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搜寻信息大多是带着一定的目的。
搜索过程概括如下:
造成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最初的搜索目的的理解,以及在搜索中对关键词和搜索路径的使用。
三者紧密相连。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关键词精准,不同的人很有可能搜索到大致相同的结果。
例如,查找500米范围内一家星巴克门店的地址,并导航至该门店。
然而很多时候,认知的建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
如同盲人摸象,人们很容易陷入混乱,迷失方向。
如何在此过程中理清信息和路径导向,避免混乱,实现直达目标的高效检索,是当前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一大痛点。
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历,简单讨论一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免费搜索渠道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检索的底层逻辑、初级/中级/高级检索的方法论。
1. 基本底层逻辑:用已知去寻找未知 1. 选择正确的搜索路径
正确的信息来源决定了我们所能获取的有用信息的基本质量。
以求职为例,百度上求职信息的相关性远不及拉勾、前程无忧等专业招聘APP。
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搜索结果和目的。我倾向于根据这些平台的共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总结一下相关渠道的内容,基本可以适用于几种需求:
2. 明确搜索目的,在寻找答案之前建立基础知识
以生活必需品的商业搜索为例。
例如,当你对海外品牌/行业/营销渠道一无所知时,你就从未听说过farberware。
可以先利用中文的搜索习惯,对不熟悉的品牌建立认知,然后再将搜索延伸到相关的英文类目,这样相对会更方便。
品牌: 美国品牌farberware
搜索目标:厨刀产品现有的SKU样式及布局,结合往年产品状况、市场竞争对手,推断产品样式布局及潜在供应商名单;探寻需求上下游,总结规律与机会,结合公司现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着陆结果示例:
常见的搜索路径和入门技巧如下。
1)微信搜索
关键词建议:“FARBERWARE 品牌”、“FARBERWARE 刀具”、“FARBERWARE 厨具”
目的:快速建立目标搜索关键词FARBERWARE的基本知识。
可能获取的信息:品牌是什么类型,有多少年历史,有哪些知名产品,刀具在其产品结构中是大宗产品还是常规品,在行业内知名度如何,是否是知名品牌,是否有代购的需求,代购类型&国内市场大概规模等。
2)Google Chrome 和 Google Photos
关键字:必须用英文搜索。例如,“FARBERWARE kitchen knife”、“FARBERWARE knife”等。
目的:通过中文基础知识,英文本地化信息/图片检索,建立品牌基本产品轮廓
辅助工具:Eagle浏览器插件
3)整理高级搜索画布——产品、价格、促销、渠道
商业认知是一个基于各类信息源不断完善和填充的过程,没有人能够凭空勾勒出某个特定品牌的整体商业图景,但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填充工作所需要的商业信息。
此阶段,理清高级检索画布框架至关重要。
品牌的本质是营销+产品溢价,因此高级搜索需要引入品牌营销经典的4P:产品、价格、宣传、渠道。
关键字:FARBERWEAR店铺/市场/促销等相关店铺促销、渠道展示、物料海报等信息。
相关联系人:
最终目的:通过以上渠道SKU的颜色/包装/地域/价格/材质等填充品牌全球市场产品销售策略。
3. 使用浏览器搜索的基本技巧
大多数人都是从打开浏览器输入关键词开始进行基本的认知搜索的,因此熟练使用浏览器技巧非常重要,比如搜索特定的关键词、指定格式、指定范围等,都是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我们来用FARBERWEAR来总结一下实用的使用技巧:
其中,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技能。
1)使用“filetype:pdf”查找可本地化的宣传册文档
这是一个用指定关键词搜索pdf文档的命令,可以用来搜索品牌宣传册。
当用这个方法搜索FARBERWARE这个品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小bug,通过产品说明书等常规关键词可能无法找到对应的信息,基本上找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产品说明书而不是说明书本身。
最根本的原因是,FARBERWARE本质上是LifetimeBrands集团基于渠道资源优势于2018年重新整合的渠道品牌,而非常规市场意义上的独立市场品牌。
(Lifetimebrands集团根据战略需求布局的品牌)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若想找到FARBERWARE的官方参考资料,除了直接从官网、官方Facebook渠道提取外,还需要相应替换母群的关键词,以群品牌为线索搜索产品目录。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2)充分利用Eagle等软件工具
作为一名需要管理大量竞争对手信息的工作者,Eagle是我最推荐的入门级工具,毫无疑问。
一方面可以收录图片原链接,缓解URL书签的压力,另一方面其本地信息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核。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有效地疏导和管理这些信息,延长其复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一本提供日常生活捷径的目录。
相关软件推荐:Eagle(正版需要付费,200+)Billfish(Eagle的国内版本,目前免费)。
2. 高级搜索:使用已知的规划要求
完成初步的机械化操作之后,整理出对自己/工作有用的信息,是高级检索的关键。
1、梳理品牌产品结构及基本竞争品牌
仍以FARBERWARE品牌为例,通过上一步的数据搜索,我们基本可以勾勒出如下的信息框架。
这个框架有什么用呢?
可以用于商业竞争分析,了解品牌本身与竞争对手之间是否存在合作的机会。
2.梳理不同岗位竞争网络及职能需求
常规竞品分析包括:目标用户、目标市场、渠道、产品特性及市场需求、SKU计划、营销推广及定价策略、品牌商业盈利模式及目前市场份额等。
竞争产品分析并不是一份千篇一律的报告,不同岗位的人对竞争产品分析需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而且竞品分析本质上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准备模式。
1)项目运营/设计执行
通过设计表达展现优秀的商业设计意图。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B端的设计素材,还是C端的视觉呈现,所谓的商业意图,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呈现,而是需要服务于商业目的。
说白了,产品设计不等于精美的艺术品,卖得更多更快才是第一位的,美观是其次。
2)产品经理/项目负责人
通过量化的参数/流程/资源配比,标准化的流程与方法,以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全面的商业思路与执行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条能够用最少的钱卖给最多客户,同时又能有效控制供应商的价格/物流/投资比例的路子。
3)首席执行官/一线高管
了解企业生存环境与现状,确定自身成长/生存空间、未来资源投入产出配置、自身战略与转型调整,细化主动防御与竞争手段
3. 探索商业机会
在商业战略中,供应商体系以层级动态平衡的形式存在,A、B、C、D四个层级相互补充。
在成熟的欧美公司制度中,这套玩法有着零和博弈的含义。
以海外B2B客户谈判为例,商业的本质是零和游戏。
也就是说,如果A拿不到订单,订单和利润就会被B抢走。
结合前文中的调研和供应商分析,业务可能性如下:
以上从初级检索到商业计划的思考,就是搜索商的表现。
你的搜索结果+分析越能为你服务,背后的商业价值属性就越明显。搜索结果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结果的差异和区分是由用户赋予的价值造成的。
4.提升个人愿景,规划企业产品经营策略
如何最大化当前利润,又让顾客买单、不断复购,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策略。
分解开来其实就代表了波特五力模型下的当前状况和未来预期。
只有列出相应位置上竞争对手的价格折扣&产品策略,以及自己的优势劣势,才能取得长期的利益。
5.可选的职业技能培训
1)阅读行业领袖的书籍、文章和视频
在短视频、知识膨胀的时代,只要你留心,到处都有免费的资源库和低成本的信息源。
比如专注外贸多年的大神一冰,百鲸出海等等,以及各类海外电商资讯平台。
2)专注+刻意练习
懂的人自然会懂。
三、高级搜索:善用工具与平台 1、善用免费流量分析网站
推荐网站:
Similarweb可以免费根据URL分析流量来源、用户地域信息,以及基于网站的搜索词及来源,竞品排名等,虽然免费开放的数据有限,但个人认为对于预算有限的公司来说已经足够了。
毕竟不是每个老板都愿意花钱买大数据,而且免费可用的数据也很有吸引力。
(截图自similarweb)
2. 善用 Eagle 的标签分类及本地搜索
初学者1.3第二点中使用各种技巧收集到的Eagle数据如果以后不能重复使用那就太浪费了。
我从做一线品牌商业研究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近8万份资料,我个人的习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Eagle是我的备用词典,帮助我记住那些极其碎片化的信息源。

3.用好领导、一线业务需求者和同志们
是的,这是一项高级技能。
我早年做过2年多的一线销售跟进(销售+PR+全案+设计+执行,工作室人少,基本要掌握所有技能),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在新的阶段,会先照搬前辈的工作经验,然后深挖背后的思维逻辑,最后再系统地学习理论基础。
经验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销售语气/内容表达/需求挖掘/价格谈判/执行沟通等等。一个完全新手想要进入行业平均工作状态最快的方法,就是在初步框架的基础上,了解行业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地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1:1复制、延伸,进而提升自己。
在引导人们进入新领域方面,我很钦佩我在 EKA 遇到的大人物们。
他们教会我用维基百科的决心和套路,从研究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结构、全球战略入手,了解相关行业产品的特点和知识点,工作中总有孤军奋战的时刻,学会深度挖掘和自我检讨迭代迫在眉睫。
在海外B2B领域,由于地域、物流等因素的限制,我们无法与一线客户直接沟通,只有将所见所闻及时反馈给领导,才能与时俱进。
4. 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库就像一个装满武器的箱子,里面是行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行业一般包括产品、营销、战略、布局等多个维度。
因此我们的知识库也应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排布,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美食/行业报告等。
1)文字版知识库:前人积累的经验是婚纱的基础
推荐工具:飞书/语雀/有道云笔记等。内容示例:海关数据、咨询公司的行业研报、行业网站的一线新闻、中介服务平台的文章等。
2)图文版:利用工具释放大脑空间
常用的本地化工具:
建议数据信息本地化/云端存储,毕竟在这个信息管控严格的时代,连自己都不能被信任。
3)视频版:充分利用行业专家和品牌的优质经验
明确搜索目的,了解视频背后的搜索和推荐机制。
推荐:Bilibili、雪浪APP、学堂在线等。
对了,不要用抖音来学习,抖音本质上是一个娱乐平台职场不迷茫,我们的自制力还不足以让我们远离娱乐成瘾。
5.来自行业领袖的文章、书籍和视频
寻找行业从业者的经验分享,加深对相关行业的印象,阅读大咖的出版物,快速学习,远比大海捞针有效得多。
这个过程有点像艺术新手到行业大佬再到艺术家的基本过程:
不同阶段都是对上一关的补充,都是更大的盒子、更有力的圈圈挑战。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大的知识储备,去构建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技术壁垒。
资源很多,更重要的是你愿意主动去学习。短视频+信息膨胀的时代职场不迷茫,只要你留心,到处都有免费的资源库和低成本的信息源。
4. 拓展视野的各种疯狂方式
以上我们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品牌招商的常规操作,到了具体做商业计划的时候,本质还是沟通能力+人。
毕竟,无论是B2B还是B2C,海外销售还是国内销售,本质上都是不同情况下的人与人之间的谈判和交易。
但海外搜寻流程复杂,从正规渠道直接学习是最难的,因此必须学习一些非常规的搜寻方法。
1. 善用招聘/职场平台,了解目标客户及联系人
由于商务谈判、语言、职能、时差等各种因素,设计策划部门的人员经常无法与一线客户直接沟通,但我们仍然需要了解目标客户,才能将相关的商业策略具体化。
此时,成熟的招聘市场/职场交友平台的信息可以作为相关切入点。
比如,您不知道目标买家是什么类型的人和判断标准。
查看招聘网站官方的描述,查看品牌对于该职位的招聘描述,判断职业习惯/人才流动趋势/性格特质等,查看LinkedIn上同职位人员的自我描述。
采取主动,从终点开始。
根据具体的招聘需求、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行业偏好、选人习惯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设计团队/市场部门/策略部门建立对目标人物的基本了解。
2. 善用战略思维提升竞争力
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就讨厌读书和学习。也许是害怕考试主宰人们,才让人感到害怕。
其实,当我们带着强烈目的性去检索信息时,本质上是一个阅读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那些日常的积累,包括你对客户、卖家的理解,对最前沿技术的感悟,以及对自己困惑和负面情绪的消化过程,本质上都是战略思考的不断填充和自我迭代。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迈出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3. 充分利用销售教程和专家经验
没错,这是一个销售教程,而不是像设计这样的技术教程。
对于战略部门来说,坐在办公室里整理信息往往存在各种弊端,比如信息来源片面,或者要求定制化程度过高,可复制程度也值得怀疑。
系统地梳理信息、避免走题的关键在于了解销售对象的共性。
即从现有客户和未来市场中总结出可以复制的最大公约数,以最小化运营成本。
4. 关注中国本地影响力人士/渠道买家,提升线上知名度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品牌、陌生的领域,其实可以通过关注当地的博主来增强你的网络意识。
以芬兰为例,在不科学上网、不出国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合理的方式来培养网络意识:
5. 个人总结
探索的方式有很多,没有绝对有效的路径,只有不断迭代的自我认知。
职场不是学校的考试,没有大纲,没有考点,没有分数线,只有从终点到起点的自我迭代,不断的深挖。
搜索技术本质上的有效期非常短,其背后是越来越复杂的SEO优化。
由于SEO是一个需要一定技术门槛的领域,需要掌握基本搜索技能的工作者需要多加注意。