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灭门惨案 淮南一家四口被举向亲儿子亲孙子

类别:凤台资讯 时间:2024-05-16 浏览:
凤台灭门惨案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而朱敬四作为父亲,家庭教育缺失,没有与小儿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也没有在自己遇到危险时直面解决,而是逃避,也没有采取法律手段,而是采取了杀人解决问题,而且采取了父亲杀害儿子的愚蠢做法,当然作为儿子的朱根不仅没有尽到人

2013年3月12日,淮南市凤台县派出所接到紧急报警电话。 打电话的人在通话过程中惊慌失措、语无伦次、哭泣、心碎。 接到电话的警官明显感觉到打电话的人受到了严重的激怒。 由于报警人情绪极不稳定,接警民警无法获得有效信息。 最后,经过接警民警的再三安慰和引导,才得知来电者名叫栾苏瑞,她和女儿的家人约好当天早上到她家吃饭。 但多次无人接听女儿的电话,她就亲自前往女儿家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她到达女儿家时,看到的只是女儿陈静、女婿朱根一岁,还有一个三岁的孙子倒在血泊中。 全家人都被杀了。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赶赴案发现场,并在现场发现了凶手留下的一封信。 信中内容显示,凶手竟然是受害人朱根的亲生父亲朱静思。那么,一个父亲为什么要用屠刀杀死他呢? 难道针对自己的儿子和家人,连两个年幼的孙子都不放过吗?

一碗水不水平是因为它有偏心

朱敬思,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驻马店镇马店村,小学文化程度,职业农民。 他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儿子。 他的教育理念是,只要孩子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没必要读那么多书,杀的也是他的小儿子朱根一家四口。 据公开资料显示,朱靖的四个家庭中,大儿子与他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他眼中,大儿子对他也更加孝顺。 而小儿子,对他别说孝顺,连起码的父子之间的尊重都没有。 2010年,两个儿子都结婚并创业。 按照农村习俗,他将镇上的两处房产分给了大儿子和二儿子朱根。大儿子的房子位于马甸北街。 该区域人流量大,一楼可作为店面,房产价值较高。 小儿子朱根被分配到当地的马甸老街。 该地区地处相对偏僻,房产价值明显。 没有大儿子那么高。

逃避问题,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灭门凤台惨案是哪一年_灭门凤台惨案真相_凤台灭门惨案

古人云:“不愁匮乏,只愁不平等”。 作为父亲,如果一碗水不均匀,会直接导致家庭矛盾激化。 分居后,小儿子朱根开始抱怨父母的不公平和偏袒,并找到了朱静。 四对夫妇要求作出解释。 起初,小儿子只是用言语,后来变成了肢体动作。 小儿子朱根经常对朱敬嗣拳打脚踢,甚至用武器殴打他。 家庭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不断激化。 他们很无助。 之后,朱静思夫妇只得前往张家口打工谋生。

然而,一味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朱静思并不是没有想过解决自己和小儿子之间的矛盾。 他也曾尝试过。 然而,每次见到小儿子朱根,他就变得暴躁,甚至暴力。 经过当地宗族名流的多次调解,最终大儿子向小儿子赔偿了6万元。 表面上,事情似乎已经结束了,但小儿子朱根仍然暗恋着朱静思。 小儿子心怀怨恨,一直认为父亲朱敬嗣有偏见、不公平。 仇恨的种子在父子之间萌芽、生根。

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凤台灭门惨案,但法律意识的缺失却导致了全家被屠杀。

2012年2月,朱静思夫妇从张家口回国悼念去世的亲人。 他们的小儿子朱根无意中发现了父母的衣服和行李,把它们扔掉,并威胁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就殴打父母; 2012年10月,朱静思的表弟去世。 小儿子朱根看到父亲朱景嗣回来后,忍不住拿起菜刀满街追赶。 幸亏朱静思及时躲闪,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后来,当地群众劝阻。 小儿子放弃了,但仍然不让父亲朱景嗣回家。 2013年2月,感觉活下去没有希望的父亲朱静思彻底被击垮,一个可怕的阴谋诞生了。 朱敬思向妻子坦白,他想结束与二儿子朱根的关系。

2013年3月8日下午,谋划已久的朱静思在当地一家商店购买了作案所用的尖刀、斧头和竹梯。 随后,他打车躲到了二儿子朱根家附近。 夜深人静时,他朱敬思先翻墙蹲在二儿子朱根邻居家的院子里观察。 由于朱根的邻居长年在外打工,当晚深锁门后,朱根就没有锁卧室门。

凤台灭门惨案_灭门凤台惨案是哪一年_灭门凤台惨案真相

于是朱静思等到朱根一家人都睡着了,才悄悄溜进了朱根的卧室。 当看到小儿子朱根时,朱敬嗣毫不犹豫,用斧头砍断了朱根的头,并连番殴打。 他的儿媳妇陈静此时被惊醒。 当她看到有人杀害自己的丈夫时,她立即搂住朱静思的脖子,试图阻止。 可是,她怎么可能是朱静思的对手呢? 一场打斗之后,儿媳妇陈静也被以同样的方式杀死,她也红了眼眶。 朱静思四处寻找了一个星期,发现了两个熟睡的孙子。 这时,朱静思失去了理智,将两个年幼的孙子勒死了。 事后,朱敬嗣表示,他之所以杀死两个年幼的孙子,是因为孙子觉得自己的父母被杀了,失去父母的两个孩子肯定会误入歧途,成为第二个朱根,所以干脆“砍”了。拔草除根”,继续杀害两个孙子。 他们也被杀了。 当然,朱静思最终还是被判处了死刑。

结尾

俗话说:虎毒不食其子。 作为父亲,朱静思缺乏家庭教育。 他没有与年幼的儿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遇到危险也没有面对。 相反,他逃避并没有采取法律行动。 而是用杀人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还采取了父亲杀子的愚蠢做法。 当然,作为一个儿子,朱根不但没有尽到孝心凤台灭门惨案,甚至有的时候还咒骂父亲,更严重的时候还用武器殴打父亲。

父不仁、子不孝的背后,是乡村伦理的失衡。 朱根连续三年与父母纠缠不清,是农村公共道德薄弱、农村社会约束失效的体现。 在金钱至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面临着内部失衡、约束弱化的危机。 值得每个家庭思考。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