见。 本书讲述的方法,绝对不会让你在职场“宫斗剧”中扮演心计的角色。 作者提供了许多真实、具体的职场沟通规则职场表达与沟通训练,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最终目标是把事情做好。

脱不花说,她是一位专业的沟通者,与她接触时,总会感受到她的干练和干练。 从创业到现在,她在现实的人际社会中积累了这些经验,也塑造了她的性格。 她说,当她第一次写这本书时,她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把“你也能做到”这句话交到读者的手中。 在采访和阅读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真诚。

根据 35,000 人的投诉制定的方法

问:“沟通方法”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方法论。 您是如何总结这些方法的?

拓不华:在“得到”App上,我开设了“沟通训练营”课程,系统地介绍沟通的一般原理。

在参加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在公司内部进行新员工培训,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作为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我们很多员工都是从学校直接进入职场的,我发现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问题:能否通过最基本的方法了解别人的需求? 你能清楚地向别人传达你的想法、目标、要求和诉求吗? 双方能否尽快达成合作共识? 很多人可能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两个部门协调,花大量时间开会。 最后,他们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开会。 两个人从对方的工作站站起来,说几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

我一直在给我们的新员工讲这门课程,后来把这门课程开发成了我们学生的“沟通训练营”产品。 最初,这个产品的定位是增强每个人的沟通。 没想到,产品推出第一周,学生们的疑问就如潮水般涌来。 每个人都问了非常具体的职场问题,有些不仅限于沟通。 没想到大家在职场上都这么惨。

后来,我们决定根据这些真实职场沟通的反馈来写一本书。 所以这本书是在三万五千人的抱怨和抱怨中成长起来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好消息。 我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例子。 许多人同时学习和使用它们职场表达与沟通训练,并利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 我宁愿说这本书仍然是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

Q:在这次共创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您觉得什么样的读者反馈非常令人兴奋?

托布华:最近我收到了两次读书分享会的邀请。 北京一所知名中学的校长邀请我9月2日到他们学校演讲,我很紧张。 学校不是9月2号才开学吗? 为什么我需要这样分享? 校长说,对于老师来说,今天很多麻烦都来自于与家长的沟通。 校长希望我能给老师和家长一些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今天,老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支持你的教学计划。 校长说要邀请所有家长委员会成员来听讲座,我同意了他的要求。

另一个读书俱乐部是在北京一家非常有名的医院。 院长表示读完这本书后非常感谢,因为以前我们都认为医患沟通主要靠医生忍气吞声,医生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护好自己。 他说,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沟通的方法是有的,但这些方法在医学院里是不教的。 医院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讲座,告诉医生要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但每次发生事故后,大家都很生气,突然议论纷纷。 媒体给大家写了一些文章,就这样结束了。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医院举办讲座,教大家如何做好医患沟通。 院长希望继续推进他的工作。 我说我希望采访医生,这样我可以知道如何帮助医生,在诊所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好的沟通。

好话和手术刀一样可以治愈

问:我很好奇您会如何描述与医生的沟通方法?

庹不华:三级医院医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医生还没见到病人,病人就已经不满意了。 医生一天打80个或100个电话是很常见的。 那天我听到癌症诊所的副主任医师说:“我一天有200个电话,我只能给每个人3分钟的时间。” 每个患者都是癌症患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面临的问题是真正的沟通还没有开始,病人已经不满意了。 我看过国外的一个统计数据,96%的医患诉讼是由于门诊咨询时沟通不当引起的,最终升级为诉讼。

后来我告诉我的医生朋友,这些沟通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关系。 只有改变医患关系,才能与他实现良好的沟通; 先安抚他的情绪,再治疗他。 我告诉我的医生朋友不要生气。 进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对他们说同样的话:“谢谢你们辛苦了,外面人这么多,我们一定要配合好。” 你只要对病人说:“我们一定要配合好”。 ”,这个病人的情绪可以在一秒内被你控制。因为你们两个是一个组的,所以你要面对排队等候的人对你时间的压力。这个时候,你们两个的配合就会变差。进行优化。

以前我们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只理解有的医生脾气好,有的医生脾气不好。 其实,这只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手术的方法有两千多种,但是沟通的方法呢? 希波克拉底很久以前就说过,好话和手术刀一样可以治愈疾病。 在医学院,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术刀,但也许每个人都没有时间学习好话的作用。 当我们的医生得知这个方法并回到诊所尝试后,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并且立竿见影。 他们告诉我,这些方法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更有热情解决问题。

职场表达与沟通训练_职场沟通表达能力_职场沟通表达训练心得体会

问: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沟通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话题吗? 《无限游戏》想表达什么理念?

拓不华:当我第一次决定把这句话印在书上时,编辑皱起了眉头三天。 她觉得把这句话印在封面上卖得不好。 但我想坚持下去,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具体方法可能都已经过时了,但只有这句话才是我真正想说的。

所有陷入沟通问题的人都相信沟通有终点,举报的权利在于其他人。 一旦裁判吹响哨子,问题就结束了。 但事实上,一次沟通可能会结束,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互动的。 所以沟通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游戏——当你把“无限扩展”的变量纳入到沟通中时,你会发现所有的沟通都可以继续前进。

比如,当我们在办公室遇到一个与我们沟通有困难的同事时,我们会很生气,气愤地想,他的态度这么差,我还应该和他好好沟通吗? 如果这时候你有了“无限博弈”的概念,你就会发现,无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次沟通中,不仅有你和他的关系,还有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办公室的其他同事。 有很多人在关注你的通讯。 不管你能否与这个特定的人进行良好的互动,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仍然可以很好地扩展。 当我说“沟通是一场无限的游戏”时,我想提醒大家关系的无限扩展性。 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人就不会陷入沟通问题。

建立高频沟通密度比什么都重要

问:如果把沟通场景变得更加普遍,很多人在职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领导沟通。 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时下流行的术语“向上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吗?

起飞但不花:“向上沟通”是职场人普遍遇到的难题。 一方面,大家似乎都不屑于向上沟通,另一方面,因为沟通不好,老板对他们有偏见,导致他们在职场上吃尽苦头。 我认为“向上沟通”现在受到了严重的污名化。 说到“向上沟通”,大家都认为是与领导建立关系。 其实不是,向上沟通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作业,完成我们的任务。 我们的“沟通训练营”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向上沟通。

我看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沟通不够频繁。 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没有人会与他们的领导人交谈。 而我认为向上传播的核心是解决频率问题。 首先建立好自己和领导沟通的节奏,不要让老板对你产生失控的感觉。 如果你不想被动地生活,那就更主动一点,主动建立和领导沟通的频率,让他养成和你沟通的习惯。 尤其是现在你不必去老板办公室解决问题。 也许微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关键岗位来说,建立高频沟通密度比什么都重要。

问:除了向上沟通的频率之外,您还提到了与领导的“共同进化”。 人们可能会好奇,什么是“共同进化”?

拓不华:我认为“共同进化”是一个诡计。 看看你能否将上级的一些职能进化到自己身上。

所有上下级的合作都是这样开始的:经理给下属分配了工作,但经理肯定不放心,所以会追着下属。 一个领导有十个下属,他就这样对待他们。 但肯定有一个时间点,其中一个人很好地解决了他负责的事情,这让经理感到放心。 一旦你的领导松了一口气,你就可以接手这件事了。 如果这个人接手这个业务并且没有任何问题,说明团队里这个人已经进化到负责这个能力了。 这就是“共同进化”的过程。

如果你能与你的老板“共同进化”,你就是他最重要的合作者。 领导和你之间的信任和资源将不再是问题。 因为领导这个时候支持你,就是在支持他自己。 这是一个可以主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

问:您在书中谈到的许多方法都是多年职场沟通经验的结果。 很多年轻的职场新人可能想得不是那么清楚。

拓不华:沟通的方式当然有很多种,但越优秀的学生,在职场中越容易出现沟通困难。 我们公司有很多优秀的学员,但他们在加入后的前六个月却无法适应工作生活。 他们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都会默认自己的老板作为监考老师——老板负责发卷子,我负责答卷。 如果我不能举手向老师请教,老师就不会教我。

其实并不是。 新员工入职第一天,我就会告诉他们,闭卷考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工作场所是一项开放性任务。 你可以向人们寻求建议。 当你不知道怎么做时,也可以向老板请教。 双手并让他帮助你。 你要做的就是结合所有的资源来完成这个问题。 因此,职场沟通最大的资源就是从闭卷考试到开放式任务的转变过程。

管理者如果不能为员工创造一种工作的意义感,那是一种耻辱。

问:如今,越来越多1995年、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进入职场。 作为管理者,在与新一代年轻人沟通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托布华:我最近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因为我所有的创业朋友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让我很焦虑——我是否忽视了我们公司95后的诉求?

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面临一个问题——缺乏意义。 两天前,我读到约翰·麦基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工作场所不能为员工创造意义感,那对管理者来说就是一种耻辱。” 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 过去,管理者更多的是为每个人创造机会——工作的机会、发展的机会、地位改变的机会、赚钱的机会、安全的机会……但现在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我需要工作获得一个意义感。 为什么它在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中更为突出? 我想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经济压力并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大。

我是1979年出生的,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需要意义感,因为生存还是很重要的事情,在生存中可以创造意义感。 但当一个人的生存压力没那么大的时候,意义感就成了他特别需要的东西。 这给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去,管理者可以依靠施加压力、用规则来管理员工,但这已经不够了。 因为你的员工想要从你这里得到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意义感。 因此,管理者需要学习一种新的能力,研究如何创造意义感。

职场沟通表达训练心得体会_职场表达与沟通训练_职场沟通表达能力

问:具体告诉我们什么是“意义感”?

拓不华:在我们公司,我不关心程序员。 以前我和程序员的交流很少。 直到去年的一天,我们公司一位懂四种编程语言的技术大佬在办公室拦住了我。 他说:“我在我们公司工作四年了,我想和你谈谈。” 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中,他向我提出了两点不满。

第一个是我们公司从不召开正式会议。 起初,因为我们公司只有几个人,如果有什么事,就对着工作站喊; 后来因为没有地方开会,我们就不再开会了。 我一直觉得我们开股东大会不是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而是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 我们不开年会,给员工发钱就是对同事最好的支持。 没想到我们的程序员告诉我,他的不满之一就是我们没有给老板开培训会。

我说老板在训话,员工们不是在下面骂人、玩游戏吗? 他说不。 他特别想知道公司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管理层是怎么想的。 不然的话,他每天都在写代码。 即使他是公司里最好的程序员,他仍然感觉自己是一个搬砖的人,不知道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和公司的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

听了这句话,我特别感动,他对意义感的要求会如此强烈——他宁愿选择一种看起来效率很低、不太令人兴奋的方法,但又必须与意义建立联系。工作。

至于第二种意见,他说我们公司不提供福利。 过节的时候,我们不送月饼和粽子,但是我们会给你买月饼和粽子的钱。 我们的程序员告诉我这行不通。 因为如果公司不发月饼、粽子,员工家属就不会知道他们在什么单位工作。

我深受启发。 和程序员聊完没多久,就到了中秋节。 我们公司第一次送出很有文化的月饼。 然后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公司的法务总监把这个月饼送给了老家的奶奶。 他截了一张截图给我们看。 他们家庭中的每个人都非常高兴。 他的二姨说:“我大侄子在北京工作的地方真好,发的月饼也好高档。”

当时我就快要泪流满面了。 我引以为傲的自由管理方式这么多年,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同事们最基本的需求。 后来我看了李宇辉老师的书。 他在人大上做了很多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实验。 他说,以前员工之所以很有动力,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家人。 如果你父亲在单位表现好的话,全家人都知道。 现在大家完全变成了一个小信息孤岛,没有了意义创造的意义,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补充意义创造的能力。 这是我们公司触动我灵魂的两件事。

问:所以追求意义感不仅仅是年轻一代的问题。

庹不华:我不认为这是95一代的代际问题,而是现在普遍缺乏意义感,所以管理者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学习如何为他人创造新的意义。 无论是“创造”意义,“发明”意义,还是“制造”意义,都没关系,人们需要意义。 只是在对内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缺乏这种层面的沟通。 我们的经理对此也不太了解,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这种级别的工作。 所以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补课。

同理心也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Q:说到沟通,“同理心”一直被提到非常重要。 有人说,当别人向你发泄情绪时,最好在情感上感同身受,回应对方的情绪,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时,同情他还是提出解决方案哪个更重要?

是否摘花:两者都很重要。 如果他是一个有长远考虑的人,他的目标应该是希望这次沟通能够解决问题,而这次争吵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下次争吵。

同理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沟通中,首先要读懂对方的情绪。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没有练习足够的同理心,所以我们习惯性地否认对方的情绪。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从两岁开始可能经历的就是周围人对自己情绪的否定——“别哭了”、“别闹了”、“别撒娇了”……当两岁的时候大人发生冲突时,我们也会习惯性地说“别生气”——这其实是对对方情绪的否定。

其实,只需一句话就能改变这件事——客观地解读情绪,对对方说:“我知道你现在一定生气了。但我不会因为你生气而生气。” 然后立即做其他一件事——传达沟通规则。 这是心理学上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

问:“沟通沟通规则”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给我一个例子吗?

脱不花:比如,我和老公吵架了,我很生气,大喊“现在离婚也晚了!” 这时,丈夫第一件事就是对我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然后发起口头沟通:“我问你,你刚才说要离婚,你生气只是为了惹我生气,你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吧?” 这是对通信规则的确认和讨论。 特别有价值。 否则我们很容易就会讨论表达式。 例如,如果因某件事情发生争执并开始争吵,一方很容易将事情升级为“你怎么敢对我吼叫?!” 此时,无法进行其他通信。

我们应该进入解决方案,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怎样才能满足您的需求? 我们能找到一个双方都同意的好解决方案吗? 否则,事情总是会出现一个人生气,一个人哄的局面。 哄的人迟早会崩溃。 哄骗很容易变成欺骗——只要你闭嘴,我什么都可以说。 但你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Q:这个方法应该也适合亲子交流。

多不花:是的。 我最近和心理学家交流了很多,他们在大量的家庭治疗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现在的父母都知道不能打骂孩子,但为什么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却越来越高呢? 父母需要学会真正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不是仅仅试图控制他们。 如果所有温柔的沟通都是父母进行的,而你的目的仍然是控制孩子,那么这件事就永远没有解决。

所以我个人更喜欢用同理心来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