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67.9%的人没有听说过“职场冷暴力”一词,但66.5%的人不同程度地遭受过职场冷暴力,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
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职场冷暴力”这个词,可以先听两个故事。
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特雷克斯的人力资源总监董一鸣,之前就职的公司里,有一位在业务上势均力敌的老板和下属。经过磨合期后,两人经常为业务决策而争吵,两人的办公桌相距不足2米,两人开始互不理睬,只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人力资源部多次调解,也请双方的一些好朋友调解,但每次事情都愈演愈烈,人力资源部的邮箱里塞满了两人日常争吵的邮件。双方都很痛苦,一个经常晚上失眠,一个经常不明原因的低烧。最终整个事件以下属因病辞职而告终。
另一个故事来自职业规划师洪向阳。他的大学同学在一家大公司做HR,另一位能力差不多的同事和领导很亲近。他怀疑这位同事经常给领导“传话”,因为领导对他越来越不信任,他越来越被忽视,甚至让他向那位同事汇报。有一次,这位同事当众命令他去拿杯水,说“我们是同一级别的”。他很生气,开始考虑辞职。
这是两种比较典型的职场冷暴力,事实上,职场冷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职场中大规模存在。
症状不明显但后果严重
相对于父母而言,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但我们在职场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温暖却越来越少,职场冷暴力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对“职场冷暴力”尚无严格定义,但一般是指老板或群体以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对方的行为,给一方或多方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它涵盖的概念很广泛”,智联网分析师郝建说。职场冷暴力主要表现为对人进行嘲讽、冷落甚至刺激,使人心理上受到压抑和抑郁。最常见的现象是领导“刁难”下属,在公司内被孤立于群体之外,以权力感暗中提拔或降职。“所用的手段,无非是用心理战术刺激他人自尊心,用精神冷漠或减少岗位职责等手段胁迫他人辞职或调换部门”,董一鸣说。

由于往往不明显,更容易被忽视,但后果却更为严重。其中多数直接导致工作状态消极,甚至大量人员选择离职职场跳槽怪圈,直接造成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当然,“职场冷暴力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最终伤害的也是公司。”HR专家蒋如祥表示,很难想象一群充满职业倦怠的员工会取得超出预期的业绩。
“坚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职场冷暴力的成因,不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可以逃避的。”董一鸣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职场冷暴力的主要施暴者是上级。当然,上级有时不得不用冷暴力来“惩罚”员工:当员工有过错,不便直接处罚时,这种隐性冷暴力的确更为有效,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其对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的破坏。
激烈的竞争是根本原因
“公司内部激烈的竞争,是职场冷暴力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郝建说,这不难理解,如今的职场竞争,不仅来自不同公司,同一公司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同事之间,都存在着“血腥”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显然不太可能发展成友谊。
而且,如今的职场更加开放,我们的父母可能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遇到的人也都是一样,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适应。而如今的职场,跳槽现象非常普遍,不到两年,一个部门的同事就可能被换掉。在如此不稳定的团队关系下,快速融入对任何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的个性越来越被鼓励,特立独行的人越来越多。当性格迥异的员工聚集在一起时,融入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多数情况下,正如一位日本传播专家所说,我们就像一个个封闭的容器,相互碰撞,却缺乏内心的沟通。当面临利益冲突时,伤害而不是包容往往是第一选择。
大量新员工进入职场也是职场冷暴力频发的原因之一。除了80后员工本身比较敏感,“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平衡职场人际关系”,郝建说,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职场冷暴力的发生也息息相关。
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维护和发展也并非易事。据一些专业咨询公司的调查,在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中,绩效文化和公平对待、尊重每个人是员工和管理者都认可的方面。董一鸣表示,当企业文化变成贴在墙上的口号,管理者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而这种上下级矛盾很容易以冷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公司都会被一种不安全感包围,员工的流失率也会随之上升。
与此同时,“办公室政治”还常常伴随着职场冷暴力。

不要只是容忍问题
人的性格很难改变,老板也不总是自己能选择。由于背景、经历、处境、自我防御机制等不同,排解负面情绪的手段也不同。董一鸣认为,总的原则当然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相反,如果遇到问题总是忍让,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洪向阳也建议,遇到问题不要一味忍耐,“这样往往会让问题变得更糟,要积极解决职场跳槽怪圈,向HR寻求帮助、内部调动都是好办法。”
做好功课也很重要。“初入职场的人往往愿意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甚至把同事当成朋友。”郝建说,要转变这种观点,一定的距离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员工也要注意观察,做好防范;“要注意私下的沟通,不要只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非常有必要”,郝建说。同时,公司领导的评价应该是360度的,不只是上级评价下级,下级对上级的评价也很重要。企业对新员工进行教育也非常有必要。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有“预防职场暴力”的行为准则,列举一些潜在敌意职场的例子,或者如何辨别愤怒员工的潜在行为倾向,提醒员工做好防范,尽快向管理层汇报,防止冷暴力演变成真暴力。
预防和解决冷暴力问题,人力资源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像下棋,既要顾全大局,又要考虑单兵的强弱。除了工作能力,还要考虑每个人的性格、对工作的期望、工作习惯,甚至还要随时了解员工可能受到的影响或改变行为的事件,比如失恋、失去亲人、调离常住地等。如今人力资源工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化。”董一鸣说。
董一鸣还建议,如果情况已经发生,人力资源部门一般采取将矛盾双方调出部门或者调换岗位的方式,走出这种互相干扰的恶性循环,不断对双方进行教育。其次,要给员工相应的心理支持。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中国人心态,一旦员工敞开心扉,更容易陷入双方不断抱怨的恶性循环。第三,多组织集体活动。如果事件升级,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或健康,及时解决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