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李全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后发现,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状况的最重要因素。 李全才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在一切困扰因素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头号问题。 []”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大学里的同学之间不存在关系。 中学时我们相处融洽,大学时却很难找到知心朋友; 同学关系中功利主义十分突出,傲慢、自负、虚荣等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明显。 [ ]》可见,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也不容乐观。61954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对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各种因素,刘晓丽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沟通者因素和环境因素。 “传播者因素包括传播者的身体、心理、道德、品格、文化修养因素以及通过生理因素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自信、魅力等。 环境因素是指除传播者因素之外的所有因素。 如:社会文化、时间、空间等[]”
其中,传播者因素也可以认为是主观因素。 佘春梅认为,在各种主观因素中,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
(三)小组工作在大学生人际问题中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比其他班级的学生关系更密切。 新生入学后,能否快速融入班级,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否顺利。
胡伟、宋欢、何彦堂在对大学新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团体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团体过程和团体动力,通过成员之间的分享、相互分享和相互支持来影响成员的态度和行为。” 促进大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发挥自身潜力。 将新生班级视为一个群体,以提高班级凝聚力为群体目标职场人际沟通论文30000,在社会支持网络和人文理论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群体活动。 这有利于促进新生潜力的发掘,增强班级凝聚力。 [ ]”
可见,团体社会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
[1] 李全才.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对策. 华文学校卫生。 第 23 卷,第 1 期,2002 年。(47-48)
[2] 张翔,范福民。 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学和行为研究。 第 1 期,2004 年。(364-367)
[3] 李浩元,宗才模.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以常州大学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现代企业教育。 下一期,2012 年 5 月。(75-76)
[4] 佘春梅. 浅析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青年。 2012年第22期。(209)
[5]胡伟,宋欢,何彦堂。 浅谈小组合作对提高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的作用彩芝。 2012 年第 17 期。(214)
[6] 任云霞. 群体工作视角下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归因与矫正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 21 卷,第 1 期,2008 年。(32-33)
[7] 王涛,席波,王翠丽,徐丽珠。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7 年,第 23 卷,第 5 期。(533-534)

[8]王欢. 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文化教育材料。 2006 年 5 月期中。 (93-94)
[9]王梅,王艳霞。 网络技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煤炭高等教育。 第 2 期,2001 年。(31-33)
[10] 严春香,周宇. 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统计。 2007年,第24卷,第2期。(165-170)
[11] 卢丽丽. 小组工作在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校外教育(晚刊)。 2012 年第 4 期。 (1, 35)
[12] 刘晓莉. 浅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临沧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75-78, 82)大学生人际关系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
[13]D'Angelo B职场人际沟通论文30000,Wierzbick M。日常麻烦与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心理报告2003,92(2).(416-418)
[14]CV Laar、S Levin、S Sinclair、J Sidanius。 大学室友接触对种族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2005,41(4).(329-345)
大学生人际关系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